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及汽轮机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212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轮机及汽轮机的控制方法,包括汽缸,汽缸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转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汽轮机中的通流组件至少包括两段:第一通流组件和第二通流组件,并且两通流组件所在的容纳腔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可以根据通入汽轮机中蒸汽的流量,可选择性开启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这样能够随功率变化改变蒸汽在通流组件内流程,使汽轮机在各种功率下获得理想通流面积和最佳的通流效率,可以使汽轮机在较宽功率范围内都能高效率运行。都能高效率运行。都能高效率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轮机及汽轮机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汽轮机及汽轮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大功率高参数汽轮机由于蒸汽参数(压力及温度)的影响和汽轮机结构设计的限制,其通流面积是固定不变的。在进行汽轮机通流面积设计时,通常将额定负荷点作为设计基准,汽轮机在额定功率运行时通流效率最高,偏离此负荷点时效率将逐渐降低,负荷值偏离设计点越多其效率下降越明显,汽轮机调峰运行时负荷波动范围非常大,经常偏离额定负荷运行,对电厂的经济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的汽轮机通流设计很难适应机组的调峰运行要求。
[0003]因此,如何使汽轮机在调峰运行时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随功率的变化而改变蒸汽在通流内流程的汽轮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轮机,包括汽缸,所述汽缸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以及转轴,所述转轴同时贯穿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
[0006]所述第一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汽缸,所述汽缸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以及转轴,所述转轴同时贯穿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设置有第一通流组件,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体壁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流组件轴向两端;所述第二容纳腔内部设置有第二通流组件,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腔体壁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流组件轴向两端,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通流组件和所述第二通流组件均包括至少一个转子叶片和至少一个定子,所述转子叶片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定子连接于所述汽缸;当所述汽轮机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进口处于与外部蒸汽管路连通状态,所述第二进口处于与所述外部蒸汽管路断开状态;当所述汽轮机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二进口均处于与所述外部蒸汽管路连通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通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腔体壁并且位于所述第二通流组件的上游位置,所述第一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口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设置有单向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口的蒸汽单向流动至所述第一连通口。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口还能够连通所述外部蒸汽管路,并且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外部蒸汽管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部还设置有第三通流组件,所述第三通流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通流组件的下游,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腔体壁还设置有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二通流组件和所述第三通流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第三通流组件的下游;所述第一出口还能够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三通流组件也包括至少一个转子叶片和至少一个定子,所述转子叶片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定子连接于所述汽缸。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鹏李殿成武君李文超魏军娄殿阁杨思宇王彦滨薛向峰张迪陈家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怀柔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