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无线图传结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060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内窥镜无线图传结构散热装置,具体涉及内窥镜领域,包括吸引口,所述吸引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安装有航空插座,所述航空插座一端插接有航空插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均热板、第一壳体、盲孔、金属翅片之间的关系,在后期使用时,能够通过金属翅片对第一壳体内部进行散热,配合盲孔能够对第一壳体内部的内窥镜元件进行散热,相比于传统内窥镜内部使用硅胶散热,该装置的散热效果更佳。同时该装置采用套筒层前端的缺口与卡扣卡接的方式进行第一壳体的安装,通过转动第一壳体控制套筒层前端的缺口与卡扣脱离来进行拆解式散热或进行壳体的快速更换。更换。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无线图传结构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内窥镜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内窥镜无线图传结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是光学仪器,由体外经过人体自然腔道送入体内,对体内疾病进行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脏器内腔病变,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或刷片,大大的提高了癌的诊断准确率,并可进行某些治疗。适用于支气管病变、上消化道病变,下消化道病变和耳鼻喉病变等的诊断。
[0003]现有的一些内窥镜大多为有线传输,内窥镜通过连接电缆将拍摄影像传输至外部显示设备进行实时显示,拉线连接操作麻烦、不方便,而且在手术操作过程,该导线常常会对医生的操作造成一定影响,影响手术效果和效率,容易引起医疗事故和防碍手术操作。虽然,后来人们针对有线的问题,提出了无线传输的内窥镜,但是无线内窥镜在使用时,需要进行信号交换需求,从而引起硬件发热,且现有的技术普遍采用的内部内置冷凝胶体来完成热量的吸收,然后通过金属连接管将热量导出,但是此等方式排放热量在临床使用时,热量大部分集中在内部无法排出,且没有可以将壳体进行拆卸式散热以及内置散热片的方式进行散热的现有机构;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内窥镜无线图传结构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内窥镜无线图传结构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内窥镜无线图传结构散热装置,包括吸引口,所述吸引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安装有航空插座,所述航空插座一端插接有航空插针,所述航空插针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发热源,所述发热源的顶端安装有均热板,所述均热板与连接管连接,所述发热源将热源传输至所述均热板。所述均热板将热源传输至所述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将热源传输至所述吸引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开设有盲孔,所述第一壳体为筒状,且第一壳体的内壁设有翅片。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前端端部固定连接有套筒层,所述套筒层的前端设有缺口用于拆卸第一壳体进行敞开式散热处理。
[0009]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层的前端通过缺口对接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对接罩体,所述对接罩体与第一壳体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通过转动第一壳体控制套筒层前端的缺口与卡扣脱离的方式来拆解第一壳体从而进行散热。
[0010]进一步的,所述盲孔设有四组,四组所述盲孔的孔径均为两毫米。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对接罩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通过对接罩体连接第二壳体。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插接设置有散热控制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控制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工字散热翅片,所述第一工字散热翅片的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铝单条。
[0014]进一步的,所述铝单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工字散热翅片,所述第二工字散热翅片一面覆盖有冷凝硅脂体。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工字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二工字散热翅片均设有两组位于发热源的正反两面,且第二工字散热翅片与发热源一侧也用冷凝硅胶进行填充。
[0016]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7]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内窥镜无线图传结构散热装置通过均热板、第一壳体、盲孔、金属翅片之间的关系,在后期使用时,能够通过金属翅片对第一壳体内部进行散热,配合盲孔能够对第一壳体内部的内窥镜元件进行散热,相比于传统内窥镜内部使用硅胶散热,该装置的散热效果更佳。同时该装置采用套筒层前端的缺口与卡扣卡接的方式进行第一壳体的安装,通过转动第一壳体控制套筒层前端的缺口与卡扣脱离来进行拆解式散热或进行壳体的快速更换。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金属翅片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套筒层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工字散热翅片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为:1、吸引口;2、连接管;3、航空插座;4、对接罩体;5、第一壳体;6、航空插针;7、均热板;8、发热源;9、盲孔;10、金属翅片;11、套筒层;12、卡扣;13、第二壳体;14、第一工字散热翅片;15、第二工字散热翅片;16、铝单条;17、散热控制器;18、冷凝硅脂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附图1

图4所示的内窥镜无线图传结构散热装置,包括吸引口1,所述吸引口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一端贯穿安装有航空插座3,所述航空插座3一端插接有航空插针6,所述航空插针6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5,所述第一壳体5的内部安装有发热源8,所述发热源8的顶端安装有均热板7,所述均热板7与连接管2连接,所述发热源8将热源传输至所述均热板7,所述均热板7将热源传输至所述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将热源传输至所述吸引口1,所述第一壳体5的外壁开设有盲孔9,所述第一壳体5为筒状,且
第一壳体5的内壁设有翅片10,所述第一壳体5的前端端部固定连接有套筒层11,所述套筒层11的前端设有缺口用于拆卸第一壳体5进行敞开式散热处理,所述套筒层11的前端通过缺口对接安装有卡扣12,所述卡扣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对接罩体4,所述对接罩体4与第一壳体5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通过转动第一壳体5控制套筒层11前端的缺口与卡扣12脱离的方式来拆解第一壳体从而进行散热,所述盲孔9设有四组,四组所述盲孔的孔径均为两毫米,所述对接罩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3,所述第一壳体5通过对接罩体4连接第二壳体13。
[0027]其中:四组盲孔9与内部的翅片10进行配合,且通过环状的翅片10对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引导驱散,从而将第一壳体5内部的热量进行驱散,不易滞留在第一壳体5的内部,同时采用了套筒层11配合缺口的设计连接卡扣12,因此转动第一壳体5带动一端的套筒层11与对接罩体4可以进行脱离,从而完成第一壳体5的整体摘除并进行敞开式散热。
[0028]实施例二
[0029]实施例二
[0030]在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下面具体的工作方式对实施例一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细化介绍,如图1至图5所示,详细见下文描述
[003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5的一端插接设置有散热控制器17,所述散热控制器17,所述散热控制器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工字散热翅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窥镜无线图传结构散热装置,包括吸引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口(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一端贯穿安装有航空插座(3),所述航空插座(3)一端插接有航空插针(6),所述航空插针(6)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5),所述第一壳体(5)的内部安装有发热源(8),所述发热源(8)的顶端安装有均热板(7),所述均热板(7)与连接管(2)连接,所述发热源(8)将热源传输至所述均热板(7),所述均热板(7)将热源传输至所述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将热源传输至所述吸引口(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无线图传结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5)的外壁开设有盲孔(9),所述第一壳体(5)为筒状,且第一壳体(5)的内壁设有翅片(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无线图传结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5)的前端端部固定连接有套筒层(11),所述套筒层(11)的前端设有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无线图传结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层(11)的前端通过缺口对接安装有卡扣(12),所述卡扣(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对接罩体(4),所述对接罩体(4)与第一壳体(5)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可通过转动第一壳体(5)控制套筒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礼金谭有余何进雄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视新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