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压损失的含光伏电源低压配电网线损率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239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损失的含光伏电源低压配电网线损率计算方法,首先给出光伏电源接入后,配电网节点电压变化量的计算过程,接着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余弦距离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电压降落和光伏出力时刻两类数据分析每个光伏台区具体消纳范围,最后给出划定光伏台区消纳范围后低压配电网线损的具体计算过程。从而,明确了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线路节点电压的变化规律,提高了光伏台区消纳范围的划分精度,同时为光伏台区理论线损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证明了所提方法计算线损率与实际理论线损率的一致性,提高了光伏台区线损率计算精度。率计算精度。率计算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压损失的含光伏电源低压配电网线损率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电压损失的含光伏电源低压配电网线损率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网中线路、变压器和串联电抗器中因电阻的存在,当电流经过时会产生功率损失和电能损耗,理论线损值的准确计算有利于降损节能,增加线损管理精细程度,助力企业保证经济效益。电压损失法因其所需数据种类少,程序简单,计算精度较高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低压配电网线损率计算。
[0003]压降法计算理论线损原理:基于台区电压损失百分比与功率损失百分比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通过易于测量的电压损失百分比来计算台区线损是电压损失率法的基本原理。基于台区每一个用户每一时刻电压差的电压降落法。针对非光伏台区(单电源供电),该方法基于总表有功功率曲线、无功功率曲线、用户相序、电压曲线、电流曲线、功率因数曲线进行计算,计算较为准确。
[0004]随着清洁型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数量的增加,对配电网潮流分布产生影响,导致线路节点电压的变化,传统电压损失法计算线路损耗误差较大,不能准确反映线路损耗的变化。对于光伏台区,计算出来的理论值偏差较大,因为涉及到多电源供电的问题(市供电、光伏发电户供电),压降计算方法需要确定的变量较多(用电用户每刻的供电来源,才能明确首端电压),需要根据数据计算出用电用户每刻的供电来源,即识别出光伏上网表的消纳用户,提升压降法理论线损计算的准确性,从而适应光伏台区线损的精益化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光伏台区理论线损率的计算准确度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电压损失的含光伏电源低压配电网线损率计算方法,提高了有源配电网光伏台区消纳范围的划分精度,进而实现光伏台区理论线损率的精准计算。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压损失的含光伏电源低压配电网线损率计算方法,包括:
[0007]对接入光伏电源后低压配电网潮流方程进行矩阵变换,引入灵敏度因子,并利用灵敏度因子与注入有功ΔP
j
和无功ΔQ
j
之间的关系,计算光伏电源接入后配电网节点电压的变化量,其中所述灵敏度因子表示光伏电源有功/无功出力对节点电压幅值/相角的影响;
[0008]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余弦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电压降落和光伏出力时刻两类数据,分析每个光伏台区的具体消纳范围;
[0009]基于营销系统基础档案数据、用采系统总表电压曲线、低压用户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曲线及日负荷电量数据,将有源台区按照具体消纳范围拆分为多个无源台区,拆分后
的每个无源台区按照台区电压损失百分比与功率损失百分比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通过测量的台区首端与每一个用户的压差损失分别计算理论损失电量,累加计算得到有源台区的理论线损。
[0010]可选地,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余弦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电压降落和光伏出力时刻两类数据,分析每个光伏台区的具体消纳范围,包括:
[0011]获取数据,其中所述数据包括台区线损统计表、用户日用电量明细、电压曲线数据、电流曲线数据、功率因数曲线、功率曲线数据、变压器和表箱关系、表箱和表计关系;
[0012]基于获取的数据,利用电压降落法或者光伏出力时刻的相关性方法,确定光伏用户的邻近用户;
[0013]根据分时分相电压、电流、功率和邻近用户,剔除电流和电压异常用户,将消纳范围设计成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通过遗传算法确定消纳用户,最终确定每个光伏台区的具体消纳范围。
[0014]可选地,利用电压降落法确定光伏用户的邻近用户,包括:
[0015]从电压角度判断台区下各用户与考核表的相对位置,从而判断发光伏用户的邻近用户。
[0016]可选地,利用光伏出力时刻的相关性方法,确定光伏用户的邻近用户,包括:
[0017]根据上网表在光伏出力时刻和未出力时刻的电流曲线的变化规律,确定光伏出力时刻;
[0018]对台区发电表和普通用户表在光伏出力时刻的多天电压曲线进行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方法与余弦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对台区下用户的电压曲线与台区发电表的电压曲线分别进行相关性和距离计算,利用相关性和距离计算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加权并排序,确定光伏用户的相邻用户。
