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70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座,属于电气技术领域。该插座包括壳体组件和功能组件,功能组件中,N极插套包括N极夹持部和N极静触头,L极插套包括L极夹持部和L极静触头;N极端子包括N极端子座和N极动触头,L极端子包括L极端子座和L极动触头;N极驱动件包括N极驱动部和N极从动部,N极从动部电性连接于N极动触头;L极驱动件包括L极驱动部和L极从动部,L极从动部电性连接于L极动触头。N极驱动件和L极驱动件交错布置且可活动,N极驱动部与L极插套的L极夹持部相对应,L极驱动部与N极插套的N极夹持部相对应,驱动部能够被驱动使得驱动件活动并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接触。该插座具有可靠的防触电保护功能。保护功能。保护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座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
,特别涉及插座。

技术介绍

[0002]插座中通常设置有保护门,保护门位于插座的插孔与插套之间,用于防止物体由插孔误入插套,起到防漏电功能。
[0003]然而,当保护门出现卡死或者破损等故障时,保护门失去原有的保护功能,插座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儿童之类的人群可能会向插孔中插入金属物体,一旦金属物体碰触到带电的插套,则会引起触电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插座,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5]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壳体组件和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内部的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包括N极插套、L极插套、N极端子、L极端子、N极驱动件和L极驱动件;
[0007]所述N极插套包括:相连接的N极夹持部和N极静触头,所述L极插套包括:相连接的L极夹持部和L极静触头;
[0008]所述N极端子包括:电性连接的N极端子座和N极动触头,所述L极端子包括:电性连接的L极端子座和L极动触头;
[0009]所述N极驱动件包括:N极驱动部和N极从动部,所述N极从动部电性连接于所述N极动触头;所述L极驱动件包括:L极驱动部和L极从动部,所述L极从动部电性连接于所述L极动触头;
[0010]所述N极驱动件和所述L极驱动件交错布置且可活动,所述N极驱动部与所述L极插套的L极夹持部相对应,所述N极驱动部能够被驱动使得所述N极驱动件活动并带动所述N极动触头运动至与所述N极静触头相接触,以及,所述L极驱动部与所述N极插套的N极夹持部相对应,所述L极驱动部能够被驱动使得所述N极驱动件活动并带动所述N极动触头运动至与所述N极静触头相接触。
[001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极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三夹持臂和所述第四夹持臂配合构成N极插腔;所述N极插套还包括:N极导向部,所述N极导向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N极导向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N极静触头;
[0012]所述L极夹持部包括第三夹持臂和第四夹持臂,所述第三夹持臂和所述第四夹持臂配合构成L极插腔;所述L极插套还包括:L极导向部,所述L极导向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夹持臂,所述L极导向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L极静触头;
[0013]所述N极驱动部的驱动方式包括:被经由所述L极插腔的插件而驱动,或者,被活动状态下的所述第三夹持臂而驱动;
[0014]所述L极驱动部的驱动方式包括:被经由所述N插腔的插件而驱动,或者,被活动状
态下的所述第一夹持臂而驱动。
[001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极驱动件和所述L极驱动件的活动方式均为转动和/或平动。
[001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极驱动件和所述L极驱动件的活动方式为转动;
[0017]所述N极驱动件包括:铰接于所述壳体组件的N极驱动主体部、位于所述N极驱动主体部两端的所述N极驱动部和所述N极从动部;
[0018]所述L极驱动件包括:铰接于所述壳体组件的L极驱动主体部、位于所述L极驱动主体部两端的所述L极驱动部和所述L极从动部;
[0019]所述N极驱动主体部和所述L极驱动主体部交错布置;
[0020]所述N极驱动部位于所述L极插套的L极夹持部的第一侧,使得所述N极驱动部能够被经由所述L极夹持部的L极插腔的插件的一侧所驱动;
[0021]所述L极驱动部位于所述N极插套的N极夹持部的第一侧,使得所述L极驱动部能够被经由所述N极夹持部的N极插腔的插件的一侧所驱动。
