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站立童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83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折叠站立童车车架,包括有推车支架和行走支架,所述推车支架的下端部和行走支架的上端部通过第一铰接结构铰接;所述行走支架包括有前脚管和后脚管,所述前脚管和后脚管通过第二铰接结构铰接;在前脚管的底部设有前轮组件,在后脚管的底部设有后轮组件;在第一铰接结构上铰接有着地轮,所述推车支架在收折后,所述着地轮与前轮组件形成前后支点以使童车车架保持站立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童车车架在折叠完成后,铰接于第一铰接结构上的着地轮着地形成后支撑点,前轮组件在收拢后形成前支撑点,童车车架能够在收折以后依靠前支撑点和后支撑点保持站立状态,无需倚靠站立,方便了日常使用。方便了日常使用。方便了日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站立童车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童车
,尤其是指一种可折叠站立童车车架。

技术介绍

[0002]童车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儿童用具,包括儿童自行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儿童三轮车、儿童电动车等类型。其中,儿童推车用于供儿童乘坐,便于家长携带幼龄儿童。
[0003]目前,在童车的车架构造设计上,为了满足消费者所需实用性及携带的方便性,所述童车一般都会设计成可收合的型态,使得在使用状态时可以张开成童车的型态,而不使用时则可以收合成较小体积以方便收藏或携带。
[0004]但现有的童车在收折后无法实现自主站立,只能倚靠于墙角或平放于地面,造成空间占用率高。
[0005]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折叠站立童车车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可折叠站立童车车架,包括有推车支架和行走支架,所述推车支架的下端部和行走支架的上端部通过第一铰接结构铰接且推车支架可相对于行走支架转动收折或展开伸直,在所述第一铰接结构上设有限制转动或展开的第一限位结构;
[0009]所述行走支架包括有前脚管和后脚管,所述前脚管和后脚管通过第二铰接结构铰接且前脚管可相对于后脚管收拢或张开,在所述第二铰接结构上设有限制收拢或张开的第二限位结构;
[0010]在所述前脚管的底部设有前轮组件,在所述后脚管的底部设有后轮组件;
[0011]在推车支架的上端部铰接有着地轮,所述推车支架在相对于行走支架向后脚管方向转动收折、前脚管相对于后脚管方向收拢后,所述着地轮与前轮组件形成前后支点以使童车车架保持站立状态。
[0012]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推车支架的上端部设有第三铰接结构和伸出臂,推车支架的上端部与第三铰接结构铰接,所述伸出臂的一端铰接于第三铰接结构上,所述着地轮连接于伸出臂的另一端,所述推车支架处于展开伸直状态时,连接有着地轮的伸出臂一端朝向行走支架方向,所述推车支架处于转动收折时,所述伸出臂朝行走支架相反方向转动180
°
,以使着地轮露出于第三铰接结构外侧。
[0013]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伸出臂与前脚管之间连接有联动收合结构,所述联动收合结构可在推车支架在相对于行走支架向后脚管方向转动收折时,联合带动前脚管相对于后脚管方向收拢,同时驱使伸出臂朝行走支架相反方向转动180
°

