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建变电站电力电缆隧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249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建变电站电力电缆隧道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占用地表空间小,减小了占路、占地、占绿化等面积,大幅降低了办理施工手续、占地赔款等因素对工期、造价的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避开错综复杂的浅层地下管网,避免了管线迁改等事宜。本发明专利技术建设路径可以转弯,克服了顶管、托管等非开挖工艺直线施工的弊端;且弯曲半径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节,满足了高压电缆敷设对弯曲半径的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隧道路径设计灵活,可以任意角度转折,避开市区林立的构筑物,甚至从构筑物下方穿过,大大降低了工程设计的难度。大大降低了工程设计的难度。大大降低了工程设计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建变电站电力电缆隧道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新建变电站电力电缆隧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商用和民用用电量急剧增加,在城市中心建设高电压变电站,向周围辐射供电的必要性显著增强。为保证客户用电的安全可靠稳定,城市供电系统多采用环网结构,尤其是重要的高压变电站和大用户、高耗能工厂等之间必须互联,实现多端供电。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决定了供电线路数量快速增长;线路电压等级的升高,对电力电缆线路走廊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城市建设美化要求也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单位和市政规划部门已不批准城市主干线道路两侧新设电力杆塔,并要求已有架空线路入地,改为地下电力电缆线路供电。由于供电线路数量增多,一条通道往往敷设多回高压电缆,直埋敷设已不能满足要求,建设电缆隧道成为城市供电的主流。
[0004]现有的技术,传统的地下电缆通道建设分为开挖施工和非开挖施工两类。开挖施工例如隧道、排管等工艺,需临时占用较大地表空间。目前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占路、挖掘手续难办理;二是浅层地下热力、自来水、污水、通信光缆等各种管线相互交叉,错综复杂,无法开挖施工。
[0005]非开挖施工,例如顶管、牵引托管等工艺,虽然减小了占地面积,为施工带来了较大便利,但仍存在难以客服的缺点。顶管、托管工艺只能建设直线路径,不能灵活转向,遇到构建筑物基础时难以避开。顶管施工还需保证与构筑物基础一定的安全距离,否则可能导致构筑物坍塌;牵引托管路径在纵向上为弧形结构,给电缆敷设带来很大不便,同时也不利于电缆线路的检修,更不能满足110、220千伏电缆散热、安全距离等安全运行条件。
[0006]综上所述,现有的施工方法无法满足电力电缆隧道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建变电站电力电缆隧道施工方法。
[0008]一种新建变电站电力电缆隧道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9]在施工区进行地质勘探,并进行土体注浆稳固;
[0010]土体注浆稳固后,沿设计路径展开主体掘进工作;主体掘进工作开挖时搭建拱架形成封闭环形初衬结构;
[0011]在初衬结构与二衬结构之间施做卷材防水层;
[0012]将防水层表面清理干净,进行二衬结构搭建,并安装电缆支架1完成施工。
[0013]进一步的,主体掘进工作的土方开挖采用台阶式开挖。
[0014]进一步的,初衬结构,包括:上拱架、左右两个立墙拱架以及底部的闭环钢筋。
[0015]进一步的,上拱架、立墙拱架和闭环钢筋之间焊接有用于紧固的三角铁。
[0016]进一步的,搭建拱架形成封闭环形初衬结构,包括:焊接上拱架、立墙拱架、地面封闭钢筋,并连接纵向钢筋、挂钢筋格栅,然后喷射墙体及仰拱、形成封闭环形初衬结构。
[0017]进一步的,在初衬结构与二衬结构之间施做卷材防水层,包括:在初衬结构喷射混凝土中掺加防水剂,在初衬结构与二衬结构之间做初砌防水,并在隧道底部纵向铺设防水卷材3,立墙和拱部环向铺设。
[0018]进一步的,二衬结构搭建,包括:底板放线与钢筋绑扎;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两侧封墙,并进行混凝土浇注。
[0019]进一步的,二衬结构搭建,具体包括:隧道底板浇注后,搭设脚手架绑扎边墙及顶板钢筋;钢筋绑扎合格后,建立模板拱架逐榀测量校正,拱架校正后加固并支立模板;模板支立固定好后即进行混凝土浇注。
[0020]进一步的,安装电缆支架1完成施工,包括:当隧道主体完成且隧道强度增长至设计要求时进行电缆支架1安装。
[0021]进一步的,土体注浆稳固,包括:沿拱顶打入超前小导管,向拟开挖土体周围注入改性水玻璃浆液。
[0022]进一步的,土体注浆稳固,还包括:采用注浆

