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影像教学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347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医学影像教学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医生和病患在整个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人体运动姿态数据;S2、对人体运动姿态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医生和病患在整个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有效运动姿态数据;S3、将有效运动姿态数据与三维虚拟人体模型相结合;S4、通过显示器内三维虚拟人体模型展示整个医生和病患在整个检查或治疗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医生和病患在整个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人体运动姿态数据转换为三维虚拟人体模型展示过程,有效的屏蔽了病人的隐私,同时不影响医学影像整个过程应用于教学环境。医学影像整个过程应用于教学环境。医学影像整个过程应用于教学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学影像教学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据处理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医学影像教学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网络技术、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影像教学模式正在成为现代影像教学研究的新热点。传统的影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有效地满足现代影像教学的要求,而现代医学影像教学脱离了课堂、书本、传统影像片库的限制,向数字化和网络化等方向发展,使得医学影像教学资源的获取、存储和应用方式发生了变化,基于网络的医学影像教学系统应运而生。
[0003]在专利号为CN201510788015.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计算机屏幕远程控制方法,医学影像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发送端和计算机接收端,所述计算机发送端内保存有医学影像教学数据,计算机屏幕远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信息:计算机发送端向计算机接收端发出请求指令,计算机接收端对请求指令进行验证后进行连接,所述请求指令包括采集计算机接收端屏幕类型、屏幕设备号、所需控制点的屏幕坐标,并得到医学影像屏幕基本信息,并且计算机发送端向计算机接收端进行附加控制,以保证两者之间医学影像教学数据传输;S2,信息转换:计算机接收端通过控制芯片输入分割程序将S1中采集到的计算机接收端医学影像屏幕基本信息分割成若干大小相同的医学影像子屏幕信息,并通过压缩模块进行压缩后通过计算机接收端内的编码器进行编译,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再采用多线程技术,使用UDP协议实现计算机接收端向计算机发送端反馈医学影像教学数据;S3,模拟信息:计算机发送端接收S2中的电信号,电信号通过转换得到计算机接收端的医学影像屏幕基本信息并进行焦点定位,计算机发送端在该焦点定位处的操作转换成对焦点定位的模拟操作命令,并将模拟操作命令发送到计算机接收端;S4,发送模拟信息:计算机接收端在反馈医学影像教学数据后一直处于后台静默监听状态,等候计算机发送端发出模拟操作命令,当计算机接收端接收到计算机发送端传送的模拟操作命令后,执行该模拟操作命令;S5,远程控制:重复S1

S4,即可实现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计算机屏幕远程控制。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的优势,使得医学教师在计算机发送端的操作都可以反映在学生的计算机接收端,信息传输速度快,可以进行实时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满足教学需求。
[0004]现有专利的缺陷在于,虽然实现了医学教师在计算机发送端的操作都可以反映在学生的计算机接收端;但缺乏对病人的隐私(比如患者手术或者检查部位)的示例进行有效的屏蔽,如果采用马赛克等技术手段,可能影响展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医学影像教学方法在不影响展示效果的情况下,缺乏对病人的隐私的示例进行有效的屏蔽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学影像教学方法及系统。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医学影像教学方法,包括步骤:
[0008]S1、采集医生和病患在整个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人体运动姿态数据;
[0009]S2、对人体运动姿态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医生和病患在整个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有效运动姿态数据;
[0010]S3、将有效运动姿态数据与三维虚拟人体模型相结合;
[0011]S4、通过显示器内三维虚拟人体模型展示整个医生和病患在整个检查或治疗过程。
[0012]进一步地,人体运动姿态数据包括医生和病患所处空间内相对位置坐标数据、医生和病患肢体动作角度数据、肢体动作方向数据、肢体移动速度数据和肢体动作完成相对位置坐标数据;每个人体运动姿态数据均携带有时间戳。
[0013]进一步地,步骤S2的详细步骤包括:
[0014]S201、数据采集设备将采集的所有人体运动姿态数据汇总形成数据集;
[0015]S202、根据不同类别的人体运动姿态数据进行分类;
[0016]S203、再根据每个类别下每个人体运动姿态数据所携带的时间戳依次采用先进先出原则存储至数据库中;
[0017]S204、当教学端用户需要播放该段视频用于教学时,通过云端服务器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集上传和下载至教学端;
