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风电群桩承台基础测量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7297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群桩承台基础测量定位方法,涉及海上风电群桩承台基础测量定位技术领域,在风电场的外围布设控制网以确保和指导风电场各轴线放样和细部测量,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工程的整体布局、形状、主要点位、轴线尺寸和场地情况、定位条件以及施工方案,在风电场的外围陆地采用导线法布设控制网;步骤2,根据整体项目的规划,测量海上坐标,将海上风电的桩基坐标从陆地控制点引至海上坐标;步骤3,打桩驳船在定好位的坐标进行插打。该技术解决了在离岸较远的开阔水域基准站距离过远甚至无法架设基准站的问题,同时保证施工的安全、质量、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上风电群桩承台基础测量定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风电群桩承台基础测量定位
,具体涉及一种海上风电群桩承台基础测量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上风能作为绿色再生能源的其中之一,风电基础的桩基定位技术备受关注,其施工环境复杂,受风浪、降雨等气候环境影响施工进度,身在海上工作环境下如何处理过程中面对的各项风险困难,对从项这份工作的人员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由于海上风电行业临海到近海海上风电资源的开发日趋规模化,海上风电工程结构正朝着深远海转型,深远海风电工程场址离岸距离远、场区面积大、开阔海域缺少固定点,无法按传统的陆上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0003]现有传统的海上风电群桩承台基础测量定位方法存在以下局限性与弊端:1、测量:施工人员手持GPS接收机,在施工平台上定位,增加施工环节,制约工程进度,受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临水临边作业、登高作业存在安全隐患;2、定位:传统风电施工GPS定位测量使用RTK作业模式,在离岸较远的开阔水域基准站距离过远甚至无法架设基准站;3、效率:环节复杂,数据量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难以保障施工效率,对各施工环节的测量控制上,只能获取通过手持GPS接收机的按需获取数据,对使用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劳动强度大。4、影响测量因素:岸边的控制坐标点转移到机位平台上的控制点,仪器使用的是RTK,它采用的是GPS信号,海上由于受天气(雨天、云层、信号等)原因,容易影响RTK的精度,从而影响平台上控制点坐标精度,也就影响管桩的精度,海上平台用于控制坐标点的全站仪在移动的船上也无法保证不晃动而影响精确度。
[0004]因此,提供一种海上风电群桩承台基础测量定位方法以提高施工效率、质量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群桩承台基础测量定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上风电群桩承台基础测量定位方法,在风电场的外围布设控制网以确保和指导风电场各轴线放样和细部测量,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根据工程的整体布局、形状、主要点位、轴线尺寸和场地情况、定位条件以及施工方案,在风电场的外围陆地采用导线法布设控制网;
[0008]步骤2,根据整体项目的规划,测量海上坐标,将海上风电的桩基坐标从陆地控制点引至海上坐标;
[0009]步骤3,打桩驳船在定好位的坐标进行插打。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
[0011]对业主单位移交的陆上外控制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和二次审查对照计划值进行复核验算,以陆上外控制点作为风电场控制网导线的起算数据,依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考虑通视良好,利于保存等要求,结合现场具体情况,依据陆上外控制点粗略测放出5个二级控制点,各点位用油漆标定,以标定点为中心点挖600MM
×
600MM
×
500MM基坑浇筑砼,砼面高出地面150MM,上埋设点位桩,按导线网平差法进行控制差网平,计算各点的坐标差值,用归化法将各点调整到精确位置后进行标定。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0013]海上预打桩的坐标由陆地上建立的控制点转出,根据这些坐标,输入平台船坐标系统,驳船按照坐标行驶至桩基所在位置,使用GPRS

RTK复核桩基中心位置,再使用探测器确定导向架定位一层和二层钢管桩的中心,导向架根据桩基图纸给出坐标进行定位,确认无误后,固定安装导向架。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0015]在打桩驳船上通过重锤把管桩放入在导向架已经定好位的坐标进行插打,沉桩完毕后将平台与正式桩进行连接,用GPS在平台上放样出工程桩中心的十字轴线标记与平台十字轴线标记重合,实测平台的顶面高层并标记。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3打桩前在平台上安装可移动的标高指示装置,将水平指针指向桩身画有刻度测,根据测定的平台顶标高、设计桩顶标高,调整水平指针到合适的标高,锤击时通过桩身刻度与指针的相对关系进行沉桩记录和桩顶标高控制。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3桩入泥前采用2台90度方向布置的全站仪现测桩身边切边倾斜度,并计算垂直度,在桩身垂直度小余4度的条件下插桩。
