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948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属于背景墙技术领域。该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包括基层承重件、凸处承重件、抱箍件、横龙骨、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以实现整体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的安装,采用工厂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对构件标准化生产,保证施工质量,先将各个构件工厂预制,然后运送到现场进行组装,减少施工时间与工序,节省大量人工,整体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满足装配式快装快拆的特点,大大加快施工进度,相比于现场施工,本申请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绿色环保。绿色环保。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背景墙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背景墙,是一种装饰于家庭客厅电视、沙发、玄关、卧室墙等的家庭装修艺术,风格多样,其中使用频率最高,造型最为复杂、功能性要求最严格的背景墙为电视背景墙。电视背景墙造型多样,主要包含:整体式背景墙、边框式背景墙、拼接式背景墙、组合式背景墙、层叠嵌入式背景墙、悬挂凹凸式背景墙。凹凸造型的背景墙可以使墙面看起来更有层次感和轮廓感,但在装配式市场关于凹凸背景墙的工艺暂无,因其不满足标准化、模块化要求。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中没有关于凹凸造型背景墙的安装结构,是个空白区域,施工都是使用传统工艺,并且依靠施工人员技术经验施工,施工质量不一,同时凹凸造型需要切割多个不同尺寸的龙骨搭框架,一般都是现场施工,若是轻钢龙骨切割,将会产生较大焦味,且施工危险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包括与墙顶和/或地面固定连接的基层承重件、与墙面固定连接的凸处承重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基层承重件、凸处承重件其中一个的抱箍件、连接于至少两个抱箍件的横龙骨、连接于横龙骨的面板;根据基层承重件的安装位置所述凸处承重件可固定于距离墙面不同长度的不同位置处,使得凸处承重件可与基层承重件设置于同一竖直面处或者凸出设置于基层承重件远离墙面的一侧;所述横龙骨为具有不同长度的多个,所述面板为长度与横龙骨长度相匹配的多个。
[0005]进一步地,所述基层承重件包括支撑管,以及分别可沿着支撑管轴线移动、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管顶部和底部的地脚,位于所述支撑管顶部的地脚可与墙顶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支撑管底部的地脚可与地面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基层承重件还包括用以增强支撑管受压能力的背撑结构,所述背撑结构一侧面连接于墙面、另一侧面连接于支撑管上靠近于墙面的一侧端。
[0007]进一步地,所述背撑结构为沿着支撑管轴线方向均匀设置的多个。
[0008]进一步地,所述背撑结构包括背撑基板、分别连接于背撑基板的背撑左侧板和背撑右侧板,所述背撑左侧板、背撑基板、背撑右侧板围成背撑安装卡槽,所述支撑管卡接于背撑安装卡槽,所述背撑基板固定连接于墙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背撑结构还包括用以增强背撑左侧板强度的第一加强板、用以增强背撑右侧板强度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两端分别连接于背撑基板、背撑左侧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两端分别连接于背撑基板、背撑右侧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凸处承重件包括竖龙骨、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竖龙骨包括贯穿设置的第一安装通孔、设置于靠近于墙面的一侧面的调平螺柱,所述调平螺柱内侧设有与第一安装通孔连通的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螺纹槽和墙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抱箍件包括抱箍基板、分别连接于抱箍基板两侧端的抱箍左侧板和抱箍右侧板、连接于抱箍左侧板和/或抱箍右侧板远离抱箍基板的一端的抱箍支撑板、至少设置于抱箍支撑板顶部的凸起卡接部;所述抱箍左侧板、抱箍基板、抱箍右侧板围成抱箍安装卡槽,所述抱箍支撑板朝着远离抱箍安装卡槽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管上靠近墙面的一侧端、竖龙骨上靠近墙面的一侧端其中一个卡接于抱箍安装卡槽,使得凸起卡接部设置于支撑管远离墙面的一侧或者竖龙骨远离墙面的一侧;所述横龙骨包括卡接于凸起卡接部的挂钩部。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增大抱箍件与支撑管或者竖龙骨之间摩擦力的抱箍加强筋。