[0018]S205、教学端逐一识别不同类别中人体运动姿态数据长时间处于相同数据无变化阶段,删除该时间段的人体运动姿态数据;
[0019]S206、将人体运动姿态数据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有效运动姿态数据。
[0020]进一步地,步骤S3的详细步骤包括:
[0021]S301、根据医生和病患检查或治疗的空间等比例缩放至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建立初始三维虚拟人体模型;
[0022]S302、识别有效运动姿态数据,根据每个有效运动姿态数据携带的时间戳先后顺序逐一传输至初始三维虚拟人体模型数据库中;
[0023]S303、根据初始三维虚拟人体模型缩放比例对所有有效运动姿态数据作等比例缩放;
[0024]S304、初始三维虚拟人体模型逐一写入医生和病患检查或治疗过程的等比例缩放的有效运动姿态数据。
[0025]一种医学影像教学系统,包括人体运动姿态数据采集模块、人体运动姿态数据分类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云端服务器、有效运动姿态数据提取模块、人体运动姿态数据转化模块、初始三维虚拟人体模型建立模块、有效运动姿态数据等比例缩放模块和检查或治疗过程展示模块;
[0026]人体运动姿态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人体运动姿态捕捉的设备采集医生和病患在整个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人体运动姿态数据和整个过程动作最小空间的三维坐标数据,还包括采集每个人体运动姿态数据的时间戳;
[0027]人体运动姿态数据分类模块,根据不同类别的人体运动姿态数据进行分类;包括医生和病患所处空间内相对位置坐标数据、医生和病患肢体动作角度数据、肢体动作方向数据、肢体移动速度数据和肢体动作完成相对位置坐标数据5个类别数据。
[0028]数据传输模块与云端服务器通讯连接,用于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集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和下载至教学端;
[0029]云端服务器,用于临时存储人体运动姿态数据;
[0030]有效运动姿态数据提取模块,识别不同类别中人体运动姿态数据中长时间处于相同数据无变化阶段,并删除该时间段的人体运动姿态数据,获取有效运动姿态数据;
[0031]人体运动姿态数据转化模块,将人体运动姿态数据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有效运动姿态数据;
[0032]初始三维虚拟人体模型建立模块,根据医生和病患检查或治疗的空间等比例缩放至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建立初始三维虚拟人体模型;
[0033]有效运动姿态数据等比例缩放模块,根据初始三维虚拟人体模型缩放比例对所有有效运动姿态数据作等比例缩放;
[0034]检查或治疗过程展示模块,初始三维虚拟人体模型逐一写入医生和病患检查或治疗过程的等比例缩放的有效运动姿态数据;并通过教学端的显示屏展示三维虚拟人体模型动作的整个过程。
[0035]进一步地,还包括医学影像采集端的数据库和教学端的数据库;医学影像采集端的数据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影像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采集医生和病患在整个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人体运动姿态数据;S2、对人体运动姿态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医生和病患在整个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有效运动姿态数据;S3、将有效运动姿态数据与三维虚拟人体模型相结合;S4、通过显示器内三维虚拟人体模型展示整个医生和病患在整个检查或治疗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影像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人体运动姿态数据包括医生和病患所处空间内相对位置坐标数据、医生和病患肢体动作角度数据、肢体动作方向数据、肢体移动速度数据和肢体动作完成相对位置坐标数据;每个人体运动姿态数据均携带有时间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学影像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的详细步骤包括:S201、数据采集设备将采集的所有人体运动姿态数据汇总形成数据集;S202、根据不同类别的人体运动姿态数据进行分类;S203、再根据每个类别下每个人体运动姿态数据所携带的时间戳依次采用先进先出原则存储至数据库中;S204、当教学端用户需要播放该段视频用于教学时,通过云端服务器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集上传和下载至教学端;S205、教学端逐一识别不同类别中人体运动姿态数据长时间处于相同数据无变化阶段,删除该时间段的人体运动姿态数据;S206、将人体运动姿态数据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有效运动姿态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学影像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的详细步骤包括:S301、根据医生和病患检查或治疗的空间等比例缩放至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建立初始三维虚拟人体模型;S302、识别有效运动姿态数据,根据每个有效运动姿态数据携带的时间戳先后顺序逐一传输至初始三维虚拟人体模型数据库中;S303、根据初始三维虚拟人体模型缩放比例对所有有效运动姿态数据作等比例缩放;S304、初始三维虚拟人体模型逐一写入医生和病患检查或治疗过程的等比例缩放的有效运动姿态数据。5.一种医学影像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体运动姿态数据采集模块(10)、人体运动姿态数据分类模块(20)、数据传输模块(30)、云端服务器(40)、有效运动姿态数据提取模块(50)、人体运动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毅邹勤刘士远崔园园徐少春弓静李树平陆坚白光涛
申请(专利权)人:德为智慧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