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气体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897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气体采集装置,包括密封袋、破孔部、换气部以及封装部,所述封装部设置在密封袋下部的开口处,所述破孔部和换气部二者均设置在密封袋的顶部;所述破孔部包括按压部、固定部以及顶针,所述按压部设置在密封袋的外部,所述固定部和顶针二者均设置在密封袋内部,所述固定部穿过密封袋与按压部紧固连接,所述固定部与密封袋气密连接,所述顶针的尖端自固定部向远离按压部的方向延伸;所述换气部包括换气阀和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与密封袋气密连接,所述密封部内部设置有与密封袋内部连通的气体通路,所述换气阀与气体通路连通。于提高了对电池内的气体收集的便捷性,且气密性好,能够折叠,占用空间小,便于储存和转运。转运。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气体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检测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气体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池已经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一般的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内部容易产生气体。
[0003]锂电池作为最为常用的电池,其在化成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有气体产生。其中在电池化成工艺过程中消耗电解液形成稳定SEI膜所发生的产气现象为正常产气。异常产气主要是指在电池循环过程中,过度消耗电解液释放气体或正极材料释氧等现象,造成电池内部压力过大而变形、撑破封装材料、内部电芯接触问题等。
[0004]对锂电池产生的气体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有利于研究内部产气的原因和引起电池失效的因素。对锂电池的失效分析,性能改进起到重要的作用。
[0005]现有公开号为CN109935919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献,其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的气体采集装置,涉及电池领域。所述气体采集装置包括:定位机构,设置于外壳上方并向上延伸,定位机构的底面与外壳的顶面完全贴合并通过密封胶气密密封,定位机构内部中空并与外壳的顶面相通;固定机构,设置于定位机构的顶部,并与定位机构气密密封对接,固定机构配置成可操作地沿定位机构上下往复移动;微型电钻,设置于固定机构的内部,且配置成随固定机构的往复移动而移动,微型电钻具有伸入定位机构内部的钻头,以在微型电钻向下移动时通过钻头钻破电池的外壳,而使电池内的气体溢出;以及气体收集单元,通过管路与定位机构的内部连通,以用于收集溢出的气体。
[0006]现有技术中用于电池的气体采集装置,具有如下缺陷,存在待改进之处:
[0007]1、电池的气体采集装置通过定位机构与电池外壳贴合并密封,再通过管路与定位机构连通采集气体,对各个装置之间的密封要求高,采集装置整体的气密性差。
[0008]2、气体采集装置整体结构复杂,笨重,不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气体采集装置。
[00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气体采集装置,包括密封袋、破孔部、换气部以及封装部,所述封装部设置在密封袋下部的开口处,所述破孔部和换气部二者均设置在密封袋的顶部;所述破孔部包括按压部、固定部以及顶针,所述按压部设置在密封袋的外部,所述固定部和顶针二者均设置在密封袋内部,所述固定部穿过密封袋与按压部紧固连接,所述固定部与密封袋气密连接,所述顶针的尖端自固定部向远离按压部的方向延伸;所述换气部包括换气阀和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与密封袋气密连接,所述密封部内部设置有与密封袋内部连通的气体通路,所述换气阀与气体通路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内固定部和外固定部,所述外固定部设置在密封袋内部并与密封袋气密连接,所述内固定部与外固定部螺纹连接,所述内固定部穿过密封袋与按
压部紧固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外固定部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凹槽,所述内固定部伸入螺纹凹槽内并与螺纹凹槽螺纹连接;所述外固定部的周侧与密封袋气密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密封袋的尺寸范围满足将待采集的电池完全装入。