[0014]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联动收合结构包括有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所
述第一联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于伸出臂远离第三铰接结构的端部,第一联动杆的下端部与第二联动杆的上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下端部与前脚管固定连接。
[0015]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推动车架的上端部通过第三铰接结构铰接有前把手组件,所述前把手组件可相对于推动车架朝前脚管方向转动收折或展开伸直。
[0016]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前把手组件包括有与第三铰接结构铰接的把手管套,以及套接于把手管套内的前把手,在所述把手管套上设有用于调节前把手的端部伸入至把手管套内部深度的调节结构,以调节前把手的长度。
[0017]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前轮组件包括有连接于前脚管下端部的万向轮座和前轮。
[0018]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后轮组件包括有连接于后脚管下端部的后轮座,以及转动连接于后轮座山的后轮,一对后轮组件的后轮座之间连接有固定支架杆。
[0019]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推车支架上设有座椅架,所述座椅架的下端部固定于推车支架上,在所述座椅架的下端部还连接有滑动套;在所述第一联动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联动杆,所述滑动套滑动套装于第三联动杆上。
[0020]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三铰接结构为童车转动翻折关节。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铰接结构实现推车支架向后脚管方向转动收折,通过第二铰接结构实现前脚管向后脚管方向收拢,实现童车车架的折叠,且在折叠完成后,铰接于第一铰接结构上的着地轮着地形成后支撑点,前轮组件在收拢后形成前支撑点,童车车架能够在收折以后依靠前支撑点和后支撑点保持站立状态,无需倚靠站立,方便了日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22]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童车车架收折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一;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童车车架收折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二;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童车车架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27]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架、联动收合结构和推车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002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0]10、推车支架;20、行走支架;30、座椅架;40、第一铰接结构;50、前脚管;60、后脚管;70、第二铰接结构;80、前轮组件;90、后轮组件;100、着地轮;110、第三铰接结构;120、伸出臂;130、第一联动杆;140、第二联动杆;150、把手管套;160、前把手;170、滑动套;180、第三联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0032]附图所显示的方位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仅供较佳实施例的参考理解,可以图中所示的产品部件进行位置的变化或数量增加或结构简化。
[0033]说明书中所述的“连接”及附图中所示出的部件相互“连接”关系,可以理解为固定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形成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媒介相连,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连接关系而可以得出螺接或铆接或焊接或卡接或嵌接等方式以适宜的方式进行不同实施方式替用。
[0034]说明书中所述的上、下、左、右、顶、底等方位词及附图中所示出方位,各部件可直接接触或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如在上方可以为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它仅表示高于其他物;其他方位也可作类推理解。
[0035]说明书及附图中所表示出的具有实体形状部件的制作材料,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或其他合成材料;凡涉及具有实体形状的部件所采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可以是冲压、锻压、铸造、线切割、激光切割、铸造、注塑、数铣、三维打印、机加工等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条件、成本、精度进行适应性地选用或组合选用,但不限于上述材料和制作工艺。
[0036]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站立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推车支架(10)和行走支架(20),所述推车支架(10)的下端部和行走支架(20)的上端部通过第一铰接结构(40)铰接且推车支架(10)可相对于行走支架(20)转动收折或展开伸直,在所述第一铰接结构(40)上设有限制转动或展开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行走支架(20)包括有前脚管(50)和后脚管(60),所述前脚管(50)和后脚管(60)通过第二铰接结构(70)铰接且前脚管(50)可相对于后脚管(60)收拢或张开,在所述第二铰接结构(70)上设有限制收拢或张开的第二限位结构;在所述前脚管(50)的底部设有前轮组件(80),在所述后脚管(60)的底部设有后轮组件(90);在推车支架(10)的上端部铰接有着地轮(100),所述推车支架(10)在相对于行走支架(20)向后脚管(60)方向转动收折、前脚管(50)相对于后脚管(60)方向收拢后,所述着地轮(100)与前轮组件(80)形成前后支点以使童车车架保持站立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站立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推车支架(10)的上端部设有第三铰接结构(110)和伸出臂(120),推车支架(10)的上端部与第三铰接结构(110)铰接,所述伸出臂(120)的一端铰接于第三铰接结构(110)上,所述着地轮(100)连接于伸出臂(120)的另一端,所述推车支架(10)处于展开伸直状态时,连接有着地轮(100)的伸出臂(120)一端朝向行走支架(20)方向,所述推车支架(10)处于转动收折时,所述伸出臂(120)朝行走支架(20)相反方向转动180
°
,以使着地轮(100)露出于第三铰接结构(110)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站立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出臂(120)与前脚管(50)之间连接有联动收合结构,所述联动收合结构可在推车支架(10)在相对于行走支架(20)向后脚管(60)方向转动收折时,联合带动前脚管(50)相对于后脚管(60)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岸李飞虎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宇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