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22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5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具备护套、插入所述护套的杆、设置在所述杆的周围的压电元件、与所述杆连接的第一凸缘以及与所述杆连接的第二凸缘,所述压电元件被配置于前端侧的所述第一凸缘和配置于基端侧的所述第二凸缘夹持。缘和配置于基端侧的所述第二凸缘夹持。缘和配置于基端侧的所述第二凸缘夹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ESD(内窥镜黏膜下剥离术)等内窥镜治疗中,使用高频刀等用于切开、剥离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专利文献1记载有利用通上高频电流的电极进行组织的切开、剥离的高频刀。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第111202485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但是,专利文献1等记载的以往的高频刀,在进行切开、剥离等处置时有可能发生血管粘结在高频刀的情况。该情况下,由于挪动高频刀而损伤血管,会发生出血。
[0008]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进行切开、剥离等处置时不易发生出血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第一形态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具备:护套、插入所述护套的杆、设置在所述杆的周围的压电元件、与所述杆连接的第一凸缘以及与所述杆连接的第二凸缘,所述压电元件被配置于前端侧的所述第一凸缘和配置于基端侧的所述第二凸缘夹持。
[0012]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进行切开、剥离等处置时不易发生出血。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系统的整体图。
[0015]图2是示出该内窥镜处置系统的处置器具的整体图。
[0016]图3是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0017]图4是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截面图。
[0018]图5是该处置器具的压电元件的立体图。
[0019]图6是示出长度方向上的振动驻波的图。
[0020]图7是示出该处置器具的使用顺序的流程图。
[0021]图8是示出该处置器具的超声波振荡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0022]图9是示出该处置器具的第一凸缘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0023]图10是示出第一柔性配线的路径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0024]图11是示出第二凸缘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0025]图1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整体图。
[0026]图13是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0027]图14是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第一实施方式)
[0029]对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系统300,参照图1至图7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系统300的整体图。
[0030][内窥镜处置系统300][0031]如图1所示,内窥镜处置系统300具备内窥镜200和处置器具100。处置器具100插入内窥镜200进行使用。
[0032][内窥镜200][0033]内窥镜200是公知的软性内窥镜,具备从前端插入体内的插入部202和安装在插入部202的基端的操作部207。
[0034]插入部202具有摄像部203、弯曲部204及软性部205。自插入部202的前端开始,依次分别配设摄像部203、弯曲部204及软性部205。在插入部202的内部,设有用于插入处置器具100的通道206。在插入部202的前端,设有通道206的前端开口部206a。
[0035]摄像部203具备例如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能够拍摄成为处置对象的部位。在处置器具100从通道206的前端开口部206a突出的状态下,摄像部203能够拍摄处置器具100的杆2。
[0036]弯曲部204根据操作者对操作部207的操作弯曲。软性部205是具有挠性的管状部位。
[0037]操作部207与软性部205连接。操作部207具有把手208、输入部209、通道206的基端开口部206b和通用线缆210。把手208是由操作者把持的部位。输入部209接收使弯曲部204发生弯曲动作的操作输入。通用线缆210向外部输出由摄像部203拍摄的图像。通用线缆210经由具备处理器等的图像处理装置,与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连接。
[0038][处置器具100][0039]图2是示出处置器具100的整体图。
[0040]处置器具(内窥镜用处置器具)100具备护套1、杆2、超声波振荡部3、操作线4和操作部5。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处置器具100的长度方向A上,将朝向患者体内插入的一侧称为“前端侧(A1)”,将操作部5侧称为“基端侧(A2)”。
[0041]护套1具有挠性和绝缘性,是从前端1a延伸至基端1b的长条构件。护套1具有能够插入到内窥镜200的通道206的外径。如图1所示,在护套1插入到通道206的状态下,护套1的前端1a能够从通道206的前端开口部206a突出和没入。
[0042]图3是处置器具100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0043]杆2是金属制成的大致圆棒状构件,被设计成从护套1的前端1a突出。杆2具有导电性,可通上高频电流。杆2具有杆主体20和电极部21。
[0044]图4是处置器具100的前端部的截面图。
[0045]杆2沿着长度方向A贯穿超声波振荡部3。杆2在长度方向A上的中心轴O2与护套1在长度方向A上的中心轴O1大致一致。
[0046]杆主体20是金属制成的圆棒状构件。在杆主体20的基端安装有操作线4。杆主体20向电极部21供给高频电流,该高频电流则从与操作部5连接的操作线4供给。
[0047]电极部21是设置在杆主体20前端的圆板状导电构件。在从沿着长度方向A的方向看到的主视图中,电极部21的外周与杆主体20的外周形成同心圆状。如图4所示,电极部21的相对于长度方向A垂直的径向R上的长度L1,比杆主体20的径向R上的长度L2更长。
[0048]若从操作线4向杆2供给高频电流,电极部21及杆主体20的突出部起到将高频电流向活体组织输出的单极电极的功能。
[0049]超声波振荡部3是在护套1的前端1a设置于杆2周围的产生超声波的构件。超声波振荡部3设置于护套1内部,与护套1的内周面1c相接。超声波振荡部3具有压电元件30、第一凸缘34、第二凸缘35、第一绝缘构件36、第二绝缘构件37、第三绝缘构件38及热收缩管39。
[0050]图5是压电元件30的立体图。
[0051]压电元件30是利用将电压转换为力的压电效应的被动元件。压电元件30是在内部具有空洞H的圆筒形状。压电元件30具有压电体31、第一电极32及第二电极33。
[0052]压电体31为圆筒形状,例如由陶瓷或单晶元件形成。如图4所示,压电体31沿着内表面31i安装有第一电极32。压电体31沿着外表面31o安装有第二电极33。
[0053]压电体31通过从第一电极32及第二电极33施加交流电流而发生振动。压电体31的极化方向成为连结内表面31i和外表面31o的径向R(厚度方向)。由于压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具备:护套、插入所述护套的杆、设置在所述杆的周围的压电元件、与所述杆连接的第一凸缘、以及与所述杆连接的第二凸缘,所述压电元件被配置于前端侧的所述第一凸缘和配置于基端侧的所述第二凸缘夹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所述压电元件形成筒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所述压电元件具有设置于所述杆的周围的压电体、沿着所述压电体的内表面安装的第一电极、以及沿着所述压电体的外表面安装的第二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所述第一凸缘形成为筒状,所述第二凸缘形成为筒状,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杆的外径,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杆的外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杆一体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所述第一凸缘被安装加工于所述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晃大朗盐田裕亮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