[0013]进一步地,所述抱箍安装卡槽的长度大于支撑管靠近墙面的一侧端至远离墙面的一侧端的距离和竖龙骨靠近墙面的一侧端至远离墙面的一侧端的距离,所述抱箍左侧板和/或抱箍右侧板上设有抱箍安装条形槽,还包括用以穿过抱箍安装条形槽并连接于竖龙骨或者支撑管的第二固定结构。
[0014]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将基层承重件固定住,在不需要进行凹凸造型设置的位置处,将多个抱箍件分别连接于基层承重件,进而也可以将凸处承重件与基层承重件设置于同一竖直面处,并将多个抱箍件分别连接于基层承重件,将横龙骨连接于多个抱箍件,将面板连接于横龙骨,完成背景墙平整处的安装,在需要进行凹凸造型设置的位置处,将凸处承重件凸出设置于基层承重件远离墙面的一侧,将抱箍件连接于凸处承重件,将横龙骨连接于抱箍件,将面板连接于横龙骨,完成背景墙凹凸处的安装,可以实现整体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的安装,采用工厂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对构件标准化生产,保证施工质量,先将各个构件工厂预制,然后运送到现场进行组装,减少施工时间与工序,节省大量人工,整体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满足装配式快装快拆的特点,大大加快施工进度,相比于现场施工,本申请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绿色环保;
[0016]2背撑结构用于增强支撑管受压能力,对支撑管进行辅助支撑,可以提高支撑管承重能力,背撑结构连接于支撑管上靠近于墙面的一侧端,避免背撑结构凸出于支撑管,占用较多空间,影响横龙骨以及面板的安装;
[0017]3第一加强板增强背撑左侧板的强度,第二加强板增强背撑右侧板的强度,从而增大背撑结构整体的强度,进而可以更好地增强支撑管受压能力;
[0018]4将支撑靠近墙面的一侧端、竖龙骨上靠近墙面的一侧端其中一个卡接于抱箍安装卡槽,使得凸起卡接部设置于支撑管远离墙面的一侧或者竖龙骨远离墙面的一侧,将挂钩部卡接于凸起卡接部,安装便捷;
[0019]5抱箍安装卡槽的长度大于支撑管靠近墙面的一侧端至远离墙面的一侧端的距离和竖龙骨靠近墙面的一侧端至远离墙面的一侧端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抱箍卡槽分别与支撑管、竖龙骨卡接的位置,从而调节凸起卡接部凸出于支撑管一侧、竖龙骨一侧的距离,调节凸起卡接部的位置,进而实现调节横龙骨安装的位置,调节背景墙凹凸处凸出于背景墙平整处的距离,调节整体背景墙系统的凹凸造型,第二固定结构穿过抱箍安装条形槽并连
接于竖龙骨,从而将抱箍件不同位置处和竖龙骨固定连接,安装便捷。
附图说明
[0020]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中的基层承重件连接于横龙骨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中的凸处承重件连接于横龙骨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墙顶和/或地面固定连接的基层承重件(1)、与墙面固定连接的凸处承重件(2)、可拆卸地连接于基层承重件(1)、凸处承重件(2)其中一个的抱箍件(3)、连接于至少两个抱箍件(3)的横龙骨(4)、连接于横龙骨(4)的面板(5);根据基层承重件(1)的安装位置所述凸处承重件(2)可固定于距离墙面不同长度的不同位置处,使得凸处承重件(2)可与基层承重件(1)设置于同一竖直面处或者凸出设置于基层承重件(1)远离墙面的一侧;所述横龙骨(4)为具有不同长度的多个,所述面板(5)为长度与横龙骨(4)长度相匹配的多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承重件(1)包括支撑管(11),以及分别可沿着支撑管(11)轴线移动、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管(11)顶部和底部的地脚(12),位于所述支撑管(11)顶部的地脚(12)可与墙顶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支撑管(11)底部的地脚(12)可与地面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承重件(1)还包括用以增强支撑管(11)受压能力的背撑结构(13),所述背撑结构(13)一侧面连接于墙面、另一侧面连接于支撑管(11)上靠近于墙面的一侧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撑结构(13)为沿着支撑管(11)轴线方向均匀设置的多个。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撑结构(13)包括背撑基板(131)、分别连接于背撑基板(131)的背撑左侧板(132)和背撑右侧板(133),所述背撑左侧板(132)、背撑基板(131)、背撑右侧板(133)围成背撑安装卡槽,所述支撑管(11)卡接于背撑安装卡槽,所述背撑基板(131)固定连接于墙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悬空凹凸造型背景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撑结构(13)还包括用以增强背撑左侧板(132)强度的第一加强板(134)、用以增强背撑右侧板(133)强度的第二加强板(1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欣欣王文广黄慧周东珊李鹏程钟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