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鱼腹式内支撑体系防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11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内支撑体系强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鱼腹式内支撑体系防撞结构,包括上弦梁、垂直固定于上弦梁的直腹杆以及位于直腹杆两侧用于支撑的斜腹杆,还包括:钢绞线,其穿设连接各直腹杆远离上弦梁的端部,并与设置在上弦梁两端的三角连接件固定;U型钢,其开口向下,U型钢罩设于钢绞线上部,并与直腹杆和三角连接件活动固定;支撑机构,其包括套设于立柱上的套筒、设置在套筒至少一侧的角钢托架以及连接在角钢托架和直腹杆端部的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钢绞线因受到撞击或其他外力导致预应力损失,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位移控制的可靠性;同时通过支撑机构对U型钢给予竖向支撑,提高其防撞击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鱼腹式内支撑体系防撞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内支撑体系强化
,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鱼腹式内支撑体系防撞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鱼腹梁支撑体系由上弦梁、直腹杆、斜腹杆、连杆、下弦钢绞线和桥架等组成,相对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或钢支撑体系,可以为基坑提供开阔的开挖空间,大大方便了土方挖运;其次,鱼腹梁体系通过预应力的施加,可调节周围土层的竖向及水平位移进行变形控制,满足安全和正常使用要求,已被广泛应用国内多项重大工程中。尤其是在软土地区或者基坑周围有敏感管线和其他重点保护对象的情况下,体系变形控制能力和控制效果良好。
[0003]然而体系平面外刚度较小,容易失稳,在建筑工地受施工器械撞击时,会出现上拱或者下倾使得基坑变形显著增加。特别是鱼腹梁的钢绞线刚度较小,属于受力的薄弱部位,通过施加和调整预应力来控制基坑的位移,一旦受到施工器械的撞击或者施工材料随机掉落,容易造成较大的预应力损失,使鱼腹梁的基坑位移控制能力大打折扣,危及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预应力鱼腹式内支撑体系防撞结构,通过在钢绞线上罩设开口向下的U型钢,对钢绞线形成保护,配合支撑机构对U型钢给予竖向支撑,解决了钢绞线因受到撞击或其他外力导致预应力损失,导致整体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预应力鱼腹式内支撑体系防撞结构,包括上弦梁、垂直固定于所述上弦梁的直腹杆以及位于所述直腹杆两侧用于支撑的斜腹杆,还包括:
[0007]钢绞线,其穿设连接各直腹杆远离上弦梁的端部,并与设置在上弦梁两端的三角连接件固定;
[0008]U型钢,其开口向下,所述U型钢罩设于钢绞线上部,并与所述直腹杆和三角连接件活动固定;
[0009]支撑机构,其包括套设于立柱上的套筒、设置在所述套筒至少一侧的角钢托架以及连接在所述角钢托架和直腹杆端部的支撑杆。
[0010]优选地,所述U型钢两端设有搭接部。
[0011]优选地,所述搭接部为中空长方体或三角柱体。
[0012]优选地,所述搭接部与直腹杆和三角连接件的连接处上端面设有加劲肋。
[0013]优选地,所述套筒周侧设有多个定位孔,并通过定位螺栓与所述立柱活动固定
[0014]优选地,所述角钢托架包括与套筒垂直固定的用于连接支撑杆的托架板、用于斜
向支撑所述托架板的加强板以及用于侧向支撑所述托架板的侧板。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在钢绞线上罩设开口向下的U型钢,对钢绞线形成保护,避免钢绞线因受到撞击或其他外力导致预应力损失,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位移控制的可靠性;同时通过支撑机构对U型钢给予竖向支撑,提高其防撞击性能,进一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预应力鱼腹式内支撑体系防撞结构的俯视图;
[0018]图2为一种预应力鱼腹式内支撑体系防撞结构的正视图;
