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速充电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145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速充电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该电路包括电源输入模块、PWM模块、输出恒压恒流控制模块、充电控制模块和中央控制模块,电源输入模块输出端与PWM模块连接,PWM模块输出端与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输出恒压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输出恒压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PWM模块的反馈端连接,中央控制模块与充电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仅仅增加了MCU外围的几个检测电路,结合MCU控制,以极小的成本提高了充电器的性能,对资源利用产生的极大的效益,同时使产品的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的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的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速充电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充电电路,特别是一种加速充电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移动式储能、新能源、各种充电器等中。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锂电池、铅酸电池及各类可充放电电池的广泛使用,充电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娱乐、休闲等各种场合随处可见的产品。同时,随着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各类电池充电速率的追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使用更大功率的充电器来加快充电速度,但更大功率的充电器无疑会导致产品的直接成本更高,不利于消费端推广。
[0003]目前,解决快速充电问题常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给充电器装上风扇,让充电器可以输出更大的功率,使充电器可以提供更大的充电电流,但有些应用场合需要防水,安装风扇不利于防水设计;另外,有些充电器原先就有风扇,要提高充电速度就只能增加电源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增大充电器的充电速度,需要增加产品直接成本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速充电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其采用特殊的电路结构设计,可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充电电路的基础上增加极少的成本,可达到加快充电速度要求。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速充电电路,该电路包括电源输入模块、PWM模块、输出恒压恒流控制模块、充电控制模块和中央控制模块,电源输入模块输出端与PWM模块连接,PWM模块输出端与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输出恒压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输出恒压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PWM模块的反馈端连接,中央控制模块与充电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0006]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S1、接通市电,充电器温度是室温时,采取超功率充电方式;步骤S2、在达到充电器的温度额定值时,将充电功率下降到额定功率,此时,为T1时间点;步骤S3、当充电达到T2时刻后,中央控制模块开始监测充电电流,当电流下降到恒流点的80%左右,达到时间点T3时刻;步骤S4、达到T3时刻后,中央控制模块控制恒流点为额定电流的0.8倍恒流充电,并且控制提升充电器的恒压电压,让充电器与电池保持一定的压差,直到电池电压达到设定值,此时为T4时刻;步骤S5、当达到T4时刻后,中央控制模块控制充电器的恒压值下降恢复到正常值,此时充电器与电池的电压压差极小,充电电流会快速下降到转灯电流点,此刻为T5时刻,即充电完成。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电源输入模块采用整流滤波模块,整流滤波模块包括电源输入接口CON1、桥式整流器DB1和滤波电容EC1,桥式整流器DB1与电源输入接口CON1连接,滤波电容EC1连接在桥式整流器DB1的输出端上,电源输入接口CON1的输入线上串联连接有保险丝F1,电源输入接口CON1的输入线上还串联连接有热敏电阻NTC1。
[0008]所述的整流滤波模块还包括有EMI单元,EMI单元包括电容CX1、电阻R1、电阻R2和励磁线圈LF1,电容CX1跨接在电源输入接口CON1的火线和零线之间,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连接在电源输入接口CON1的火线和零线之间,励磁线圈LF1串接在电源输入接口CON1的输入线上。
[0009]所述的PWM模块包括开关电源芯片U1和MOS管Q1,开关电源芯片U1的电源端与电源输入模块的正电源端连接,MOS管Q1的栅极与开关电源芯片U1的PWM输出端连接,MOS管Q1的源极接地,MOS管Q1的漏极与电源输入模块的正电源端连接。
[0010]所述的电源输入模块的正电源端上连接有变压器T1,变压器T1的输出端分为主路输出和辅路输出,主路输出上串接有二极管D4,主路输出的正电源端和地之间还连接有滤波电容EC2;辅路输出上串接有二极管D8,辅路输出的正电源端和地之间还连接有滤波电容EC3。
[0011]所述的输出恒压恒流控制模块包括差分放大器芯片U2,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VCC端与正电源连接,正电源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5,正电源与地之间连接有串联连接的电阻R29和基准稳压芯片U3,基准稳压芯片U3的控制端与标准电压连接,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IP2+接口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34与中央控制模块的一个数据端连接,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IP2+接口与地之间连接有电阻R35,与电阻R35并联连接有电容C9,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OP2接口与IP2

