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通断燃气电控阀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47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通断燃气电控阀芯,主体模块包括内管体、呈环形阵列设置且一端活动设置在内管体内腔另一端伸出内管体的T型杆、套接在T型杆上且连接T型杆与内管体内壁的弹簧、固定在T型杆端部上的锥形件、固定在锥形件端部上的密封活塞、固定在内管体外侧面上的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烟雾传感器、活动设置在底座内腔的活动块以及安装在底座内壁上且穿过活动块的驱动件,内管体用于安装其他组件,在内管体的两端呈环形阵列开有活动槽,T型杆的端部嵌合在活动槽内活动,且与活动槽的内壁贴紧,使活动槽一侧的高压空气能够将T型杆顶出活动槽,该自动通断燃气电控阀芯,具有火灾时自动实现燃气管道断路的优点。火灾时自动实现燃气管道断路的优点。火灾时自动实现燃气管道断路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通断燃气电控阀芯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阀门
,具体为一种自动通断燃气电控阀芯。

技术介绍

[0002]燃气阀门串联于燃气管路用于通断燃气,燃气阀门的下游燃气泄漏时极易引发火灾,若着火后继续泄漏燃气,则会加大火情,甚至发生爆炸,现有的阀门大多为手动旋转阀球实现断路,在高温情况下无法自动关闭,导致火灾发生时燃气持续泄漏,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通断燃气管道的电控阀芯结构,在火灾发生时会实现自动断路燃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通断燃气电控阀芯,包括:主体模块,所述主体模块包括内管体、呈环形阵列设置且一端活动设置在内管体内腔另一端伸出内管体的T型杆、套接在T型杆上且连接T型杆与内管体内壁的弹簧、固定在T型杆端部上的锥形件、固定在锥形件端部上的密封活塞、固定在内管体外侧面上的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烟雾传感器、活动设置在底座内腔的活动块以及安装在底座内壁上且穿过活动块的驱动件。
[0005]所述内管体的两端呈环形阵列开有活动槽,所述内管体的内腔中部开有环形空腔,所述活动槽与环形空腔通过连接孔连通,所述底座的内部开有排气道,所述排气道与环形空腔连通,所述活动块嵌合在排气道内活动,且当活动块位于环形空腔正上方时,所述活动槽、环形空腔以及连接孔内填充高压空气。
[000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T型杆的端部嵌合在活动槽内,且与活动槽的内壁贴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T型杆的端部上,另一端固定在活动槽的内壁上。
[000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锥形件上开有横截面为Y型的通孔。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密封活塞上对称套接有橡胶圈。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气道的横截面为矩形。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安装在底座内壁上的电机以及固定在电机轴上且伸入排气道内同时穿过活动块的螺纹杆。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活动块的中部开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螺纹杆相互啮合。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内管体、T型杆、弹簧、锥形件等,设置烟雾传感器监测
火灾情况,当发生火灾时,烟雾传感器启动驱动件,驱动件带动活动块进行移动,使排气道与环形空腔连通,此时环形空腔、连接孔以及活动槽内的高压空气通过排气道排出,失去对T型杆的限位,T型杆在弹簧的作用下收缩,带动锥形件向内管体一侧移动,并贴紧在内管体内壁上,将内管体的两侧密封住,从而实现燃气管道的自动断路,保证了火灾发生时燃气管路的安全性能,且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实现自动断路。
[0014]2.本技术中,锥形件的端部设置有密封活塞,在锥形件收缩后,密封活塞贴紧在内管体的内壁上,进一步的保证了锥形件与内管体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燃气泄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00、主体模块;110、内管体;111、活动槽;112、环形空腔;113、连接孔;120、T型杆;130、弹簧;140、锥形件;141、通孔;150、密封活塞;151、橡胶圈;160、底座;161、排气道;170、烟雾传感器;180、活动块;190、驱动件;191、电机;192、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0023]实施例1:
[0024]结合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通断燃气电控阀芯,包括:主体模块100。
[0025]其中,主体模块100包括内管体110、呈环形阵列设置且一端活动设置在内管体110内腔另一端伸出内管体110的T型杆120、套接在T型杆120上且连接T型杆120与内管体110内壁的弹簧130、固定在T型杆120端部上的锥形件140、固定在锥形件140端部上的密封活塞150、固定在内管体110外侧面上的底座160、安装在底座160上的烟雾传感器170、活动设置在底座160内腔的活动块180以及安装在底座160内壁上且穿过活动块180的驱动件190。
[0026]内管体110用于安装其他组件,在内管体110的两端呈环形阵列开有活动槽111,T型杆120的端部嵌合在活动槽111内活动,且与活动槽111的内壁贴紧,使活动槽111一侧的高压空气能够将T型杆120顶出活动槽111,并保持伸出的状态。
[0027]在内管体110的内腔中部开有环形空腔112,且活动槽111与环形空腔112通过连接孔113连通,该环形空腔112、连接孔113以及活动槽111内填充高压气体,用于保证T型杆120处于伸出的状态,从而保证锥形件140位于内管体110的两侧,方便燃气的流通。
[0028]T型杆120用于安装锥形体,并带动锥形体进行移出,弹簧130一端固定在T型杆120的端部上,另一端固定在活动槽111的内壁上,用于在活动槽111内的高压空气排出后,带动
T型杆120向活动槽111内部收缩,进而带动锥形件140向内管体110一侧贴紧,将内管体110封闭住。
[0029]锥形件140用于封闭内管体110,在锥形件140上开有横截面为Y型的通孔141,用于燃气的通过,橡胶活塞固定在锥形件140的端部上,用于将内管体110的内腔进行封闭,实现燃气的断路,密封活塞150上对称套接有橡胶圈151,用于进一步增加内管体110内壁与密封活塞150之间的密封性。
[0030]在底座160的内部开有排气道161,排气道161呈L状,顶部伸出底座160与外界连通,同时排气道161与环形空腔112连通,方便将环形空腔112、连接孔113以及活动槽111内的高压空气进行排出,活动块180嵌合在排气道161内活动,用于控制排气到与环形空腔112之间的连通,排气道161横截面呈矩形,活动块180与排气道161嵌合,保证活动块180移动的稳定性
[0031]烟雾传感器170用于监测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雾,从而判断是否发生火灾。
[0032]驱动件190用于驱动活动块180进行移动,驱动件190包括安装在底座160内壁上的电机191以及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通断燃气电控阀芯,包括:主体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块(100)包括内管体(110)、呈环形阵列设置且一端活动设置在内管体(110)内腔另一端伸出内管体(110)的T型杆(120)、套接在T型杆(120)上且连接T型杆(120)与内管体(110)内壁的弹簧(130)、固定在T型杆(120)端部上的锥形件(140)、固定在锥形件(140)端部上的密封活塞(150)、固定在内管体(110)外侧面上的底座(160)、安装在底座(160)上的烟雾传感器(170)、活动设置在底座(160)内腔的活动块(180)以及安装在底座(160)内壁上且穿过活动块(180)的驱动件(190);所述内管体(110)的两端呈环形阵列开有活动槽(111),所述内管体(110)的内腔中部开有环形空腔(112),所述活动槽(111)与环形空腔(112)通过连接孔(113)连通,所述底座(160)的内部开有排气道(161),所述排气道(161)与环形空腔(112)连通,所述活动块(180)嵌合在排气道(161)内活动,且当活动块(180)位于环形空腔(112)正上方时,所述活动槽(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理陆圣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润智能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