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及其研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355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及其研究方法,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包括T形管、第一测试瓶、第二测试瓶、样品瓶;所述T形管具有第一管口、第二管口、第三管口、管腔;所述第一管口、第二管口、第三管口均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第一测试瓶具有第一瓶腔,所述第二测试瓶具有第二瓶腔,所述样品瓶具有第三瓶腔,所述第一测试瓶与所述T形管连接且所述第一管口与所述第一瓶腔连通,所述第二测试瓶与所述T形管连接且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第二瓶腔连通,所述样品瓶与所述T形管连接且所述第三管口与所述第三瓶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可以用于赤眼蜂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节省人力,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及其研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昆虫习性设备的
,具体涉及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及其研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赤眼蜂属广谱型的卵寄生蜂,是许多农业林业害虫的天敌昆虫,其寄主范围很广,可寄生10目近50个科的昆虫卵,因此被广泛的用于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目前,赤眼蜂是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应用面积最大、防治害虫对象最多的一类天敌昆虫。成功地寻找到寄主并进行产卵是赤眼蜂进行繁殖和扩群的关键一步,只有充分了解赤眼蜂的嗅觉选择行为才能更好的辅助赤眼蜂进行繁殖和扩群,以便于更好地治理害虫。研究表明,嗅觉在昆虫求偶、寻找寄主和发现合适的产卵地点等行为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其它昆虫类似,赤眼蜂成功的找到寄主主要依靠的是嗅觉对寄主或寄主诱导植物产生的信息化合物的识别,因此,研究这些化合物是什么以及在赤眼蜂寻找寄主过程中化合物起到的作用对于研究赤眼蜂的繁殖和扩群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目前缺少赤眼蜂嗅觉选择行为的研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及其研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可以用于赤眼蜂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节省人力,效率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包括T形管、第一测试瓶、第二测试瓶、样品瓶;所述T形管具有第一管口、第二管口、第三管口、管腔;所述第一管口、第二管口、第三管口均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第一测试瓶具有第一瓶腔,所述第二测试瓶具有第二瓶腔,所述样品瓶具有第三瓶腔,所述第一测试瓶与所述T形管连接且所述第一管口与所述第一瓶腔连通,所述第二测试瓶与所述T形管连接且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第二瓶腔连通,所述样品瓶与所述T形管连接且所述第三管口与所述第三瓶腔连通。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T形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管口设于所述第三管体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三管体的第二端连接且连通,所述第一管口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管口设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上。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与所述第三管体垂直,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相等。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均为透明管,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所述第三管体一体成型。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还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T形管上并与所述第一管口连通,所述第一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测试瓶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T形管上并与所述第二管口连通,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测试瓶连接;所述第三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T形管
上并与所述第三管口连通,所述第三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样品瓶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所述第三套管均为硅胶管,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所述第三套管的长度均为1.5至2.0cm,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所述第三套管的外径均为0.8cm至1.2cm。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还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三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测试瓶的瓶口卡设在所述第一瓶腔内;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二导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测试瓶的瓶口卡设在所述第二瓶腔内;所述第三导管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三套管内,所述第三导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样品瓶的瓶口卡设在所述第三瓶腔内。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管、所述第二导管、所述第三导管均为锥形管,沿着背离所述T形管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管、所述第二导管、所述第三导管的管孔的直径逐渐减小。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测试瓶的瓶口边缘,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测试瓶的瓶口边缘,所述第三套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样品瓶的瓶口边缘。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的研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采用样品瓶收集害虫样品,将害虫样品放在冰箱内冷藏一定时间后取出;
[0015]在第一测试瓶内放入测试化学试剂,在第二测试瓶内放入对比化学试剂;
[0016]将第一测试瓶、第二测试瓶、样品瓶分别与T形管连接形成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
[0017]将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放在黑暗条件下一定的时间;
[0018]分别取下第一测试瓶、第二测试瓶,将第一测试瓶的瓶口和第二测试瓶的瓶口密封后置于冰箱内冷冻处理害虫样品;
[0019]待害虫样品无动静时,取出第一测试瓶、第二测试瓶并在体视镜下进行害虫样品的数量统计。
[002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T形管、第一测试瓶、第二测试瓶、样品瓶可拆解组装,方便T形管、第一测试瓶、第二测试瓶、样品清理,T形管、第一测试瓶、第二测试瓶、样品瓶连接时封闭性高,避免赤眼蜂外溢的可能,且不影响后续观察,通过在第一测试瓶、第二测试瓶放置不同的化合物,可以用于赤眼蜂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节省人力,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的爆炸视图;
[0024]图3是T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研究的研究结构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T形管;11、第一管体;12、第二管体;13、第三管体;14、第一管口;15、第二管口;
16、第三管口;17、管腔;
[0028]20、第一测试瓶;21、第一瓶腔;
[0029]30、第二测试瓶;31、第二瓶腔;
[0030]40、样品瓶;41、第三瓶腔;
[0031]51、第一套管;52、第二套管;53、第三套管;
[0032]61、第一导管;62、第二导管;63、第三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T形管、第一测试瓶、第二测试瓶、样品瓶;所述T形管具有第一管口、第二管口、第三管口、管腔;所述第一管口、第二管口、第三管口均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第一测试瓶具有第一瓶腔,所述第二测试瓶具有第二瓶腔,所述样品瓶具有第三瓶腔,所述第一测试瓶与所述T形管连接且所述第一管口与所述第一瓶腔连通,所述第二测试瓶与所述T形管连接且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第二瓶腔连通,所述样品瓶与所述T形管连接且所述第三管口与所述第三瓶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管口设于所述第三管体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三管体的第二端连接且连通,所述第一管口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管口设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与所述第三管体垂直,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均为透明管,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所述第三管体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昆虫嗅觉选择行为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T形管上并与所述第一管口连通,所述第一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测试瓶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T形管上并与所述第二管口连通,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测试瓶连接;所述第三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T形管上并与所述第三管口连通,所述第三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样品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昆虫嗅觉选择行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杰群李继虎武韩刘键柏林明江许汉亮杨婷陈丽娟毛永凯李泓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