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颈按摩单元及肩颈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55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肩颈按摩单元,包括第一齿轮、第一按摩结构和第二按摩结构,第一按摩结构包括转盘和第一按摩件,转盘包括倾斜的转动轴与转动轴同轴线的斜凸台,斜凸台在转动轴的外周形成倾斜的导轨面,第一按摩件与转动轴连接;第二按摩结构包括偏心轮、摆臂和第二按摩件,摆臂的一端设有椭圆形的第一导轨槽,另一端与第二按摩件轴连接,第一齿轮通过输出轴与转盘和偏心轮传动连接,偏心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导轨槽内并带动摆臂和第二按摩件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肩颈按摩仪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备不同按摩方式且按摩力度逐渐变化,按摩效果良好的肩颈按摩单元。摩效果良好的肩颈按摩单元。摩效果良好的肩颈按摩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肩颈按摩单元及肩颈按摩仪


[0001]本技术涉及按摩器械
,特别是一种肩颈按摩单元及肩颈按摩仪。

技术介绍

[0002]肩肩颈按摩仪是一种专门针对肩颈部曲线设计的按摩仪器,能对肩颈部肌肉进行按摩使其放松,有效缓解肩颈部的疲劳。肩颈部的肌群包括头颈夹肌、肩胛提肌及斜方肌,由于头颈夹肌和肩胛提肌两处的肌肉曲线走向不同,为更好地对肩颈部肌肉群进行放松,现有肩肩颈按摩仪常见地设置有两组不同的按摩结构,一般是通过马达带动传动轴和齿轮组分别连接斜转盘或偏心摆臂分别带动第一按摩结构或第二按摩结构,一组按摩结构专门针对头颈夹肌实现揉捏效果,一组针对肩胛提肌和斜方肌实现滚动按摩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该类按摩仪结构复杂体积较大,而且按摩结构一般处于同一个位面上,按摩力度单一,而人手按摩一般有揉压或按压后再逐渐施加压力的效果,现有设计与人手按摩效果差异较大,按摩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应对肩颈部肌群的曲线特点施加不同的按摩手法,让人感觉按摩力度有逐渐变化的过程,按摩效果好的肩颈按摩单元。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一种肩颈按摩单元,包括第一齿轮、第一按摩结构和第二按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结构包括转盘和第一按摩件,所述转盘包括倾斜的转动轴与所述转动轴同轴线的斜凸台,所述斜凸台在所述转动轴的外周形成倾斜的导轨面,所述第一按摩件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按摩结构包括偏心轮、摆臂和第二按摩件,所述摆臂的一端设有第一导轨槽,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按摩件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通过输出轴与所述转盘和所述偏心轮传动连接,所述偏心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槽内并带动所述摆臂和所述第二按摩件往复移动。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肩颈按摩单元,包括第一按摩结构和第二按摩结构,其中第一按摩结构通过斜凸台和倾斜的转动轴带动第一按摩件实现揉捏按摩效果,由于第一按摩件通过转动轴带动并在导轨面上转动,使得第一按摩件与人体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从而让人感觉按摩力度有逐渐变化的过程,揉捏按摩效果良好;第二按摩结构通过偏心轮带动摆臂实现往复移动,同时进行摆动,摆动过程中,与人体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从而让人感觉按摩力度有逐渐变化的过程,使滚压按摩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一个齿轮带动两组不同按摩结构,实现两种不同按摩效果的功能,结构简单利于生产装配。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槽为椭圆形的通孔,所述偏心轮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槽的槽壁相匹配的嵌槽。这进一步地优化了第二按摩结构的结构,使偏心轮在第一导轨槽内稳定地转动,避免偏心轮脱离第一导轨槽的可能。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按摩件包括揉捏按摩头和轴套,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
并与所述导轨面相抵接。优化第一按摩件的结构,便于第一按摩件的安装和拆卸。
[0008]优选地,所述轴套与所述揉捏按摩头对应设有卡接结构。优化第一按摩件的结构,便于第一按摩件的安装和拆卸。
[0009]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按摩效果良好的肩颈按摩仪。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一种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驱动组件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肩颈按摩单元,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两侧的蜗杆和与所述蜗杆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肩颈按摩单元包括两组,两组所述肩颈按摩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由于肩颈按摩单元结构简单,并且按摩效果良好,按摩力度具有逐渐变化的特点,本技术通过在驱动组件两侧对称设置两组肩颈按摩单元,因肩颈按摩单元的按摩力度有逐渐变化的特点,使得本技术的肩颈按摩仪的按摩效果更加贴近人手按摩,按摩效果良好,同时结构简单利用生产装配。