开挖

注浆的循环方式进行注浆直至顺利贯通。
[0023]进一步的,土体注浆稳固,还包括:隧道加固区域从外围到中心进行施工。
[0024]进一步的,喷射混凝土,包括:喷射混凝土作业分段分片进行,喷射作业自上而下,先喷格栅钢架与拱壁间隙部分,后喷两钢架之间部分;喷射混凝土分层进行。
[0025]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占用地表空间小,减小了占路、占地、占绿化等面积,大幅降低了办理施工手续、占地赔款等因素对工期、造价的影响。
[0027]本专利技术可以避开错综复杂的浅层地下管网,避免了管线迁改等事宜。
[0028]本专利技术建设路径可以转弯,克服了顶管、托管等非开挖工艺直线施工的弊端;且弯曲半径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节,满足了高压电缆敷设对弯曲半径的要求。
[0029]本专利技术隧道路径设计灵活,可以任意角度转折,避开市区林立的构筑物,甚至从构筑物下方穿过,大大降低了工程设计的难度。
[003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施工方法流程图;
[0033]图2为暗挖隧道断面图示意图;
[0034]图3为暗挖注浆示意图;
[0035]图4为初衬环形钢结构图;
[0036]图5为隧道暗挖示意图;
[0037]图6为台阶式暗挖示意图;
[0038]图7为支设上拱架及拱钢格栅示意图;
[0039]图8为混凝土喷射示意图;
[0040]图9为卷材防水示意图;
[0041]图10为局部注浆防水示意图;
[0042]图11为二衬钢筋绑扎示意图;
[0043]图12为二衬模板示意图。
[0044]附图中:1

电缆支架;2

现浇混凝土二衬;3

防水卷材;4

喷射混凝土初衬;5

超前注浆导管;6

背后注浆导管;7

上拱架位置;8

上台阶核心土;9

下台阶土方;10

已喷射初衬。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建变电站电力电缆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施工区进行地质勘探,并进行土体注浆稳固;土体注浆稳固后,沿设计路径展开主体掘进工作;主体掘进工作开挖时搭建拱架形成封闭环形初衬结构;在初衬结构与二衬结构之间施做卷材防水层;将防水层表面清理干净,进行二衬结构搭建,并安装电缆支架(1)完成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变电站电力电缆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主体掘进工作的土方开挖采用台阶式开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变电站电力电缆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初衬结构,包括:上拱架、左右两个立墙拱架以及底部的闭环钢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建变电站电力电缆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拱架、立墙拱架和闭环钢筋之间焊接有用于紧固的三角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变电站电力电缆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搭建拱架形成封闭环形初衬结构,包括:焊接上拱架、立墙拱架、地面封闭钢筋,并连接纵向钢筋、挂钢筋格栅,然后喷射墙体及仰拱、形成封闭环形初衬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变电站电力电缆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衬结构与二衬结构之间施做卷材防水层,包括:在初衬结构喷射混凝土中掺加防水剂,在初衬结构与二衬结构之间做初砌防水,并在隧道底部纵向铺设防水卷材(3),立墙和拱部环向铺设。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变电站电力电缆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言冬付颖李倩王维栋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拉西瓦发电分公司西宁南川绿电配售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