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资源化利用蓝藻净化污水厂污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155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资源化利用蓝藻净化污水厂污水的方法,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蓝藻藻浆分为两部分处理,第一部分蓝藻干化处理后磨粉处理,重复多次加碱液、搅拌、静置过程后,将悬浊液加入反应釜进行高温发酵,发酵后固液分离,取上清液,用酸调节pH至中性,加入碳酸氢钙搅拌,静置后固液分离,取上清液,充作碳源缓慢流入污泥池;第二部分蓝藻用无碳培养基活化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滤掉无碳培养基,用贫营养水饥饿处理一段时间后,在尾水净化池末端出口处设置拦截网,投入尾水净化池降解氮磷;本发明专利技术一部分蓝藻作为碳源,另一部分蓝藻活化后降解尾水中的氮磷,解决了蓝藻替代碳源会给污水处理带入新的氮磷导致净化效果下降的问题。下降的问题。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资源化利用蓝藻净化污水厂污水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
,具体为一种资源化利用蓝藻净化污水厂污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藻类水华是全球广布性的水环境灾害之一,也是我国富营养化水体中最常见的水环境问题。在我国提到水华,多数为蓝藻水华。当水体中的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阻隔了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水体,形成缺氧甚至厌氧,水体逐渐变为还原性环境,导致氨氮浓度升高、磷释放等水质恶化情况。同时,蓝藻后期的处置费用也在工程治理中占比较大。
[0003]蓝藻作为一种藻类,其具有一定的去除水体中氮磷、有机质的作用。同时,实验发现蓝藻经过一定处理后可降解为易于被细菌利用的小分子酸,可作为替代碳源补充到污水厂的污泥池中,解决污泥池碳源不足污水净化效果差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蓝藻降解也会带来一些氮磷,导致净化水体效果下降。因此,亟需一种资源化利用蓝藻净化污水厂污水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资源化利用蓝藻净化污水厂污水的方法,以解决蓝藻替代碳源会给污水处理带入新的氮磷导致净化效果下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资源化利用蓝藻净化污水厂污水的方法,将蓝藻藻浆分为两部分处理,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06]碳源制备:第一部分蓝藻干化处理后磨粉处理,重复多次加碱液、搅拌、静置过程后,将悬浊液加入反应釜进行高温发酵,发酵后固液分离,取上清液,用酸调节pH至中性,加入碳酸氢钙搅拌,静置后固液分离,取上清液,充作碳源缓慢流入污泥池;
[0007]活化培养:在尾水净化池末端出口处设置拦截网,第二部分蓝藻用无碳培养基活化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滤掉无碳培养基,用贫营养水饥饿处理一段时间后,投入尾水净化池降解氮磷。
[0008]优选的,第一部分蓝藻进行干化处理后,去掉95%

100%水分,磨粉处理使其达到100目。
[0009]优选的,重复多次加碱液、搅拌、静置过程中,每次搅拌时间为30

120min,随后静置30

120min,重复次数为2

10次。
[0010]优选的,碱液采用浓度为1%的NaOH溶液。
[0011]优选的,高温发酵的温度为140

180℃,时间为4

24h。
[0012]优选的,加入碳酸氢钙是用于去除一部分的磷,搅拌后的静置时间为4

24h。
[0013]优选的,第二部分蓝藻用无碳培养基活化培养1

3天,过程中保证光照充足;饥饿处理的时间为1

10天。
[0014]优选的,活化培养后先去掉沉淀在底部的死亡蓝藻,将这部分蓝藻循环加入第一部分蓝藻进行碳源制备。
[0015]优选的,无碳培养基采用含微量元素的无碳源M9矿物培养基,其中包括氯化钙、氯化铁、氯化锰、氯化锌、氯化铜、氯化钴、氯化镁、氯化铵、钼酸钠、硼酸、磷酸氢钾、磷酸氢钠。
[0016]优选的,投入尾水净化池降解氮磷的降解时间为1

10天,其同时能降解有机质,出水符合一级A标准。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该资源化利用蓝藻净化污水厂污水的方法,通过对蓝藻进行分步骤的资源化利用,一部分进行改性降解,使其变为易被利用的碳源,可以代替乙醇、乙酸钠等作为污水厂的外加碳源,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另一部分蓝藻活化后尾水净化,降解水体中的氮磷,经过该系列操作不仅资源化利用蓝藻,节约了蓝藻堆场、处置费用,同时节约购买外源碳源的费用,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一种资源化利用蓝藻净化污水厂污水的方法,将蓝藻藻浆分为两部分处理,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21]碳源制备:第一部分蓝藻干化处理后磨粉处理,重复多次加碱液、搅拌、静置过程,碱液可以采用浓度为1%的NaOH溶液,其中可参考的:每次搅拌时间为30