[002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极导向部呈弯折状以形成避让槽来避让所述L极驱动部;
[0023]所述L极导向部呈弯折状以形成避让槽来避让所述N极驱动部。
[002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极驱动主体部的铰接点位布置于所述N极驱动主体部的靠近所述N极驱动部的一侧;
[0025]所述L极驱动主体部的铰接点位布置于所述L极驱动主体部的靠近所述L极驱动部的一侧。
[002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极驱动部具有第一倾斜驱动面,所述第一倾斜驱动面用于与经由所述L极夹持部的L极插腔的插件的一侧相抵接;
[0027]所述L极驱动部具有第二倾斜驱动面,所述第二倾斜驱动面用于与经由所述N极夹持部的N极插腔的插件的一侧相抵接。
[002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极驱动件和所述L极驱动件的活动方式均为平动;
[0029]所述N极驱动件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的N极驱动主体部、位于所述N极驱动主体部两端的所述N极驱动部和所述N极从动部;
[0030]所述L极驱动件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的L极驱动主体部、位于所述L极驱动主体部两端的所述L极驱动部和所述L极从动部;
[0031]所述N极驱动主体部和所述L极驱动主体部交错布置;
[0032]所述N极驱动部位于所述L极插套的L极夹持部的第二侧,使得所述N极驱动部能够被活动状态下的所述第三夹持臂而驱动;
[0033]所述L极驱动部位于所述N极插套的N极夹持部的第二侧,使得所述L极驱动部能够被活动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夹持臂而驱动。
[003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极驱动主体部和所述壳体组件上具有相配合的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N极驱动件的平动;
[0035]所述L极驱动主体部和所述壳体组件上具有相配合的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L极驱动件的平动。
[003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极驱动件和所述L极驱动件的活动方式为平动和转动的组合;
[0037]所述N极驱动件还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N极驱动主体部和第二N极驱动主体部,所述第二N极驱动主体部通过第一倾斜导向块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固定架上布置的第二倾斜导向块滑动连接;所述N极驱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一N极驱动主体部的端部,所述N极从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二N极驱动主体部的端部;
[0038]所述L极驱动件还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L极驱动主体部和第二L极驱动主体部,所述第二L极驱动主体部通过另一第一倾斜导向块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固定架上布置的另一第二倾斜导向块滑动连接;所述L极驱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一L极驱动主体部的端部,所述L极从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二L极驱动主体部的端部;
[0039]所述第一N极驱动主体部和所述第二N极驱动主体部构成的整体与所述第一L极驱动主体部和所述第二L极驱动主体部构成的整体交错布置;
[0040]所述N极驱动部位于所述L极插套的L极夹持部的第一侧,使得所述N极驱动部能够被经由所述L极夹持部的L极插腔的插件的一侧所驱动;
[0041]所述L极驱动部位于所述N极插套的N极夹持部的第一侧,使得所述L极驱动部能够被经由所述N极夹持部的N极插腔的插件的一侧所驱动。
