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2V超薄电池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63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2
一种12V超薄电池组结构,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有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盖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内设有电池组、BMS、环氧板、连接排、输出端子和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的一端与下壳连接,其另一端与电池组连接,所述电池组与下壳之间设置有环氧板,所述连接排位于电池组与BMS之间,所述输出端子位于BMS的一侧,所述连接排的一端与电池组连接,其另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所述BMS的一端与电池组电连接,其另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12V超薄电池组结构,具有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结构稳定性好、安装和拆卸简单、轻便性、使用方便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命长等优点。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2V超薄电池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12V超薄电池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壁挂电池组探索的需要,对各种锂电芯功能,外观及结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在电池外形整体尺寸只有600*270*66mm的情况下,能量密度要求达到1280Wh,同时要求输出持续放电电流达到200A,在这种的能力密度和大电流放电的情况下,一旦电池结构不稳定,将会造成内部BMS(电池管理系统)及电芯短路,轻则失去充放电功能,整组电池组报废,重则出现起火燃烧的严重后果。目前行业内的12V锂电池产品大多数是塑胶壳体,易变型,强度较低,导致其结构稳定性较差,且其结构标准统一为固定式,整体较为笨重庞大,安装和拆卸较为困难,不便于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12V超薄电池组结构,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12V超薄电池组结构,具有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结构稳定性好、安装和拆卸简单、轻便性、使用方便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12V超薄电池组结构,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有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盖合连接,所述下壳内设有电池组、BMS、环氧板、连接排、输出端子和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的一端与下壳连接,其另一端与电池组连接,所述电池组与下壳之间设置有环氧板,所述连接排位于电池组与BMS之间,所述输出端子位于BMS的一侧,所述连接排的一端与电池组连接,其另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所述BMS的一端与电池组电连接,其另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加固组件包括有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位于电池组沿Y轴的一侧,并靠近下壳的内侧,所述第一加固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加固板通过第一装配孔采用紧固件与下壳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板位于电池组沿X轴的一侧,并靠近下壳的内侧。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有利于提高本技术的稳固性。
[0007]进一步地,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有第三加固板和第四加固板,所述第三加固板的一端与第一加固板紧固连接,其另一端设有加固部,所述加固部呈直三角形,所述加固部的一端与电池组抵压连接,所述加固部的另一端与环氧板紧固连接,所述第四加固板位于第三加固板的一侧,所述第四加固板呈“T”字形状,所述第四加固板的一端与第一加固板紧固连接,其另一端与环氧板紧固连接,其另外的一端与电池组抵压连接。所述第三加固板和第四加固板有利于提高本技术的稳固性。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壳内设有电池安装位和连接安装位,所述电池组和环氧板均安装在电池安装位上,所述BMS、连接排和输出端子均安装在连接安装位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包括有若干个电芯,若干个所述电芯通过跨界金属片来相互连接,所述环氧板位于电芯与下壳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上还设有固定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设置于若干个电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电芯连接,其另一端与连接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电芯连接,其另一端与BMS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BMS上设有第一连接铝排和第二连接铝排,所述第一连接铝排位于BMS靠近输出端子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铝排位于BMS远离输出端子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铝排的远离BMS的一端与电池组的第二连接部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壳内还设有若干个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BMS的第一连接铝排连接,其另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连接排连接,其另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下壳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输出端子远离下壳内部的一端位于连接孔内,所述下壳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挂耳。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壳的上表面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BMS电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壳和下壳的材质均为SPCC材质。使得本使用新型更加结实耐用,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0016]本技术12V超薄电池组结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1、结构简单,本技术12V超薄电池组结构,主要包括由壳体、挂耳、电池组、BMS、环氧板、连接排、输出端子和加固组件组成,其构件零部件少,结构简单;
[0018]2、整体结构紧凑,本技术12V超薄电池组结构,所述下壳内设有电池安装位和连接安装位,所述电池组和环氧板均安装在电池安装位上,所述BMS、连接排和输出端子均安装在连接安装位上,本技术整体结构紧凑、空间设计合理,大大减少了整体结构厚度,使得本技术整体厚度变薄,具有轻便性,降低成本且外观美观;
[0019]3、结构稳定性好,本技术12V超薄电池组结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有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第三加固板和第四加固板,通过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第三加固板和第四加固板之间的配合,使得本技术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性好,实用性强;
[0020]4、使用方便,本技术12V超薄电池组结构,所述下壳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挂耳,所述挂耳呈三角形,所述挂耳的其一端面与下壳采用紧固件紧固连接,其另一端面设有挂孔,所述挂孔有利于本技术更加稳定可靠的安装在墙壁上,使用方便;
[0021]5、使用寿命长,本技术12V超薄电池组结构,所述上壳和下壳的材质均为SPCC材质,强度高,使得本使用新型更加结实耐用,使用寿命长;
[0022]6、安装和拆卸简单,本技术12V超薄电池组结构,安装时,分别将串并联焊接完成的电芯、BMS、连接排和环氧板组装在下壳内,并通过加固组件来加固电池组的安装,接着将输出端子安装在下壳内,通过第一连接线将BMS与输出端子连接,通过第二连接线来将连接排与输出端子连接,然后将带有显示屏的上壳盖在下壳上,并通过紧固件加固上壳与下壳之间的连接,最后安装挂耳在下壳的侧边,即可完成本技术的安装,安装简单,需要拆卸时,将各部件之间的紧固件松开即可完成拆卸,拆卸简单,便于检修。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12V超薄电池组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的不含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所示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1所示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实施方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2V超薄电池组结构,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有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盖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内设有电池组、BMS、环氧板、连接排、输出端子和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的一端与下壳连接,其另一端与电池组连接,所述电池组与下壳之间设置有环氧板,所述连接排位于电池组与BMS之间,所述输出端子位于BMS的一侧,所述连接排的一端与电池组连接,其另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所述BMS的一端与电池组电连接,其另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2V超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包括有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位于电池组沿Y轴的一侧,并靠近下壳的内侧,所述第一加固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加固板通过第一装配孔采用紧固件与下壳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板位于电池组沿X轴的一侧,并靠近下壳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2V超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有第三加固板和第四加固板,所述第三加固板的一端与第一加固板紧固连接,其另一端设有加固部,所述加固部呈直三角形,所述加固部的一端与电池组抵压连接,所述加固部的另一端与环氧板紧固连接,所述第四加固板位于第三加固板的一侧,所述第四加固板呈“T”字形状,所述第四加固板的一端与第一加固板紧固连接,其另一端与环氧板紧固连接,其另外的一端与电池组抵压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12V超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内设有电池安装位和连接安装位,所述电池组和环氧板均安装在电池安装位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雪林雷同顾忠林钟继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天辰尚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