[0019]图3为一种预应力鱼腹式内支撑体系防撞结构的仰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U型钢与钢绞线位置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U型钢与三角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中U型钢与直腹杆端部装配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中搭接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上弦梁;2、直腹杆;3、斜腹杆;4、钢绞线;5、U型钢;6、三角连接件;7、套筒;8、角钢托架;9、支撑杆;10、三角搭接件;11、方形搭接件;12、加劲肋;13、托架板;14、加强板;15、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
[0027]请参照图1

8所示,一种预应力鱼腹式内支撑体系防撞结构,包括上弦梁1、垂直固定于上弦梁1的直腹杆2以及位于直腹杆2两侧用于支撑的斜腹杆3,还包括:
[0028]钢绞线4,其穿设连接各直腹杆2远离上弦梁1的端部,并与设置在上弦梁1两端的三角连接件6固定;
[0029]U型钢5,其开口向下,U型钢5罩设于钢绞线4上部,并与直腹杆2和三角连接件6活动固定;
[0030]支撑机构,其包括套设于立柱上的套筒7、设置在套筒7至少一侧的角钢托架8以及连接在角钢托架8和直腹杆2端部的支撑杆9。
[0031]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钢绞线4上罩设开口向下的U型钢,对钢绞线4形成保护,避免钢绞线4因受到撞击或其他外力导致预应力损失,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位移控制的可靠性;同时通过支撑机构对U型钢5给予竖向支撑,提高其防撞击性能,进一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
[003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三角连接件6的是一种锚固结构,其作用在于给钢绞线4的两端提供预应力,以拉紧钢绞线4。上述U型钢5只是其中一种可以罩设在钢绞线4上部,用以保护钢绞线4免受外力撞击的机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采用其他类似的结构实现上
述目的。
[0033]为了便于U型钢5与上述直腹杆2和三角连接件6装配,U型钢两端设有搭接部,其中,搭接部可以为中空长方体或三角柱体,即三角搭接件10和方形搭接件11。
[0034]如图5

7所示,考虑到直腹杆2两侧均需要于U型钢5的搭接部相连,且直腹杆2的上部安装空间有限,通过错位配合的三角搭接件10来实现U型钢5和直腹杆2间的连接;由于三角连接件6只需一侧连接U型钢5,采用接触面积较大的方形搭接件11来实现U型钢5和三角连接件6的固定连接。
[0035]上述搭接部可以通过对U型钢进行切割,并在切割后的U型钢的上端面下部焊接对应的三角形或方形钢板,使其形成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或三角柱体。即,方形搭接件11或三角搭接件10。这样能够提高搭接部抗弯强度,避免在螺栓固定或遭受外力撞击时,搭接部产生形变,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36]为了增强U型钢5与直腹杆2和三角连接件6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本实施例中,搭接部与直腹杆2和三角连接件6的连接处上端面设有加劲肋12。其中,加劲肋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设置,本实施例中加劲肋12为3或4个。
[0037]如图8所示,为了方便套筒7的活动固定,套筒7周侧设有多个定位孔,并通过定位螺栓与立柱活动固定,这样能够方便调整支撑机构的高度,以适应其与直腹杆2间的距离。
[0038]在某一实施例中,角钢托架8包括与套筒7垂直固定的用于连接支撑杆9的托架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鱼腹式内支撑体系防撞结构,包括上弦梁(1)、垂直固定于所述上弦梁(1)的直腹杆(2)以及位于所述直腹杆(2)两侧用于支撑的斜腹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绞线(4),其穿设连接各直腹杆(2)远离上弦梁(1)的端部,并与设置在上弦梁(1)两端的三角连接件(6)固定;U型钢(5),其开口向下,所述U型钢(5)罩设于钢绞线(4)上部,并与所述直腹杆(2)和三角连接件(6)活动固定;支撑机构,其包括套设于立柱上的套筒(7)、设置在所述套筒(7)至少一侧的角钢托架(8)以及连接在所述角钢托架(8)和直腹杆(2)端部间的支撑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应力鱼腹式内支撑体系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5)两端设有搭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森周紫情朱红光王长军许丹丹唐葆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