[001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压损失的含光伏电源低压配电网线损率计算装置,包括:
[0020]电压变化量计算模块,用于对接入光伏电源后低压配电网潮流方程进行矩阵变换,引入灵敏度因子,并利用灵敏度因子与注入有功ΔP
j
和无功ΔQ
j
之间的关系,计算光伏电源接入后配电网节点电压的变化量,其中所述灵敏度因子表示光伏电源有功/无功出力对节点电压幅值/相角的影响;
[0021]消纳范围确定模块,用于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余弦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电压降落和光伏出力时刻两类数据,分析每个光伏台区的具体消纳范围;
[0022]损率计算模块,用于基于营销系统基础档案数据、用采系统总表电压曲线、低压用户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曲线及日负荷电量数据,将有源台区按照具体消纳范围拆分为多个无源台区,拆分后的每个无源台区按照台区电压损失百分比与功率损失百分比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通过测量的台区首端与每一个用户的压差损失分别计算理论损失电量,累加计算得到有源台区的理论线损。
[0023]可选地,消纳范围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0024]获取数据,其中所述数据包括台区线损统计表、用户日用电量明细、电压曲线数据、电流曲线数据、功率因数曲线、功率曲线数据、变压器和表箱关系、表箱和表计关系;
[0025]基于获取的数据,利用电压降落法或者光伏出力时刻的相关性方法,确定光伏用
户的邻近用户;
[0026]根据分时分相电压、电流、功率和邻近用户,剔除电流和电压异常用户,将消纳范围设计成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通过遗传算法确定消纳用户,最终确定每个光伏台区的具体消纳范围。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0029]处理器;
[0030]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0031]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
[0032]从而,本专利技术首先给出光伏电源接入后,配电网节点电压变化量的计算过程,接着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余弦距离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电压降落和光伏出力时刻两类数据分析每个光伏台区具体消纳范围,最后给出划定光伏台区消纳范围后低压配电网线损的具体计算过程。从而,明确了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线路节点电压的变化规律,提高了光伏台区消纳范围的划分精度,同时为光伏台区理论线损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压损失的含光伏电源低压配电网线损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入光伏电源后低压配电网潮流方程进行矩阵变换,引入灵敏度因子,并利用灵敏度因子与注入有功ΔP
j
和无功ΔQ
j
之间的关系,计算光伏电源接入后配电网节点电压的变化量,其中所述灵敏度因子表示光伏电源有功/无功出力对节点电压幅值/相角的影响;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余弦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电压降落和光伏出力时刻两类数据,分析每个光伏台区的具体消纳范围;基于营销系统基础档案数据、用采系统总表电压曲线、低压用户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曲线及日负荷电量数据,将有源台区按照具体消纳范围拆分为多个无源台区,拆分后的每个无源台区按照台区电压损失百分比与功率损失百分比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通过测量的台区首端与每一个用户的压差损失分别计算理论损失电量,累加计算得到有源台区的理论线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余弦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电压降落和光伏出力时刻两类数据,分析每个光伏台区的具体消纳范围,包括:获取数据,其中所述数据包括台区线损统计表、用户日用电量明细、电压曲线数据、电流曲线数据、功率因数曲线、功率曲线数据、变压器和表箱关系、表箱和表计关系;基于获取的数据,利用电压降落法或者光伏出力时刻的相关性方法,确定光伏用户的邻近用户;根据分时分相电压、电流、功率和邻近用户,剔除电流和电压异常用户,将消纳范围设计成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通过遗传算法确定消纳用户,最终确定每个光伏台区的具体消纳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电压降落法确定光伏用户的邻近用户,包括:从电压角度判断台区下各用户与考核表的相对位置,从而判断发光伏用户的邻近用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光伏出力时刻的相关性方法,确定光伏用户的邻近用户,包括:根据上网表在光伏出力时刻和未出力时刻的电流曲线的变化规律,确定光伏出力时刻;对台区发电表和普通用户表在光伏出力时刻的多天电压曲线进行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方法与余弦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对台区下用户的电压曲线与台区发电表的电压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煌于海波乔文俞陈昊刘婧陈天阳李媛刁新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