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抽背机的高中压联合供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抽背机的高中压联合供热系统及一种基于抽背机的高中压联合供热系统的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电联产因其“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特点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于促进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有着重要意义。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分为居民采暖供热与工业供热。采暖供热有抽汽供热、低品位热能分级供热和热泵余热回收供热等比较完善的供热体系。工业供热特别是化工行业需求的高参数供热(2.3~6.0MPa,320~420℃)。目前普遍采用抽汽(如主蒸汽、一抽、再热蒸汽)减温减压供热方案。对于工业供热中目前普遍采用的更高能级抽汽减温减压供热方案而言,由于采用压力或温度等级更高的抽汽点的抽汽,再进行减温减压后供热用户使用,造成了能级不匹配的浪费现象,并未真正地实现“温度对口,梯级利用”。
[0003]面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新能源在发电系统中的比重快速攀升,火电机组利用小时将不断减少,且逐渐向深度调峰机组转变。火电机组的超宽负荷运行将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抽背机的高中压联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抽背机系统,包括发电机和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的抽背机,所述抽背机通过抽背机进汽管路与外部主蒸汽源连通,所述抽背机进汽管路上设置有抽背机进汽调节阀;烟气再热系统,包括高压供热再热模块和中压供热再热模块,所述高压供热再热模块通过抽背机抽汽管路与所述抽背机连通,并用于对所述抽背机的抽汽再加热,所述中压供热再热模块通过抽背机排汽管路与所述抽背机连通,并用于对所述抽背机的排汽再加热;高中压联合供热系统,包括高压蒸汽冷却器、中压蒸汽冷却器、高压供热联箱和中压供热联箱,所述高压蒸汽冷却器的一端通过高压蒸汽冷却器进汽管路与所述高压供热再热模块的出汽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高压供热联箱连通,所述高压供热再热模块的进汽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中压蒸汽冷却器连通,所述中压蒸汽冷却器的一端通过中压蒸汽冷却器进汽管路与所述中压供热再热模块的出汽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中压供热联箱连通;所述中压蒸汽冷却器和所述高压蒸汽冷却器均与蒸汽冷却器给水主路连通,所述蒸汽冷却器给水主路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中压蒸汽冷却器靠近所述外部水源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抽背机的高中压联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供热再热模块包括:高压供热再热器入口蒸汽集箱、高压供热再热器出口蒸汽集箱、高压供热再热器;所述中压供热再热模块包括:中压供热再热器入口蒸汽集箱、中压供热再热器出口蒸汽集箱和和中压供热再热器;所述抽背机通过抽背机抽汽管路与所述高压供热再热器入口蒸汽集箱连通,所述抽背机抽汽管路上设置有抽背机抽汽调节阀,所述抽背机通过抽背机排汽管路与所述中压供热再热器入口蒸汽集箱连通,所述抽背机排汽管路上设置有抽背机排汽逆止阀;所述高压蒸汽冷却器通过高压蒸汽冷却器进汽管路与所述高压供热再热器出口蒸汽集箱连通,所述高压供热再热器入口蒸汽集箱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中压蒸汽冷却器进汽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高压供热再热器入口旁路阀,所述高压蒸汽冷却器进汽管路上设置有高压蒸汽冷却器蒸汽入口阀门,所述高压供热管路上设置有高压蒸汽冷却器蒸汽出口阀门,所述中压供热再热器出口蒸汽集箱通过中压蒸汽冷却器进汽管路与所述中压蒸汽冷却器连通,所述中压蒸汽冷却器进汽管路上设置有中压蒸汽冷却器蒸汽入口阀门,所述中压供热管路上设置有中压蒸汽冷却器蒸汽出口阀门,所述中压蒸汽冷却器和所述高压蒸汽冷却器均与蒸汽冷却器给水主路连通,所述蒸汽冷却器给水主路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中压蒸汽冷却器靠近所述外部水源设置,所述中压蒸汽冷却器的来水侧设置有中压蒸汽冷却器水侧入口三通阀,所述高压蒸汽冷却器的出水侧设置有高压蒸汽冷却器水侧出口阀门,所述高压蒸汽冷却器水侧出口阀门通过蒸汽冷却器给水旁路与所述中压蒸汽冷却器水侧入口三通阀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抽背机的高中压联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供热管路上还设置有高压供热减温减压阀,所述高压供热减温减压阀通过高压供热减温水管路与外部过热减温水源连通,所述高压供热减温水管路上设置有高压供热减温水调阀;所述高压辅助供热减温减压阀通过高压辅助供热减温水管路与所述高压供热减温水管路连通,所述高压辅助供热减温水管路上设置有高压辅助供热减温水调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抽背机的高中压联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供
热管路上还设置有中压供热减温减压阀,所述中压供热减温减压阀通过中压供热减温水管路与外部再热减温水源连通,所述中压供热减温水管路上设置有中压供热减温水调阀;所述中压辅助供热减温减压阀通过中压辅助供热减温水管路与所述中压供热减温水管路连通,所述中压辅助供热减温水管路上设置有中压辅助供热减温水调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抽背机的高中压联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再热系统还包括:再热加热模块、高压缸和中压缸,所述再热加热模块和所述高压供热再热模块的出汽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再热加热模块和所述高压缸通过高压缸排汽管路连通,所述中压供热再热模块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戈,竺有刚,蒋国安,于强,伍仁杰,陈国宝,高利平,谭宏,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