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轻薄蚕丝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26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轻薄蚕丝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内芯和被套。所述内芯包括蚕丝层以及设置在蚕丝层两侧的网格布层,所述网格布层的外表面缠绕有抗静电丝;所述被套呈两侧开口设计,且被套利用开口设计套设在内芯的外表面,且所述被套由抗静电面料裁剪而成,所述被套的两侧开口内侧设有磁吸条;所述抗静电面料包括抗静电基层以及设置在抗静电基层两侧的亲肤层,所述抗静电基层是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替编织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蚕丝被包括内芯与被套,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能保证蚕丝内芯的干净整洁;而且被套具有亲肤抗静电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轻薄透气、抗静电效果好的特点。抗静电效果好的特点。抗静电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轻薄蚕丝被


[0001]本技术涉及蚕丝被技术,属于家用纺织品
,具体涉及一种抗静电轻薄蚕丝被。

技术介绍

[0002]蚕丝被具有贴身保暖、蓬松轻柔、透气保健、深睡眠等得天独厚的品质和优点,蚕丝是自然界中集轻、柔、细为一体的天然纤维,素有“人体第二皮肤”的美誉,被业界称为“纤维皇后”,其内含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防风、除湿、安神、滋养及平衡人体肌肤的功效。因此,蚕丝被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家纺装饰中,蚕丝被是优选的家纺用品。
[0003]一般的,为了尽可能的保护蚕丝被的干净整洁性,多是采用在外套设被套的操作。但是这样会相应的降低了使用时的亲肤舒适性,而且在秋冬季节使用时,存在较多的静电问题,影响了使用体验。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抗静电轻薄蚕丝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静电轻薄蚕丝被。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抗静电轻薄蚕丝被,包括内芯和被套。
[0007]所述内芯包括蚕丝层以及设置在蚕丝层两侧的网格布层,所述网格布层的外表面缠绕有抗静电丝;
[0008]所述被套呈两侧开口设计,且被套利用开口设计套设在内芯的外表面,且所述被套由抗静电面料裁剪而成,所述被套的两侧开口内侧设有磁吸条;
[0009]所述抗静电面料包括抗静电基层以及设置在抗静电基层两侧的亲肤层,所述抗静电基层是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替编织而成。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抗静电丝为具有拉伸膨胀性能的单复丝多股抗静电线。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抗静电基层的经纱为银纤维纱线,所述纬纱为氨纶,且氨纶的纤维表面涂覆有一层抗静电膜;所述亲肤层是由抗静电亲肤羊绒纱编织而成。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抗静电亲肤羊绒纱包括内芯纱线,所述内芯纱线外表壁设有聚丙烯纤维层,聚丙烯纤维层的外表壁设有抗静电纤维层;所述内芯纱线为羊绒纤维,所述聚丙烯纤维层是由聚丙烯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抗静电纤维层是由高分子抗静电纤维和导电纤维相互之间合并加捻而成。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蚕丝层包括相互交替堆叠的蚕丝条层及蚕丝絮片,且所述蚕丝层的最外侧为蚕丝絮片。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蚕丝被包括内芯与被套,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能
保证蚕丝内芯的干净整洁;而且被套具有亲肤抗静电效果。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轻薄透气、抗静电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内芯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抗静电面料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抗静电亲肤羊绒纱截面示意图;
[0020]图5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内芯;11

蚕丝层;12

网格布层;13

抗静电丝;2

被套;21

抗静电基层;22

亲肤层;221

内芯纱线;222

聚丙烯纤维层;223

抗静电纤维层;3

磁吸条;4

蚕丝条层;5

蚕丝絮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

4所示,一种抗静电轻薄蚕丝被,包括,内芯1和被套2;所述内芯1包括蚕丝层11以及设置在蚕丝层11两侧的网格布层12,所述网格布层12的外表面缠绕有抗静电丝13;所述被套2呈两侧开口设计,且被套2利用开口设计套设在内芯1的外表面,且所述被套2由抗静电面料裁剪而成,所述被套2的两侧开口内侧设有磁吸条3;所述抗静电面料包括抗静电基层21以及设置在抗静电基层21两侧的亲肤层22,所述抗静电基层21是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替编织而成。
[0026]具体的,所述被套2呈两侧开口设计,且被套2利用开口设计套设在内芯1的外表面,所述被套2的两侧开口内侧设有磁吸条3,利用磁吸条3的吸引力作用,在被套2完全将内芯1包裹后,磁吸条3进行封口,进而保证了整体蚕丝被的整体完整性。优选的,所述蚕丝被的四个角上加固有被套防跑偏组件,防止内芯1跑偏。再进一步的,所述的被套防跑偏组件可以是磁吸固定组。
[0027]进一步的,所述内芯1包括蚕丝层11,以及设置在蚕丝层11两侧的网格布层12,网格布层12具有固定蚕丝层11的作用,防止钻丝、跑丝现象。再进一步的,所述网格布层12的外表面缠绕有抗静电丝13,且所述抗静电丝13与网格布层12呈空间交叉堆叠设置,这样能够保证其结构稳定性,且抗静电丝13能够填补网格布层12的网眼孔空缺,进一步加强其防钻丝、防跑丝的效果。再进一步的,所述抗静电丝13为具有拉伸膨胀性能的单复丝多股抗静
电线。所述的单复丝多股抗静电线包括相互绞缠的复丝、弹力单丝及抗静电纤维,复丝、弹力单丝、抗静电纤维相互之间呈并列结构,复丝为FDY长丝制作而成,复丝、弹力单丝均为波浪形结构,复丝、弹力单丝、抗静电纤维三者之间的直径相差不大,并列加捻时的捻缩基本一直,进而保证了抗静电丝13的结构稳定性。使用时,利用复丝与单丝的弹性挤压回复性,保证了在蚕丝被轻薄透气性能的同时,防止蚕丝层11的移出与跑偏。
[0028]进一步的,所述被套2由抗静电面料裁剪而成,抗静电面料包括抗静电基层21以及设置在抗静电基层21两侧的亲肤层22,所述抗静电基层21的经纱为银纤维纱线,所述纬纱为氨纶,且氨纶的纤维表面涂覆有一层抗静电膜,保证了抗静电基层21的基层作用以及抗静电效果;所述亲肤层22是由抗静电亲肤羊绒纱编织而成,整体具有抗静电亲肤的效果。更进一步的,所述抗静电亲肤羊绒纱包括内芯纱线221,所述内芯纱线221外表壁设有聚丙烯纤维层222,聚丙烯纤维层222的外表壁设有抗静电纤维层223;所述内芯纱线221为羊绒纤维,所述聚丙烯纤维层222是由聚丙烯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抗静电纤维层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轻薄蚕丝被,包括内芯(1)和被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包括蚕丝层(11)以及设置在蚕丝层(11)两侧的网格布层(12),所述网格布层(12)的外表面缠绕有抗静电丝(13);所述被套(2)呈两侧开口设计,且被套(2)利用开口设计套设在内芯(1)的外表面,且所述被套(2)由抗静电面料裁剪而成,所述被套(2)的两侧开口内侧设有磁吸条(3);所述抗静电面料包括抗静电基层(21)以及设置在抗静电基层(21)两侧的亲肤层(22),所述抗静电基层(21)是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替编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轻薄蚕丝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丝(13)为具有拉伸膨胀性能的单复丝多股抗静电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轻薄蚕丝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基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洁乔栋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秦越家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