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80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色带卷筒不会散开的条件下后装入带卷筒的盒。该盒为能够安装在带印刷装置上的盒,并具备:色带卷筒(5),其通过卷绕墨带(11)而成;盒外壳(9),其能够对通过卷绕带而成的带卷筒进行收纳,并收纳有色带卷筒(5),盒外壳(9)具有:第三外壳部;第一外壳部(101),其构成了在与第三外壳部之间对带卷筒进行收纳的带卷筒收纳部(25);第二外壳部(201),其与第一外壳部(101)分体设置,并在与第三外壳部之间收纳有色带卷筒(5),第一外壳部(101)对带卷筒收纳部(25)进行开放和封闭。部(101)对带卷筒收纳部(25)进行开放和封闭。部(101)对带卷筒收纳部(25)进行开放和封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安装在带印刷装置上的盒。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一种在具备能够相互拆解的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的盒外壳中收纳有印刷带以及墨带的带盒。该带盒设为,通过利用盒拆解装置而将盒外壳拆解为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从而能够在印刷带以及墨带消耗后更换印刷带以及墨带。
[0003]此外,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已知一种具备盒主体和盖体并收纳有标签带(label tape)以及墨带(ink ribbon)的标签带盒。该标签带盒设为,通过利用固定螺丝而对盒主体和盖体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盖体从盒主体上拆下,并且能够在标签带以及墨带消耗后将盖体和盒主体分别回收并进行再利用或者再使用。
[0004]虽然现有的带盒为预先收纳有带(tape)卷筒以及色带(ribbon)卷筒的装置,但近年来,关于带卷筒,存在想要后装入单独的带卷筒的需求。为了响应这样的需求,考虑提供一种对色带卷筒进行收纳并能够后装入带卷筒的盒。但是,在现有的带盒中,由于在盒主体与盖体之间收纳有色带卷筒,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即,如果带盒的购买人为了后装入单独的带卷筒而将盖体从盒主体上拆下,则色带卷筒会散开。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301872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

1144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盒为能够安装在带印刷装置上的盒,具备:色带卷筒,其通过卷绕墨带而成;盒外壳,其能够对通过卷绕带而成的带卷筒进行收纳,并收纳有色带卷筒,盒外壳具有:第三外壳部;第一外壳部,其构成了在与第三外壳部之间对带卷筒进行收纳的带卷筒收纳部;第二外壳部,其与第一外壳部分体设置,并在与第三外壳部之间收纳有色带卷筒,第一外壳部能够对所述带卷筒收纳部进行开放和封闭。
[0008]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盒为能够安装在带印刷装置上的盒,具备:色带卷筒,其通过卷绕墨带而成;盒外壳,其能够对通过卷绕带而成的带卷筒进行收纳,并收纳有色带卷筒;带卷筒收纳部,其能够对带卷筒进行收纳;色带卷筒收纳部,其对色带卷筒进行收纳,盒外壳具有第一外壳部、和与第一外壳部分体设置的第二外壳部,第一外壳部能够对带卷筒收纳部进行开放和封闭。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从+Z方向观察盒的图。
[0010]图2为从+Z方向观察在盒中收纳有带卷筒的带盒的图。
[0011]图3为带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0012]图4为盒的立体图。
[0013]图5为第一外壳部被拆下了的盒的立体图。
[0014]图6为第三外壳部的立体图。
[0015]图7为从+Z方向观察第三外壳部的图。
[0016]图8为第一外壳部的立体图。
[0017]图9为从图8以外的角度观察到的第一外壳部的立体图。
[0018]图10为第二外壳部的立体图。
[0019]图11为从

Z方向观察第二外壳部的图。
[0020]图12为第四外壳部的立体图。
[0021]图13为从

Z方向观察第四外壳部的图。
[0022]图14为从

X方向观察盒的图。
[0023]图15为表示压印辊周围的结构的盒的剖视图。
[0024]图16为表示第一姿态的压印辊的图。
[0025]图17为表示第二姿态的压印辊的图。
[0026]图18为从图5以外的角度观察到的第一外壳部被拆下了的盒的立体图。
[0027]图19为从图10以外的角度观察到的第二外壳部的立体图。
[0028]图20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盒的立体图。
[0029]图21为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盒中带卷筒收纳部被封闭了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0]图22为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盒中带卷筒收纳部被开放了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参照附图而对作为盒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盒1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虽然使用由各个图所示出的XYZ正交坐标系确定的方向来进行说明,但这些方向只不过是便于说明的方向,并未对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任何限定。此外,各个结构要素的个数只不过是例示,并未对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任何限定。
[0032]盒以及带盒的概要结构
[0033]如图1以及图2所示,盒1具备压印辊3、色带卷筒5、收卷芯7、对这些部件进行收纳的盒外壳9。色带卷筒5为墨带11被卷绕在放卷芯13上而形成的部件。从放卷芯13上放卷出的墨带11被收卷在收卷芯7上。头插穿孔15以在Z方向上贯穿的方式而设置在盒外壳9上。此外,在盒外壳9的

