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122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包括钢结构主体,所述钢结构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壳,所述缓冲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缓冲壳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缓冲壳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延伸至钢结构主体的内部,所述钢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所述钢结构主体的内部下端固定设置有十字型支撑板,所述十字型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壳,所述滑杆与固定壳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机构;所述固定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多重缓冲消能防护,能够大大提高钢结构的抗冲击性能。大提高钢结构的抗冲击性能。大提高钢结构的抗冲击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0003]传统的钢结构多采用钢材相互焊接并形成框架,这种钢结构的框架抗震能力较差,特别是水平设置的钢材,因其中部位置没有支撑,侧向抗冲击能力更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钢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结构多采用钢材相互焊接并形成框架,这种钢结构的框架抗震能力较差,特别是水平设置的钢材,因其中部位置没有支撑,侧向抗冲击能力更差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包括钢结构主体,所述钢结构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壳,所述缓冲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缓冲壳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
[0008]所述缓冲壳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延伸至钢结构主体的内部,所述钢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
[0009]所述钢结构主体的内部下端固定设置有十字型支撑板,所述十字型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壳,所述滑杆与固定壳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机构;
[0010]所述固定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杆,两侧所述滑杆与缓冲杆之间设置有第四缓冲机构。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等腰梯形块和直角梯形块,所述缓冲壳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竖杆,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呈对称活动套设于竖杆的两端,所述缓冲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缓冲板与第一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等腰梯形块固定设置于第一挡板远离缓冲板的一侧,所述等腰梯形块的两个倾斜面分别与对应的直角梯形块的倾斜面相抵触,所述竖杆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直角梯形块和缓冲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第二挡板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挡板滑动设置于第一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二挡板与滑杆的杆壁固定套接,所述第二弹簧活动套接于滑杆的杆壁,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挡板远离缓冲壳的一侧和第一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包括第三挡板和第三弹簧,所述滑杆的一端开设有第
二空腔,所述第三挡板滑动设置于第三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三挡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与固定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固定设置于第三挡板远离横杆的一侧,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第四缓冲机构包括推杆和阻尼板,所述阻尼板滑动设置于固定壳的内部,所述缓冲杆的下端与阻尼板固定连接,所述阻尼板的上表面与固定壳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两个所述推杆设置于缓冲杆的两侧与对应的滑杆之间,所述缓冲杆的两端均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连接块,多个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均与对应的缓冲杆的杆壁和滑杆的杆壁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横截面均为方形。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7]本技术,通过缓冲板受力向缓冲壳方向移动,使得等腰梯形块挤压两个直角梯形块,即能压缩两个第一弹簧,实现第一道缓冲,然后缓冲壳带动滑杆向固定壳方向移动,即使得第二挡板挤压第二弹簧,实现第二道缓冲,滑杆相对横杆移动,使得第三挡板挤压第三弹簧,实现第三道缓冲,滑杆将推杆推动趋向竖直,即将缓冲杆向上拉动,使得阻尼板压缩第四弹簧,实现第四道缓冲,使得钢结构具有多重缓冲消能防护,能够大大提高钢结构的抗冲击性能。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局部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钢结构主体;2、缓冲壳;3、缓冲板;4、滑杆;5、横杆;6、固定壳;7、缓冲杆;8、十字型支撑板;9、第一挡板;10、等腰梯形块;11、竖杆;12、直角梯形块;13、第一弹簧;14、第二挡板;15、第二弹簧;16、第三挡板;17、第三弹簧;18、推杆;19、连接块;20、轴销;21、阻尼板;22、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
[0026]实施例一
[0027]参照图1

3,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包括钢结构主体(1),所述钢结构主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壳(2),所述缓冲壳(2)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板(3),所述缓冲板(3)与缓冲壳(2)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
[0028]所述缓冲壳(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杆(4),所述滑杆(4)的一端延伸至钢结构主
体(1)的内部,所述钢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
[0029]所述钢结构主体(1)的内部下端固定设置有十字型支撑板(8),所述十字型支撑板(8)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壳(6),所述滑杆(4)与固定壳(6)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机构;
[0030]所述固定壳(6)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杆(7),两侧所述滑杆(4)与缓冲杆(7)之间设置有第四缓冲机构。
[0031]实施例二
[0032]参照图1

2,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等腰梯形块(10)和直角梯形块(12),所述缓冲壳(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竖杆(11),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12)呈对称活动套设于竖杆(11)的两端,所述缓冲壳(2)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挡板(9),所述缓冲板(3)与第一挡板(9)固定连接,所述等腰梯形块(10)固定设置于第一挡板(9)远离缓冲板(3)的一侧,所述等腰梯形块(10)的两个倾斜面分别与对应的直角梯形块(12)的倾斜面相抵触,所述竖杆(11)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直角梯形块(12)和缓冲壳(2)的内壁固定连接。
[0033]实施例三
[0034]参照图1,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第二挡板(14)和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包括钢结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主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壳(2),所述缓冲壳(2)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板(3),所述缓冲板(3)与缓冲壳(2)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缓冲壳(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杆(4),所述滑杆(4)的一端延伸至钢结构主体(1)的内部,所述钢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所述钢结构主体(1)的内部下端固定设置有十字型支撑板(8),所述十字型支撑板(8)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壳(6),所述滑杆(4)与固定壳(6)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机构;所述固定壳(6)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杆(7),两侧所述滑杆(4)与缓冲杆(7)之间设置有第四缓冲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等腰梯形块(10)和直角梯形块(12),所述缓冲壳(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竖杆(11),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12)呈对称活动套设于竖杆(11)的两端,所述缓冲壳(2)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挡板(9),所述缓冲板(3)与第一挡板(9)固定连接,所述等腰梯形块(10)固定设置于第一挡板(9)远离缓冲板(3)的一侧,所述等腰梯形块(10)的两个倾斜面分别与对应的直角梯形块(12)的倾斜面相抵触,所述竖杆(11)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直角梯形块(12)和缓冲壳(2)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第二挡板(14)和第二弹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振云杜光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