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电感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51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电感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逆变器箱体、印制板组合体、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逆变器箱体为印制板组合体、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的安装载体,在逆变器箱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一和开口二;印制板组合体包括用于输入、输出的端子、用于控制的控制器、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部、供应电源的电源模块、用于停电的电容器和电路基板,逆变器箱体和印制板组合体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两者的限位块;风冷组件固定安装在逆变器箱体上,风冷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用于加速逆变器箱体内部的空气流通;热管组件固定设置在逆变器箱体和印制板组合体之间,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的功率可随印制板组合体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率可随印制板组合体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率可随印制板组合体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电感的逆变器散热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逆变器
,具体为一种多电感的逆变器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的转换器。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逆变器在转化电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能量损耗,并且部分转化为热能,会升高逆变器内部的温度,电容和电感元件长时间处在高温下会降低其使用寿命,并且高温状态下的电路元较于正常温度下还容易燃烧、爆炸,存在安全隐患。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11345351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包括盖板、印制板组合和底壳,所述一种逆变器的散热结构还包括散热组件,盖板、所述散热组件、印制板组合和底壳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在风扇的作用下,流动的空气可与散热柱表面充分接触,将柱状散热表面的热量带走,降低散热结构的温度,从而降低印制板上变压器、电子元器件的温度。
[0004]又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198896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及其方法,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前部的面板,设于所述壳体背面的散热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贴合有螺旋盘管,所述螺旋盘管通过冷凝管与所述散热组件相连,用于传导热量。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电路板上贴合螺旋盘管,在壳体背面设置散热组件,螺旋盘管和散热组件之间通过冷凝管连接,组成热管散热结构,使得电路板上产生的热量迅速通过冷凝管内的冷凝液传导至壳体外部,降温效果显著。
[0005]上述方案中针对逆变器散热的散热问题,采用了风冷和液冷不同的散热方式,液冷单从散热的效率上来说优于风冷散热,但是液冷散热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性地检查和保养,后期维护的成本更高,液冷散热的功率也更高,能量损耗更加严重,两者各有优缺点,在两个散热方式之间该如何选择,成了在设计逆变器的结构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电感的逆变器散热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结合风冷和液冷两者的优点,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用途下所使用的逆变器来选择合适的风冷和液冷,散热组件适用范围有限的问题。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电感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逆变器箱体、印制板组合体、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逆变器箱体为印制板组合体、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的安装载体,在逆变器箱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一和开口二;印制板组合体包括用于输入、输出的端子、用于控制的控制器、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部、供应电源的电源模块、用于停电的电容器和电路基板,逆变器箱体和印制板组合体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两者的限位块;风冷组件固定安装在逆变器
箱体上,风冷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用于加速逆变器箱体内部的空气流通;热管组件固定设置在逆变器箱体和印制板组合体之间,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的功率可随印制板组合体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0008]优选的,热管组件包括管壳、吸液芯和工质,吸液芯和工质位于管壳内部,管壳为折叠弯曲状设置,管壳整体位于同一个平面内部,且管壳的折叠密集程度同印制板组合体的发热情况相适应。
[0009]优选的,风冷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其中第一风机固定设置在吸气端,第二风机固定设置在出气端。
[0010]优选的,还包括控制模块与热传感器,热传感器、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均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热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均固定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用于获取印制板组合体的温度状态。
[0011]优选的,逆变器箱体靠近印制板组合体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散热片。
[0012]优选的,逆变器箱体包括底架和安装盖,底架和安装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的限位结构,并通过螺丝进行固定,安装盖截面为“L”型设置,取下安装盖后能够进行对于印制板组合体、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的安装与取放。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电感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同时采用了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对于逆变器进行散热,在逆变器进行大功率的转换时采用热管组件进行散热,在逆变器进行较小的功率的转换时利用风冷组件散热,一方面在逆变器进行大功率的转换时可以保证散热效率,能够及时地降下逆变器的内部温度,另一方面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分工作业还能减少对于热管组件的使用,增加了热管组件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
[0014]本专利技术利用热传感器监测逆变器的内部温度,控制模块根据逆变器箱体和印制板组合体的温度来调节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的输出功率,逆变器箱体和印制板组合体的温度具有升高的趋势时就增加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的输出功率,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具有更高的散热能力,逆变器箱体和印制板组合体的温度具有降低的趋势时就减小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的输出功率,能够有效地减少在散热过程中风冷组件和热管组件所花费的能量。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热管组件的形状,在高温元件处管壳的设置的就更加密集,相对于温度较低的元件处管壳就设置的较为疏散,能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元件进行散热,高温元件能够获得更大的散风面积,提高了对于散热组件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印制板组合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风冷组件运行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热管组件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热管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印制板组合体部件温度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控制模块运行原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保护罩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逆变器箱体;101、开口一;102、开口二;103、底架;104、安装盖;105、底脚;106、翅片式散热片;107、保护罩;108、插孔;2、印制板组合体;201、端子;202、控制器;203、显示部;204、电源模块;205、电容器;206、电路基板;207、电感;3、风冷组件;301、第一风机;302、第二风机;4、热管组件;401、管壳;402、吸液芯;403、工质;5、限位块;6、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电感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逆变器箱体1、印制板组合体2、风冷组件3和热管组件4,逆变器箱体1为印制板组合体2、风冷组件3和热管组件4的安装载体,在逆变器箱体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一101和开口二102。
[0020]请参阅图2和图5,印制板组合体2固定设置在逆变器箱体1底部上方,且在印制板组合体2和逆变器箱体1之间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电感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逆变器箱体(1)、印制板组合体(2)、风冷组件(3)和热管组件(4),其特征在于,逆变器箱体(1)为印制板组合体(2)、风冷组件(3)和热管组件(4)的安装载体,在逆变器箱体(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一(101)和开口二(102);印制板组合体(2)包括用于输入、输出的端子(201)、用于控制的控制器(202)、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部(203)、供应电源的电源模块(204)、用于停电的电容器(205)、电路基板(206)和用于转化电能和磁能的电感(207),逆变器箱体(1)和印制板组合体(2)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两者的限位块(5);风冷组件(3)固定安装在逆变器箱体(1)上,风冷组件(3)包括第一风机(301)和第二风机(302),用于加速逆变器箱体(1)内部的空气流通;热管组件(4)固定设置在逆变器箱体(1)和印制板组合体(2)之间,风冷组件(3)和热管组件(4)的功率可随印制板组合体(2)的温度变化而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电感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热管组件(4)包括管壳(401)、吸液芯(402)和工质(403),吸液芯(402)和工质(403)位于管壳(401)内部,管壳(401)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丽忠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恩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