X方向的面上,设置有在Z方向上延伸的带送出口17。
[0034]盒1能够对带卷筒19进行收纳。因此,工作人员能够将单独的带卷筒19后装入盒1中。另外,工作人员是指,实施带卷筒19的后装入等操作的人员,例如,盒1的购买人。带卷筒19为,成为印刷介质的带21被卷绕在带芯23上而形成的部件。从带卷筒19放卷出的带21从带送出口17向盒外壳9外送出。
[003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未收纳带卷筒19的盒1(参照图1)简称为“盒1”,将收纳有带卷筒19的盒1(参照图2)称为“带盒1T”。将带盒1T安装在带印刷装置501上,且在从所安装的带盒1T送出的带21上实施印刷。
[0036]带印刷装置
[0037]如图3所示,带印刷装置501具备装置外壳503和安装部罩505。在装置外壳503的+Z
方向的面上,设置有键盘507、显示器509、盒安装部511。
[0038]键盘507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操作。显示器509除了显示从键盘507输入的输入结果之外,还显示各种信息。
[0039]盒安装部511被形成为+Z方向开放了的凹状,对带盒1T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另外,由于盒1除了未收纳带卷筒19这一点之外以与带盒1T同样的方式而构成,因此,关于盒1,也能够安装在盒安装部511上。不过,由于盒1未收纳成为印刷介质的带卷筒19,因此,通常情况下,将带盒1T安装在盒安装部511上。
[0040]安装部罩505以可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在装置外壳503的+Y方向上的端部处,并对盒安装部511进行开闭。
[0041]压印轴513和收卷轴515从盒安装部511的底面起向+Z方向突出。当在盒安装部511上安装带盒1T时,将压印轴513插入到压印辊3中,从而压印辊3与压印轴513卡合。由此,电机(省略图示)的旋转能够经由压印轴513而传递至压印辊3。同样地,当在盒安装部511上安装带盒1T时,将收卷轴515插入到收卷芯7中,从而收卷芯7与收卷轴515卡合。由此,电机的旋转能够经由收卷轴515而传递至收卷芯7。
[0042]在盒安装部511中,设置有热敏头517和头罩519。热敏头517具备发热元件(省略图示),并在带21上实施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盒,其特征在于,其为能够安装在带印刷装置上的盒,并具备:色带卷筒,其通过卷绕墨带而成;盒外壳,其能够对通过卷绕带而成的带卷筒进行收纳,并收纳有所述色带卷筒,所述盒外壳具有:第三外壳部;第一外壳部,其构成了在与所述第三外壳部之间对所述带卷筒进行收纳的带卷筒收纳部;第二外壳部,其与所述第一外壳部分体设置,并在与所述第三外壳部之间收纳有所述色带卷筒,所述第一外壳部能够对所述带卷筒收纳部进行开放和封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外壳部以及所述第一外壳部中的一方上设置有卡合凸部,在所述第三外壳部以及所述第一外壳部中的另一方上设置有卡合承受部,所述卡合凸部从所述第三外壳部以及所述第一外壳部中的设置有所述卡合承受部的外壳部的内侧与所述卡合承受部卡合,所述卡合凸部通过使所述第三外壳部以及所述第一外壳部中的设置有所述卡合凸部的外壳部向内侧挠曲,从而从所述卡合承受部脱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凸部包括A卡合凸部和B卡合凸部,所述A卡合凸部在所述第三外壳部以及所述第一外壳部中的设置有所述A卡合凸部以及所述B卡合凸部的外壳部中被设置在位于第一方向的A卡合侧壁部上,所述B卡合凸部在所述第三外壳部以及所述第一外壳部中的设置有所述A卡合凸部以及所述B卡合凸部的外壳部中被设置在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B卡合侧壁部上,所述卡合承受部包括与所述A卡合凸部卡合的A卡合承受部和与所述B卡合凸部卡合的B卡合承受部,所述A卡合承受部在所述第三外壳部以及所述第一外壳部中的设置有所述A卡合承受部以及所述B卡合承受部的外壳部中被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A承受侧壁部上,所述B卡合承受部在所述第三外壳部以及所述第一外壳部中的设置有所述A卡合承受部以及所述B卡合承受部的外壳部中被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B承受侧壁部上。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具备压印辊,在所述盒被安装在所述带印刷装置上时,所述压印辊在与所述带印刷装置所具备的热敏头之间对所述带以及所述墨带进行供送,所述盒外壳具有第四外壳部,所述第四外壳部与所述第一外壳部分体设置,并在与所述第三外壳部之间收纳有所述压印辊。5.如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樽谷佳祐佐佐木泰志石本章雄安木洋介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