[0014]优选地,所述封装部位于密封袋下部开口处的内侧,所述封装部包括热封胶层。
[0015]优选地,所述换气阀包括位于密封袋外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且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二者分别与气体通路连通。
[0016]优选地,所述密封袋包括圆柱形透明袋。
[0017]优选地,所述顶针的尺寸允许顶针穿入防爆阀内。
[0018]优选地,所述换气阀的出气口可拆卸连通气压表。
[0019]优选地,所述换气阀的出气口可拆卸连通抽真空泵。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通过封装部将密封袋的开口封闭使密封袋内部形成气密空间,位于密封袋内的顶针能够刺破电池的防爆阀,使电池内的气体喷出,实现密封袋对电池气体的收集,且换气部能够实现密封袋内部空间与外部的连通,从而能够将密封袋内部抽真空,有助于提高对电池内的气体收集的便捷性,且气密性好,能够折叠,占用空间小,便于储存和转运。
[0022]2、本技术通过将内固定部与按压部紧固连接,内固定部与外固定部中部的螺纹凹槽螺纹连接,外固定部的周侧与密封袋气密连接,有助于提高破孔部与密封袋的气密性,且安装便捷。
[0023]3、本技术通过在换气阀上可拆卸连接抽真空泵,能够实现对密封袋内部空间的抽真空,通过在换气阀上可拆卸连接气压表,能够实现对密封袋内部空间气压的检测,进而有助于提高气体采集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5]图1为本技术主要体现密封袋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主要体现密封袋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主要体现破孔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主要体现换气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密封袋1
ꢀꢀꢀꢀꢀꢀꢀꢀꢀꢀꢀꢀꢀꢀꢀꢀꢀꢀꢀꢀꢀꢀꢀꢀ
顶针23
[0031]破孔部2
ꢀꢀꢀꢀꢀꢀꢀꢀꢀꢀꢀꢀꢀꢀꢀꢀꢀꢀꢀꢀꢀꢀꢀꢀ
换气部3
[0032]按压部21
ꢀꢀꢀꢀꢀꢀꢀꢀꢀꢀꢀꢀꢀꢀꢀꢀꢀꢀꢀꢀꢀꢀꢀ
换气阀31
[0033]固定部22
ꢀꢀꢀꢀꢀꢀꢀꢀꢀꢀꢀꢀꢀꢀꢀꢀꢀꢀꢀꢀꢀꢀꢀ
密封部32
[0034]外固定部221
ꢀꢀꢀꢀꢀꢀꢀꢀꢀꢀꢀꢀꢀꢀꢀꢀꢀꢀꢀꢀ
封装部4
[0035]内固定部222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下部”都指的是图“1”中沿“Y”方向上的下部,本技术中的“顶部”都指的是图“1”中沿“Y”方向上的顶部。
[0038]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气体采集装置,密封袋1、破孔部2、换气部3以及封装部4,封装部4设置在密封袋1下部的开口处,破孔部2和换气部3二者均设置在密封袋1的顶部。收集电池气体时,可以将电池自密封袋1下部的开口装入密封袋1内,之后借助封装部4将密封袋1的开口封闭,此时,电池完全位于密封袋1内部,密封袋1内部空间保持气密;通过换气部3将密封袋1内部空间抽真空,再借助破孔部2将位于密封袋1内部的电池的防爆阀刺破,使电池内部的气体从破孔部2喷出,实现对电池内部气体的收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气体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袋(1)、破孔部(2)、换气部(3)以及封装部(4),所述封装部(4)设置在密封袋(1)下部的开口处,所述破孔部(2)和换气部(3)二者均设置在密封袋(1)的顶部;所述破孔部(2)包括按压部(21)、固定部(22)以及顶针(23),所述按压部(21)设置在密封袋(1)的外部,所述固定部(22)和顶针(23)二者均设置在密封袋(1)内部,所述固定部(22)穿过密封袋(1)与按压部(21)紧固连接,所述固定部(22)与密封袋(1)气密连接,所述顶针(23)的尖端自固定部(22)向远离按压部(21)的方向延伸;所述换气部(3)包括换气阀(31)和密封部(32),所述密封部(32)与密封袋(1)气密连接,所述密封部(32)内部设置有与密封袋(1)内部连通的气体通路,所述换气阀(31)与气体通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气体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2)包括内固定部(222)和外固定部(221),所述外固定部(221)设置在密封袋(1)内部并与密封袋(1)气密连接,所述内固定部(222)与外固定部(221)螺纹连接,所述内固定部(222)穿过密封袋(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聪圃张亦弛刘微刘婵侯敏曹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