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311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菌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首先通过硅氢加成,在聚甲基氢硅氧烷结构中引入丰富的羧基,再将其与缩水甘油进行反应,制备含有丰富环氧官能团的聚甲基氢硅氧烷,最后通过开环加成的方式,将季铵盐抗菌官能团引入聚甲基氢硅氧烷分子链中,并以其作为聚氨酯的扩链剂,参与聚氨酯的扩链反应中,从而将含季铵盐抗菌官能团的聚甲基氢硅氧烷引入聚氨酯分子链中,利用S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是一种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特征单元(

NHCOO

)的聚合物,应用涉及机械制造、石油化工、航空、交通运输、生物医学等领域,通常由二元/多元醇和二元/多元异氰酸酯加聚而成,由于聚醚多元醇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内聚能低的醚键,容易发生旋转,因此以聚醚多元醇制备的聚氨酯具有优异的低温柔顺性,并且原料的粘度较低,加工性能优异,极大的拓展了聚氨酯的应用范围,但是聚醚多元醇的低内聚能同时也会导致聚氨酯的韧性不足,热稳定性能不佳,而且聚氨酯本身不具有抗菌性能,很难抵抗环境中细菌和霉菌的侵害,因此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对聚氨酯进行改性,增强其韧性、热稳定性和抗菌性能等,从而满足不同领域发展的需求。
[0003]聚氨酯的改性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改性方式为填充改性,但是填料与聚氨酯之间的体系相容性差,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改性效果,甚至会因为填料的团聚现象对聚氨酯的性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聚氨酯结构中引入功能性基团或者分子链,成为聚氨酯改性的热门手段,公开号为CN109503800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以酯型儿茶素为原料,利用酯型儿茶素中含有的多个羟基,显著增加水性聚氨酯的内交联,提高产品的耐热,耐水性能,同时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聚氨酯抗菌防霉性能差的问题,但是聚氨酯的韧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各项性能优异的抗菌型聚氨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
[0005](1)解决了聚氨酯热稳定性能不佳的问题。
[0006](2)解决了聚氨酯任性不足的问题。
[0007](3)解决了聚氨酯抗菌性能差,难以抵御细菌和霉菌侵蚀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抗菌型聚氨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醚多元醇100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4

8份、二元异氰酸酯5

10份、有机硅季铵盐扩链剂2

5份;
[0010]所述有机硅季铵盐扩链剂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0011][0012]其中z=7,11,15,17。
[0013]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硅季铵盐扩链剂由以下步骤制备:
[0014]S1:将氯铂酸

异丙醇溶液与甲苯混合,搅拌条件下加入衣康酸,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60

80℃,搅拌30

60mi n,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聚甲基氢硅氧烷,持续反应6

18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真空干燥,得羧基改性聚甲基氢硅氧烷;
[0015]S2:将羧基改性聚甲基氢硅氧烷溶解在四氢呋喃中,加入过量缩水甘油和催化剂,搅拌分散,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至50

60℃,在氮气保护下搅拌反应4

12h,反应结束后撤去氮气,减压蒸馏去除溶剂,真空干燥,得环氧改性聚甲基氢硅氧烷;
[0016]S3:将环氧改性聚甲基氢硅氧烷、N,N

二甲基烷基胺和无水乙醇搅拌混合均匀,将体系置于60

70℃的温度中,反应2

4h后,使用冰醋酸调节反应体系的pH,继续反应4

6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真空干燥,得有机硅季铵盐扩链剂。
[0017]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氯铂酸

异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

2%。
[0018]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聚甲基氢硅氧烷的含氢量≥1.5%。
[0019]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且催化剂加入的质量为羧基改性聚甲基氢硅氧烷和缩水甘油总质量的4

5%。
[0020]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N,N

二甲基烷基胺为N,N

二甲基正辛胺、N,N

二甲基十二烷基胺、N,N

二甲基十六烷基胺或者N,N

二甲基十八烷基胺中的任意一种。
[0021]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环氧改性聚甲基氢硅氧烷和N,N

二甲基烷基胺的质量比为1:0.02

0.05。
[0022]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pH为6

7。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氯铂酸为催化剂,催化衣康酸结构中的烯基与聚甲基氢硅氧烷结构中的S i

H发生硅氢加成反应,从而在聚甲基氢硅氧烷结构中修饰双羧基官能团,得羧基改性聚甲基氢硅氧烷,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作用下,其结构中的羧基可以进一步与缩水甘油结构中的羟基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得环氧改性聚甲基氢硅氧烷,在高温环境下,环氧改性聚甲基氢硅氧烷结构中的环氧基团可以与N,N

二甲基烷基胺结构中的叔胺基团发生开环加成反应,得有机硅季铵盐扩链剂。
[0024]一种抗菌型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0025]将聚醚多元醇真空脱水,与二元异氰酸酯混合,加入部分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在氮气保护下,以70

80℃的反应温度,搅拌反应3

4h,向体系中加入有机硅季铵盐扩链剂和剩余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继续反应1

2h,反应结束后降温出料,得抗菌型聚氨酯。
[0026]进一步地,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第一次的加入量与第二次的加入量的比值为1:1。
[00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环氧改性聚甲基氢硅氧烷结构中的环氧基团与N,N

二甲基烷基胺结构中的叔胺基团发生开环加成反应会产生羟基,羟基可以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催化作用下与二元异氰酸酯反应,因此可以作为聚氨酯的扩链剂,共价连接在聚氨酯分子链中。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9](1)本专利技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在聚甲基氢硅氧烷结构中引入季铵盐抗菌官能团和羟基官能团,因此可以在聚氨酯的合成过程中,作为扩链剂,参与聚氨酯的扩链反应,并将季铵盐抗菌官能团共价连接在聚氨酯分子链中,季铵盐阳离子官能团可以与细菌细胞膜表面带负电磷酸等物质产生静电作用,进而将吸附细菌,并逐渐穿透细菌细胞膜,导致细菌细胞膜破裂,促使细菌内部物质发生泄漏,进而使得细菌死亡,从而起到优异的抗菌效果,而且经化学接枝后,季铵盐抗菌官能团牢牢连接在聚氨酯分子链中,不会在长期存储过程中产生析出的现象,进而保障了聚氨酯的长期抗菌性能。
[0030](2)本专利技术采用聚甲基氢硅氧烷作为扩链剂的原料,由于聚甲基氢硅氧烷结构中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型聚氨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醚多元醇100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4

8份、二元异氰酸酯5

10份、有机硅季铵盐扩链剂2

5份;所述有机硅季铵盐扩链剂的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z=7,11,15,17;所述有机硅季铵盐扩链剂由以下步骤制备:S1:将氯铂酸

异丙醇溶液与甲苯混合,搅拌条件下加入衣康酸,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60

80℃,搅拌30

60min,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聚甲基氢硅氧烷,持续反应6

18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真空干燥,得羧基改性聚甲基氢硅氧烷;S2:将羧基改性聚甲基氢硅氧烷溶解在四氢呋喃中,加入过量缩水甘油和催化剂,搅拌分散,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至50

60℃,在氮气保护下搅拌反应4

12h,反应结束后撤去氮气,减压蒸馏去除溶剂,真空干燥,得环氧改性聚甲基氢硅氧烷;S3:将环氧改性聚甲基氢硅氧烷、N,N

二甲基烷基胺和无水乙醇搅拌混合均匀,将体系置于60

70℃的温度中,反应2

4h后,使用冰醋酸调节反应体系的pH,继续反应4

6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真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宝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徽润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