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盒的壳体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78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源盒的壳体散热结构,包括电源壳体和设置于电源壳体内腔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下壳体,其包括L型底板和对称设置于L型底板两侧的限位板,在两限位板的相背离面均内凹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上沿同一轴向间隔贯穿有若干与限位槽相连通的散热孔一;上壳体,其包括L型顶板和对称设置于L型顶板两侧的侧板,在两侧板的相对面均外凸有与限位槽配合的凸部,在两侧板的相背离面沿同一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散热鳞片,所述凸部上对应若干散热孔一贯穿有若干散热孔二,若干散热孔二一一对应设置于相邻的散热鳞片之间。置于相邻的散热鳞片之间。置于相邻的散热鳞片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盒的壳体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源盒的壳体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源盒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电源自“磁生电”原理,由水力、风力、海潮、水坝水压差、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烧煤炭、油渣等产生电力来源。常见的电源是干电池(直流电)与家用的110V

220V交流电源。
[0003]电源盒在工作时一般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则会导致内部热量聚集影响电源盒的使用寿命,所以通常会在电源盒内部安装有散热结构,如会安装散热鳞片或散热风扇等,但现有电源盒的散热鳞片和散热风扇的安装设置位置不佳,无法相互配合,导致电源盒整体散热效果低下,从而散热效果差容易造成电源盒内局部零件受损。
[0004]因而需一种电源盒的壳体散热结构对上述提出的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源盒的壳体散热结构。
[0006]一种电源盒的壳体散热结构,包括电源壳体和设置于电源壳体内腔的散热风扇,所述电源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
[0007]下壳体,其包括L型底板和对称设置于L型底板两侧的限位板,在两限位板的相背离面均内凹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上沿同一轴向间隔贯穿有若干与限位槽相连通的散热孔一;
[0008]上壳体,其包括L型顶板和对称设置于L型顶板两侧的侧板,在两侧板的相对面均外凸有与限位槽配合的凸部,在两侧板的相背离面沿同一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散热鳞片,所述凸部上对应若干散热孔一贯穿有若干散热孔二,若干散热孔二一一对应设置于相邻的散热鳞片之间。
[0009]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L型顶板一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散热风扇对应进风口固定设置于L型顶板内侧。
[001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螺孔,所述L型顶板一端对应螺孔设置有螺丝沉头孔,所述螺丝沉头孔内设置有供与螺孔螺纹配合的紧固螺丝。
[0011]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两侧板的相背离面对应凸部均内凹有凹陷部,若干散热鳞片与若干散热孔二均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区域范围内。
[0012]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凸部外形为弧状凸起,所述限位槽对应弧状凸起为弧形凹槽。
[0013]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L型底板两侧对称设有供与所述限位板相抵接的凸边,所述凸边的宽度等于所述限位板的厚度。
[0014]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L型底板的长度与所述L型顶板的长度相等。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通过散热孔一、散热孔二和散热鳞片的相结合以加快电源壳体内热量的发散,可以有效提升电源盒的散热面积。
[0017]且通过位于电源壳体内的散热风扇在对内腔元器件吹风散热带走热量的同时,散热风扇所吹出的风依次经散热孔一与散热孔二流经若干散热鳞片上,从而加快位于若干散热鳞片周边空气介质的换热发散,增加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源盒的壳体散热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0019]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源盒的壳体散热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源盒的壳体散热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源盒的壳体散热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3]如图1至4所出示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较佳地提供一种电源盒的壳体散热结构,包括电源壳体1和设置于电源壳体1内腔的散热风扇2,所述电源壳体1包括上壳体3与下壳体4;下壳体4,其包括L型底板41和对称设置于L型底板41两侧的限位板42,在两限位板42的相背离面均内凹有限位槽43,所述限位板42上沿同一轴向间隔贯穿有若干与限位槽43相连通的散热孔一44;上壳体3,其包括L型顶板31和对称设置于L型顶板31两侧的侧板32,在两侧板32的相对面均外凸有与限位槽43配合的凸部33,在两侧板32的相背离面沿同一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散热鳞片34,所述凸部33上对应若干散热孔一44贯穿有若干散热孔二35,若干散热孔二35一一对应设置于相邻的散热鳞片34之间。
[0024]具体的,如图1至图3所出示的,本申请的电源壳体通过下壳体的限位槽与上壳体的凸部相配合,以实现下壳体与上壳体的上下前后限位配合,再通过L型底板一端端部与L型顶板一端端部的相抵接,从而构成盒状结构。
[0025]再通过散热孔一、散热孔二和散热鳞片的相结合以加快电源壳体内热量的发散,可以有效提升电源盒的散热面积。且通过位于电源壳体内的散热风扇在对内腔元器件吹风散热带走热量的同时,散热风扇所吹出的风依次经散热孔一与散热孔二流经若干散热鳞片上,从而加快位于若干散热鳞片周边空气介质的换热发散,增加散热效果。
[0026]进一步地,所述L型顶板31一端开设有进风口11,所述散热风扇2对应进风口11固定设置于L型顶板31内侧。具体的,散热风扇开启工作以使由进风口进风吹入电源壳体内腔,进而带走电源壳体内腔的热量,并依次通过散热孔一与散热孔二流经若干散热鳞片上,从而加快位于若干散热鳞片周边空气介质的换热发散,增加散热效果。
[002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42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螺孔12,所述L型顶板31一端对应螺孔12设置有螺丝沉头孔13,所述螺丝沉头孔13内设置有供与螺孔12螺纹配合的紧固螺丝(图未标识)。具体的,通过紧固螺丝经上壳体的螺丝沉头孔螺纹连接于下壳体的螺孔上,以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左右固定连接,再通过下壳体的限位槽与上壳体的凸部相配合,以实现下壳体与上壳体的组装固定连接。
[0028]进一步地,在两侧板32的相背离面对应凸部33均内凹有凹陷部14,若干散热鳞片34与若干散热孔二35均位于所述凹陷部14的区域范围内。具体的,通过设置凹陷部,且散热鳞片与散热孔二均设置于凹陷部的区域范围内,以减少电源壳体的整体体积,增强美观性,避免散热鳞片外凸于壳体表面。
[0029]进一步地,所述凸部33外形为弧状凸起,所述限位槽43对应弧状凸起为弧形凹槽。通过弧状结构以增强结构牢固性。
[0030]进一步地,所述L型底板41两侧对称设有供与所述限位板42相抵接的凸边15,所述凸边15的宽度等于所述限位板42的厚度。通过凸边以增加电源壳体美观性。
[0031]进一步地,所述L型底板41的长度与所述L型顶板31的长度相等。
[00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盒的壳体散热结构,包括电源壳体(1)和设置于电源壳体(1)内腔的散热风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壳体(1)包括上壳体(3)与下壳体(4);下壳体(4),其包括L型底板(41)和对称设置于L型底板(41)两侧的限位板(42),在两限位板(42)的相背离面均内凹有限位槽(43),所述限位板(42)上沿同一轴向间隔贯穿有若干与限位槽(43)相连通的散热孔一(44);上壳体(3),其包括L型顶板(31)和对称设置于L型顶板(31)两侧的侧板(32),在两侧板(32)的相对面均外凸有与限位槽(43)配合的凸部(33),在两侧板(32)的相背离面沿同一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散热鳞片(34),所述凸部(33)上对应若干散热孔一(44)贯穿有若干散热孔二(35),若干散热孔二(35)一一对应设置于相邻的散热鳞片(3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盒的壳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顶板(31)一端开设有进风口(11),所述散热风扇(2)对应进风口(11)固定设置于L型顶板(31)内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成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雄大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