[004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壳体组件(100)和位于所述壳体组件(100)内部的功能组件(200),所述功能组件(200)包括N极插套(11)、L极插套(12)、N极端子(21)、L极端子(22)、N极驱动件(31)和L极驱动件(32);所述N极插套(11)包括:相连接的N极夹持部(111)和N极静触头(112),所述L极插套(12)包括:相连接的L极夹持部(121)和L极静触头(122);所述N极端子(21)包括:电性连接的N极端子座(211)和N极动触头(212),所述L极端子(22)包括:电性连接的L极端子(22)座和L极动触头(222);所述N极驱动件(31)包括:N极驱动部(311)和N极从动部(312),所述N极从动部(312)电性连接于所述N极动触头(212);所述L极驱动件(32)包括:L极驱动部(321)和L极从动部(322),所述L极从动部(322)电性连接于所述L极动触头(222);所述N极驱动件(31)和所述L极驱动件(32)交错布置且可活动,所述N极驱动部(311)与所述L极插套(12)的L极夹持部(121)相对应,所述N极驱动部(311)能够被驱动使得所述N极驱动件(31)活动并带动所述N极动触头(212)运动至与所述N极静触头(112)相接触,以及,所述L极驱动部(321)与所述N极插套(11)的N极夹持部(111)相对应,所述L极驱动部(321)能够被驱动使得所述N极驱动件(31)活动并带动所述N极动触头(212)运动至与所述N极静触头(112)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夹持部(111)包括第一夹持臂(1111)和第二夹持臂(1112),所述第三夹持臂(1211)和所述第四夹持臂(1212)配合构成N极插腔;所述N极插套(11)还包括:N极导向部(113),所述N极导向部(11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臂(1112),所述N极导向部(11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N极静触头(112);所述L极夹持部(121)包括第三夹持臂(1211)和第四夹持臂(1212),所述第三夹持臂(1211)和所述第四夹持臂(1212)配合构成L极插腔;所述L极插套(12)还包括:L极导向部(123),所述L极导向部(12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夹持臂(1212),所述L极导向部(12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L极静触头(122);所述N极驱动部(311)的驱动方式包括:被经由所述L极插腔的插件而驱动,或者,被活动状态下的所述第三夹持臂(1211)而驱动;所述L极驱动部(321)的驱动方式包括:被经由所述N插腔的插件而驱动,或者,被活动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夹持臂(1111)而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驱动件(31)和所述L极驱动件(32)的活动方式均为转动和/或平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驱动件(31)和所述L极驱动件(32)的活动方式为转动;所述N极驱动件(31)包括:铰接于所述壳体组件(100)的N极驱动主体部(310)、位于所述N极驱动主体部(310)两端的所述N极驱动部(311)和所述N极从动部(312);所述L极驱动件(32)包括:铰接于所述壳体组件(100)的L极驱动主体部(320)、位于所述L极驱动主体部(320)两端的所述L极驱动部(321)和所述L极从动部(322);所述N极驱动主体部(310)和所述L极驱动主体部(320)交错布置;所述N极驱动部(311)位于所述L极插套(12)的L极夹持部(121)的第一侧,使得所述N极驱动部(311)能够被经由所述L极夹持部(121)的L极插腔的插件的一侧所驱动;
所述L极驱动部(321)位于所述N极插套(11)的N极夹持部(111)的第一侧,使得所述L极驱动部(321)能够被经由所述N极夹持部(111)的N极插腔的插件的一侧所驱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导向部(113)呈弯折状以形成避让槽来避让所述L极驱动部(321);所述L极导向部(123)呈弯折状以形成避让槽来避让所述N极驱动部(31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驱动主体部(310)的铰接点位布置于所述N极驱动主体部(310)的靠近所述N极驱动部(311)的一侧;所述L极驱动主体部(320)的铰接点位布置于所述L极驱动主体部(320)的靠近所述L极驱动部(321)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驱动部(311)具有第一倾斜驱动面(3110),所述第一倾斜驱动面(3110)用于与经由所述L极夹持部(121)的L极插腔的插件的一侧相抵接;所述L极驱动部(321)具有第二倾斜驱动面(3210),所述第二倾斜驱动面(3210)用于与经由所述N极夹持部(111)的N极插腔的插件的一侧相抵接。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驱动件(31)和所述L极驱动件(32)的活动方式均为平动;所述N极驱动件(31)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100)的N极驱动主体部(310)、位于所述N极驱动主体部(310)两端的所述N极驱动部(311)和所述N极从动部(312);所述L极驱动件(32)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100)的L极驱动主体部(320)、位于所述L极驱动主体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刘井龙黄林平冷天霖伍伟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