[0011]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容纳所述电机的第一容纳腔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两侧的第二容纳腔,所述偏心轮和所述摆臂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这进一步优化了底座的结构,使偏心轮和摆臂固定第二容纳腔内,有利于固定第二按摩结构的位置,避免摆臂移动,导致按摩位置不稳定,保证按摩效果。
[0012]优选地,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按摩结构设于所述顶盖上,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两侧对应的所述顶盖上分别设有通孔,所述输出轴穿设于所述通孔与所述转盘传动连接。这进一步地优化了按摩仪的结构,合理分布结构空间,第一按摩结构设置在顶盖上,便于第一按摩结构的转动,利于按摩效果的实现。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端部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对应的所述顶盖上对应设有第二缺口,所述顶盖和底座盖合后,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相互连通,形成开口,所述第二按摩件穿设于所述开口并在所述开口内移动。这进一步优化第二按摩结构的结构,通过开口的设置,保证第二按摩件转动空间和范围。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按摩件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顶盖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在所述限位槽内上下移动。这进一步地优化第一按摩结构的结构,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的配合限制,保证第一按摩件的转动范围,避免第一按摩件脱离按摩轨迹,影响按摩效果。
[0015]优选地,所述摆臂上还设有第二导轨槽,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导轨槽相匹配的滑块。这进一步优地限定第二按摩结构的运动轨迹,确保其滚压范围更加规律和稳定,保证按摩位置稳定和按摩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肩颈按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肩颈按摩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肩颈按摩单元的爆炸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肩颈按摩仪的爆炸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肩颈按摩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肩颈按摩仪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肩颈按摩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肩颈按摩单元;11.第一齿轮;12.第一按摩结构;121.转盘;1211.转动轴;1212.斜凸台;1213.导轨面;122.第一按摩件;1221.揉捏按摩头;1222.轴套;1223.卡接结构;1224.限位块;13.第二按摩结构;131.偏心轮;1311.嵌槽;132.摆臂;1321.第一导轨槽;1322.槽壁;1323.第二导轨槽;133.第二按摩件;14.输出轴;
[0025]2.底座;21.第一容纳腔;22.第二容纳腔;221.第一缺口;23.滑块;
[0026]3.驱动组件;31.电机;32.蜗杆;33.第二齿轮;
[0027]4.顶盖;41.通孔;42.限位槽;43.第二缺口;44.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种肩颈按摩单元及肩颈按摩仪。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颈按摩单元,包括第一齿轮、第一按摩结构和第二按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结构包括转盘和第一按摩件,所述转盘包括倾斜的转动轴与所述转动轴同轴线的斜凸台,所述斜凸台在所述转动轴的外周形成倾斜的导轨面,所述第一按摩件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按摩结构包括偏心轮、摆臂和第二按摩件,所述摆臂的一端设有第一导轨槽,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按摩件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通过输出轴与所述转盘和所述偏心轮传动连接,所述偏心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槽内并带动所述摆臂和所述第二按摩件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颈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槽为椭圆形的通孔,所述偏心轮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槽的槽壁相匹配的嵌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颈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件包括揉捏按摩头和轴套,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并与所述导轨面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肩颈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与所述揉捏按摩头对应设有卡接结构。5.一种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驱动组件和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肩颈按摩单元,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两侧的蜗杆和与所述蜗杆啮合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绪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