接口之间连接有电容C6,与电容C6并联连接有串联连接的电阻R33和电容C7,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OP2接口通过串联的电阻R32与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正电源与地之间依次串联连接有电阻R36、光电耦合器OC1的发光二极管和基准稳压芯片U4,与光电耦合器OC1的发光二极管并联连接有电阻R37,光电耦合器OC1的光敏三极管连接在开关电源芯片U1的反馈端和地之间,与光电耦合器OC1的光敏三极管并联连接有电容C3,基准稳压芯片U4的控制端通过依次串联连接的二极管D6、电阻R42和电阻R43与中央控制模块的一个数据端连接,基准稳压芯片U4的控制端与地之间连接有电阻R39,与电阻R39并联连接有电阻R40和电容C13,电阻R42和电阻R43的公共端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14,基准稳压芯片U4的控制端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38与变压器T1的主路输出的正电源连接,基准稳压芯片U4的正极与控制端之间连接有电容C11,与电容C11并联连接有串联连接的电阻R41和电容C12,变压器T1的主路输出的负电源与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IP2

之间连接有电阻R31,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IP2

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8。
[0012]所述的充电控制模块包括MOS管Q2、三极管Q3、电源输出接口CON2、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和电容C23,MOS管Q2的源极与PWM模块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MOS管Q2的漏极输出与电源输出接口CON2连接,MOS管Q2的源极与MOS管Q2的栅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5,MOS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16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17与中央控制模块的数据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8接地,电容C23与电阻R18并联连接。
[0013]所述的输出恒压恒流控制模块上连接有转灯控制模块,转灯控制模块包括电阻
R19、双色LED灯LED1、电阻R20、三极管Q4、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二极管D5和电容C10,电阻R19一端与+5V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双色LED灯LED1连接,双色LED灯LED1包括红光LED和绿光LED两颗LED灯,两颗LED灯采用共阳极设计,绿色LED灯阴极依次串联连接有二极管D5、电阻R28、电阻R27、电阻R26和电容C10,连接至地,电阻R27和电阻R26的公共端与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OP1引脚连接,电阻R26和电容C10的公共端与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IP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速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电路包括电源输入模块、PWM模块、输出恒压恒流控制模块、充电控制模块和中央控制模块,电源输入模块输出端与PWM模块连接,PWM模块输出端与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输出恒压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输出恒压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PWM模块的反馈端连接,中央控制模块与充电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源输入模块采用整流滤波模块,整流滤波模块包括电源输入接口CON1、桥式整流器DB1和滤波电容EC1,桥式整流器DB1与电源输入接口CON1连接,滤波电容EC1连接在桥式整流器DB1的输出端上,电源输入接口CON1的输入线上串联连接有保险丝F1,电源输入接口CON1的输入线上还串联连接有热敏电阻NTC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速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整流滤波模块还包括有EMI单元,EMI单元包括电容CX1、电阻R1、电阻R2和励磁线圈LF1,电容CX1跨接在电源输入接口CON1的火线和零线之间,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连接在电源输入接口CON1的火线和零线之间,励磁线圈LF1串接在电源输入接口CON1的输入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PWM模块包括开关电源芯片U1和MOS管Q1,开关电源芯片U1的电源端与电源输入模块的正电源端连接,MOS管Q1的栅极与开关电源芯片U1的PWM输出端连接,MOS管Q1的源极接地,MOS管Q1的漏极与电源输入模块的正电源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源输入模块的正电源端上连接有变压器T1,变压器T1的输出端分为主路输出和辅路输出,主路输出上串接有二极管D4,主路输出的正电源端和地之间还连接有滤波电容EC2;辅路输出上串接有二极管D8,辅路输出的正电源端和地之间还连接有滤波电容EC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输出恒压恒流控制模块包括差分放大器芯片U2,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VCC端与正电源连接,正电源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5,正电源与地之间连接有串联连接的电阻R29和基准稳压芯片U3,基准稳压芯片U3的控制端与标准电压连接,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IP2+接口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34与中央控制模块的一个数据端连接,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IP2+接口与地之间连接有电阻R35,与电阻R35并联连接有电容C9,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OP2接口与IP2

接口之间连接有电容C6,与电容C6并联连接有串联连接的电阻R33和电容C7,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OP2接口通过串联的电阻R32与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正电源与地之间依次串联连接有电阻R36、光电耦合器OC1的发光二极管和基准稳压芯片U4,与光电耦合器OC1的发光二极管并联连接有电阻R37,光电耦合器OC1的光敏三极管连接在开关电源芯片U1的反馈端和地之间,与光电耦合器OC1的光敏三极管并联连接有电容C3,基准稳压芯片U4的控制端通过依次串联连接的二极管D6、电阻R42和电阻R43与中央控制模块的一个数据端连接,基准稳压芯片U4的控制端与地之间连接有电阻R39,与电阻R39并联连接有电阻R40和电容C13,电阻R42和电阻R43的公共端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14,基准稳压芯片U4的控制端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38与变压器T1的主路输出的正电源连接,基准稳压芯片U4的正极与控制端之间连接有电容C11,与电容C11并联连接有串联连接的电阻R41和电容C12,变压器T1的主路输出的负电源与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IP2

之间连接有电阻R31,差分放大器芯片U2的IP2

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杰丰王映袁红升黄晓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倍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