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罐余热的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926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酵罐余热的回收系统,包括换热器、热水罐与热水泵,所述换热器的第一进口与高温气体排放主管相连,所述高温气体排放主管分别通过一根高温气体排放支管与各发酵罐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进口与给水管相连以输入低温流体,所述换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一热水管与所述热水罐的进口相连,所述热水罐的出口通过第二热水管与所述热水泵的进口相连,所述热水泵通过第三热水管将热水输送至各热水使用点。其显著效果是:有效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既充分了利用发酵罐排出高温气体内的能源,又避免了高温气体的直接排放。又避免了高温气体的直接排放。又避免了高温气体的直接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酵罐余热的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到医药、食品、化工等工业生产场所的能量回收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发酵罐余热的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发酵罐是一种对物料进行机械搅拌与发酵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工业生产领域,可以用来培养发酵各种菌体,生产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
[0003]在发酵生产中,往往需要对发酵罐内进行灭菌,灭菌的方式一般采用蒸汽加热,例如将蒸汽直接通入罐内进行空消,或者将蒸汽通入发酵罐夹套进行实消等。灭菌过程中,一般会有大量高温气体从发酵罐中排出。此外,在某些发酵过程中,可能会有大量热量产生。这些热量中有很大一部分会伴随这从发酵罐中排出的气体而耗散。
[0004]由此可见,发酵罐是一个耗能大且能源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的设备。如果能够将这部分由高温气体带出的热量进行回收,既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能源,又可以避免高温气体的直接排放,是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两方面都有利好的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酵罐余热的回收系统,能够对从发酵罐中排出的余热进行回收,提高对能源的利用效率。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发酵罐余热的回收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换热器、热水罐与热水泵,所述换热器的第一进口与高温气体排放主管相连,所述高温气体排放主管分别通过一根高温气体排放支管与各发酵罐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进口与给水管相连以输入低温流体,所述换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一热水管与所述热水罐的进口相连,所述热水罐的出口通过第二热水管与所述热水泵的进口相连,所述热水泵通过第三热水管将热水输送至各热水使用点。
[0008]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还设有不凝气出口与凝水出口,所述不凝气出口上连接有不凝气排放管,所述凝水出口上连接有凝水排放管。
[0009]进一步的,在所述不凝气排放管上设置有第一温度计与第一阀门,所述不凝气出口还通过旁路管道与所述高温气体排放主管相连,在所述旁路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连锁控制。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热水罐上设置有液位计,在所述给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在所述第一热水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在所述第二热水管上设置有第五阀门,在第三热水管上设置有第六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与第四阀门连锁控制,所述第五阀门、热水泵以及第六阀门连锁控制。
[0011]进一步的,在所述热水罐上还设置有第二温度计,所述热水泵还通过旁通管道与所述给水管相连,在所述旁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七阀门,所述第六阀门、第七阀门以及第三阀门连锁控制。
[0012]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采用列管式、缠绕式或板式换热结构。
[0013]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通过换热器对发酵罐中排出的余热进行回收,并用于对冷水进行加热后输送至各热水使用点进行利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既充分了利用发酵罐排出高温气体内的能源,又避免了高温气体的直接排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管路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如图1所示,一种发酵罐余热的回收系统,包括换热器1、热水罐2与热水泵3,所述换热器1的第一进口与高温气体排放主管11相连,所述高温气体排放主管11分别通过一根高温气体排放支管14与各发酵罐13相连通,所述换热器1的第二进口与给水管8相连以输入低温流体,所述换热器1的出口通过第一热水管4与所述热水罐2的进口相连,所述热水罐2的出口通过第二热水管5与所述热水泵3的进口相连,所述热水泵3通过第三热水管6将热水输送至各热水使用点。
[0017]本例中,所述换热器1采用列管式、缠绕式或板式换热结构的冷热两流体互不接触的换热器1。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1还设有不凝气出口与凝水出口等必要管口和相应管件,所述不凝气出口上连接有不凝气排放管10,可将不凝气按要求排至废气处理装置或大气等;所述凝水出口上连接有凝水排放管9,可将凝水按要求排至污水处理站或厂区废水管网等。
[0018]参见附图1,在所述不凝气排放管10上设置有第一温度计TT02与第一阀门XV05,所述第一温度计还安装有温度数据远传显示和连锁功能的装置TIS02,所述不凝气出口还通过旁路管道12与所述高温气体排放主管11相连,在所述旁路管道12上设置有第二阀门XV04,所述第一阀门XV05与第二阀门XV04连锁控制。具体的,当第一温度计TT02检测到排放气体的温度没有低于设定值时,关闭不凝气排放管10上的第一阀门XV05,打开旁路管道12上的第二阀门XV04接通高温气体排放主管11,继续进入换热器1进行热交换。
[0019]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在所述热水罐2上设置有液位计LT01,该液位计LT01安装有液位远传显示报警和连锁功能的装置LIAS01,在所述给水管8上设置有第三阀门XV03,在所述第一热水管4上设置有第四阀门XV06,在所述第二热水管5上设置有第五阀门XV07,在第三热水管6上设置有第六阀门XV01,所述第三阀门XV03与第四阀门XV06连锁控制,所述第五阀门XV07、热水泵3以及第六阀门XV01连锁控制。具体的,当液位计LT01检测到热水罐2的液位高于报警液位时,连锁关闭给水管8上的第三阀门XV03和第一热水管4上的第四阀门XV06;当热水罐2的液位低于报警液位时,连锁关闭第三热水管6上的第六阀门XV01、热水泵3的电机M01和第二热水管5上的第五阀门XV07。
[0020]进一步的,在所述热水罐2上还设置有第二温度计TT01,第二温度计TT01上安装有温度远传显示和连锁功能的装置TIS01,所述热水泵3还通过旁通管道7与所述给水管8相连,在所述旁通管道7上设置有第七阀门,所述第六阀门、第七阀门以及第三阀门连锁控制。当第二温度计TT01检测到热水罐2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连锁关闭送往热水使用点的第三
热水管6上的第六阀门XV01,打开旁通管道7上的第七阀门XV02,关闭接入换热器1的给水管8的第一阀门XV03,启动热水泵3的电机M01,将热水罐2内的水输送到换热器1进行循环加热,直到达到温度设定值时,关闭旁通管道7的第七阀门XV02,关闭热水泵3的电机M01,使热水罐2内水温维持稳定。
[0021]具体实施时,所述热水罐2可以是立式罐,也可以是卧式罐;可以是地上罐,也可以是地下罐。还可在罐壁外加一定厚度的保温层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0022]本实施例实施时,各发酵罐13(图中的13

1~13

n)罐内的高温气体通过高温气体排放支管14(图中的14

1~14

n)并联接入高温气体排放主管11,所述高温气体排放主管11接入换热器1,发酵罐13排出的高温气体作为高温热源,换热器1的另一个进口接给水管8输入低温流体。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罐余热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热水罐与热水泵, 所述换热器的第一进口与高温气体排放主管相连,所述高温气体排放主管分别通 过一根高温气体排放支管与各发酵罐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进口与给水管相 连以输入低温流体,所述换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一热水管与所述热水罐的进口相连, 所述热水罐的出口通过第二热水管与所述热水泵的进口相连,所述热水泵通过第 三热水管将热水输送至各热水使用点。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酵罐余热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 还设有不凝气出口与凝水出口,所述不凝气出口上连接有不凝气排放管,所述凝 水出口上连接有凝水排放管。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发酵罐余热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不凝 气排放管上设置有第一温度计与第一阀门,所述不凝气出口还通过旁路管道与所 述高温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毅杨兆鹏杨涛廖华侨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