120min,随后静置30

120min,具体重复次数取决于小分子酸反应的速率,一般为2

10次;将混合的悬浊液加入反应釜进行高温发酵,高温发酵的温度不宜过低,具体可以为140

180℃,时间为4

24h;发酵后固液分离,可以在反应釜中进行,也可以取出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用酸调节pH至中性(这里的中性不是必须为pH7,当然7最好,但实际操作时可以控制在接近7的一个范围区间,例如
±
0.2~
±
0.5,酸可以为浓度为1%和0.1%的盐酸,也可为其他酸溶液),加入碳酸氢钙搅拌,用于去除一部分的磷,静置后固液分离,可参考的静置时间为4

24h,取上清液,充作碳源缓慢流入污泥池,流速无具体要求,无水花、勿飞溅即可;这样处理后的污水往往还带有一些氮磷,如果对前一步碳源进行氮磷去除的话,工艺难度将大大上升,费用也将大幅提高;
[0022]活化培养:在尾水净化池末端出口处设置拦截网,用于保持蓝藻活跃于尾水净化池中,第二部分蓝藻用无碳培养基活化培养一段时间,优选为1

3天,过程中宜保持光照充足;滤掉无碳培养基,用贫营养水(总磷浓度不超过0.002mg/L,总氮浓度不超过0.04mg/L,叶绿素浓度不超过0.001mg/L,水体透明度大于15m)饥饿处理一段时间,例如1

10天,投入尾水净化池降解氮磷,降解时间一般为1

10天(即尾水水力停留时间),其同时能降解有机质,出水符合一级A标准;为方便起见,上述的活化培养、饥饿处理均可以直接在尾水净化池中进行,但仅在饥饿处理后才能将尾水通入;另外,活化培养后可以先去掉沉淀在底部的死亡蓝藻,这部分蓝藻能循环加入第一部分蓝藻进行碳源制备避免浪费。
[0023]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蓝藻进行干化处理后,去掉95%

100%水分,
具体可以采用脱水机;进一步磨粉处理宜使其达到100目,有利于后续发酵充分反应。
[0024]可参考的,上述无碳培养基采用含微量元素的无碳源M9矿物培养基,其中包括氯化钙、氯化铁、氯化锰、氯化锌、氯化铜、氯化钴、氯化镁、氯化铵、钼酸钠、硼酸、磷酸氢钾、磷酸氢钠,能够满足蓝藻活化培养需求。
[0025]实施例:
[0026]将蓝藻液打捞后,稍作清洗,洗去浮叶、植物残体等,进行浓缩制成蓝藻藻浆备用。
[0027]第一批干化处理,将蓝藻藻浆在脱水机中进行干化脱水,干化后磨粉,过100目筛网,随后加入浓度为1%的NaOH碱溶液进行搅拌30min,然后静置30min,在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资源化利用蓝藻净化污水厂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蓝藻藻浆分为两部分处理,包括以下具体步骤:碳源制备:第一部分蓝藻干化处理后磨粉处理,重复多次加碱液、搅拌、静置过程后,将悬浊液加入反应釜进行高温发酵,发酵后固液分离,取上清液,用酸调节pH至中性,加入碳酸氢钙搅拌,静置后固液分离,取上清液,充作碳源缓慢流入污泥池;活化培养:在尾水净化池末端出口处设置拦截网,第二部分蓝藻用无碳培养基活化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滤掉无碳培养基,用贫营养水饥饿处理一段时间后,投入尾水净化池降解氮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化利用蓝藻净化污水厂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蓝藻进行干化处理后,去掉95%

100%水分,磨粉处理使其达到100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化利用蓝藻净化污水厂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多次加碱液、搅拌、静置过程中,每次搅拌时间为30

120min,随后静置30

120min,重复次数为2

10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资源化利用蓝藻净化污水厂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采用浓度为1%的NaOH溶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化利用蓝藻净化污水厂污水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宇虹朱红生费晓昕王菁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