[0018]优选的,所述2台全站仪架设在平台边缘,其观测视线分别与驳船吊臂轴线垂直和平行,并通过桩切边。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该技术解决了在离岸较远的开阔水域基准站距离过远甚至无法架设基准站的问题,同时保证施工的安全、质量、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但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任何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换或推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下以金瓯海上风电项目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金瓯海上风电场位于金瓯省大门河北支流入海口位置,其中风电场分为A、B、C、D四块区域,其中B区位于东南海域,水深约为5

10M,根据前期钻孔资料,风电场区域70M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主要为杂土、淤泥质土、黏土、细砂、中砂等,4个区域共计375MW。
[0023]本标段位于B区,有群桩基础19台,每台风机设置40根外径为φ800MM,壁厚120MM的PHC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分两圈布置,外圈20根为斜桩,内圈20根为垂直桩,根据海床地质层的不同,设计桩长为56~64M。
[0024]根据金瓯气象站记录多年平均雨量为2361.4MM,雨水充沛,干湿季明显,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雨季(5~10月),占全年雨量的81%。打桩驳船受风浪影响极大,超0.5M浪高基本无法进行施工,海上作业点离海岸较近,受渔民影响:越南金瓯海域渔民较多,再加上项
目风机机位离海岸线较近,导致部分风机机位作业点附近存在很多打渔船撒网捕鱼,同时渔民打鱼作息时间基本与项目施工作息时间一致,从早上5点到晚上7点,这会影响打桩船的正常行驶与施工,根据项目特征,制定了相关的作业方案,过程中需要执行落实。
[0025]一种海上风电群桩承台基础测量定位方法,在风电场的外围布设控制网以确保和指导风电场各轴线放样和细部测量,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1、根据工程的整体布局、形状、主要点位、轴线尺寸和场地情况、定位条件以及施工方案,在风电场的外围陆地采用导线法布设控制网;
[0027]步骤2,根据整体项目的规划,测量海上坐标,将海上风电的桩基坐标从陆地控制点引至海上坐标;
[0028]步骤3,打桩驳船在定好位的坐标进行插打。
[0029]进一步优选的,步骤1具体包括:
[0030]对业主单位移交的陆上外控制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和二次审查对照计划值进行复核验算,以陆上外控制点作为风电场控制网导线的起算数据,依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考虑通视良好,利于保存等要求,结合现场具体情况,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风电群桩承台基础测量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风电场的外围布设控制网以确保和指导风电场各轴线放样和细部测量,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工程的整体布局、形状、主要点位、轴线尺寸和场地情况、定位条件以及施工方案,在风电场的外围陆地采用导线法布设控制网;步骤2,根据整体项目的规划,测量海上坐标,将海上风电的桩基坐标从陆地控制点引至海上坐标;步骤3,打桩驳船在定好位的坐标进行插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风电群桩承台基础测量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对业主单位移交的陆上外控制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和二次审查对照计划值进行复核验算,以陆上外控制点作为风电场控制网导线的起算数据,依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考虑通视良好,利于保存等要求,结合现场具体情况,依据陆上外控制点粗略测放出5个二级控制点,各点位用油漆标定,以标定点为中心点挖600MM
×
600MM
×
500MM基坑浇筑砼,砼面高出地面150MM,上埋设点位桩,按导线网平差法进行控制差网平,计算各点的坐标差值,用归化法将各点调整到精确位置后进行标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风电群桩承台基础测量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海上预打桩的坐标由陆地上建立的控制点转出,根据这些坐标,输入平台船坐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文张代明易万剑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