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中隔墙两侧结构梁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671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时中隔墙两侧结构梁施工方法,通过在临时中隔墙浇筑时形成预留孔洞,提前放样出后续结构梁贯穿临时中隔墙的贯穿位置处的后开口,在施工临时中隔墙的第一侧的第一结构梁时,第一结构梁的纵向钢筋的端部按照Lae错开,使得结构梁的施工缝设置在距离临时中隔墙Lae+100mm的位置处,在施工临时中隔墙的第二侧的第二结构梁时,在临时中隔墙的对应位置进行开洞形成后开口,将第二结构梁与第一结构梁进行连接,第二结构梁的梁底与临时中隔墙之间范围采用砖胎膜进行支模,提高第二结构梁的施工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基坑临时中隔墙两侧的结构梁板采用传统施工方法施工存在需要多次连接,不利于结构安全的问题。不利于结构安全的问题。不利于结构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临时中隔墙两侧结构梁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临时中隔墙两侧结构梁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位于地铁隧道旁的基坑多采用分坑分批次施工的方式。此方式需在基坑内布置临时中隔墙,临时中隔墙的两侧结构将会被其断开。基坑的地下结构(如结构梁板)的常规施工方法为临时中隔墙的两侧结构梁板施工至临时中隔墙,待中隔墙拆除后再将两侧结构梁板进行缝合。此方案会导致结构梁需进行多次连接,不利于结构安全,且容易出现两侧结构梁偏位无法对接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临时中隔墙两侧结构梁施工方法,以解决基坑临时中隔墙两侧的结构梁板采用传统施工方法施工存在需要多次连接,不利于结构安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临时中隔墙两侧结构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于基坑内施工临时中隔墙,所述临时中隔墙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所述临时中隔墙的对应结构梁的贯穿位置的外侧形成多个预留孔洞,多个预留孔洞沿所述贯穿位置的周向方向成环设置;
[0006]在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侧的一期分坑中施工第一结构梁,使得所述第一结构梁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侧之间形成预留间隙,部分纵向主筋具有长锚固段,所述长锚固段伸至所述预留间隙中且贴合于所述第一侧,其余纵向主筋具有短锚固段,所述短锚固段伸至所述预留间隙的远离所述临时中隔墙的一侧中;
[0007]沿多个所述预留孔洞的成环方向切割所述临时中隔墙以形成后开口;/>[0008]在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侧的二期分坑中施工第二结构梁,使得所述第二结构梁的端部穿过所述后开口并连接于所述第一结构梁的端部,所述第二结构梁的部分纵向主筋连接于所述长锚固段,所述第二结构梁的其余纵向主筋连接于所述短锚固段。
[0009]进一步的,所述长锚固段与所述短锚固段的长度之差适配于所述第一结构梁的纵向主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短锚固段的长度大于等于100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后开口的半径大于所述贯穿位置的半径20mm。
[0012]进一步的,在施工所述第二结构梁的步骤包括:
[0013]于所述后开口的底部侧壁砌筑砖胎膜;
[0014]于所述预留间隙的下方架设第一分段底模;
[0015]于是第二侧架设第二分段底模,使得所述砖胎膜与所述第一分段梁底模、所述第二分段梁底模拼接形成梁底模;
[0016]于所述梁底模上浇筑形成所述第二结构梁。
[0017]进一步的,在施工所述临时中隔墙时,于所述临时中隔墙中埋设加固钢筋结构,所述加固钢筋结构沿所述后开口的周向方向设置一圈形成闭合结构。
[0018]进一步的,在切割所述临时中隔墙时,利用绳锯沿多个所述预留孔洞的成环方向切割所述临时中隔墙以形成所述后开口。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临时中隔墙两侧结构梁施工方法,通过在临时中隔墙浇筑时形成预留孔洞,提前放样出后续结构梁贯穿临时中隔墙的贯穿位置处的后开口,在施工临时中隔墙的第一侧的第一结构梁时,第一结构梁的纵向钢筋的端部按照Lae错开,使得结构梁的施工缝设置在距离临时中隔墙Lae+100mm的位置处,施工缝有且仅有一道,在施工临时中隔墙的第二侧的第二结构梁时,在临时中隔墙的对应位置进行开洞形成后开口,将第二结构梁与第一结构梁进行连接,第二结构梁的梁底与临时中隔墙之间范围采用砖胎膜进行支模,提高第二结构梁的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临时中隔墙两侧结构梁施工方法,避免在临时中隔墙两侧分别设置施工缝,待到临时中隔墙拆除后再将两侧结构进行连接,而采用后开口,进而在第二结构梁贯穿后开口,降低第一结构梁与第二结构梁对接施工误差,避免临时中隔墙两侧梁错位,且第一结构梁与第二结构梁的纵向钢筋对接全部能采用套筒机械连接,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1]图1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临时中隔墙两侧结构梁施工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临时中隔墙内的加固钢筋结构的步骤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临时中隔墙上的后开口的位置布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6]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临时中隔墙两侧结构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于基坑内施工临时中隔墙1,临时中隔墙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临时中隔墙1的对应结构梁的贯穿位置d的外侧形成多个预留孔洞a,多个预留孔洞a沿贯穿位置d的周向方向成环设置。
[0028]具体的,在施工临时中隔墙1时,于临时中隔墙1中埋设加固钢筋结构11,加固钢筋结构11沿后开口b的周向方向设置一圈形成闭合结构。
[0029]参阅图1、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临时中隔墙为非永久地下连续墙。
[0030]在制作临时中隔墙的钢筋笼时,根据临时中隔墙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结构梁和第二结构梁的平面位置及标高,在钢筋笼上放样放出后续需在临时中隔墙上开洞的贯穿位置d。
开洞大小根据结构梁尺寸确定,并且每侧扩大200mm以形成后开口。在放样后在四个角点预埋φ50PVC套管,并在贯穿位置d的周围设置洞口加固钢筋结构。
[0031]其中,加固钢筋结构包括呈井字形结构的钢筋骨架。贯穿位置则设置于加固钢筋结构的内环孔中。
[0032]S2:在位置对应于第一侧的一期分坑中施工第一结构梁2,使得第一结构梁2的端部与第一侧之间形成预留间隙,部分纵向主筋具有长锚固段21,长锚固段21伸至预留间隙中且贴合于第一侧,其余纵向主筋具有短锚固段22,短锚固段22伸至预留间隙的远离临时中隔墙1的一侧中。
[0033]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长锚固段21与短锚固段22的长度之差适配于第一结构梁2的纵向主筋的最小锚固长度。短锚固段22的长度大于等于100mm。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3所示,第一结构梁施工至临时中隔墙的第一侧时,第一结构梁的纵向钢筋的端部伸至第结构梁的外部且错开Lae长度(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设置。第一结构梁的端面至临时中隔墙的第一侧的距离为Lae+100mm,便于后续与第二结构梁的纵向钢筋连接。
[0034]第一结构梁的纵向钢筋的长锚固段和短锚固段全部预留机械连接丝头,加盖保护帽,并采用胶带缠紧,保护到位。
[0035]S3:沿多个预留孔洞a的成环方向切割临时中隔墙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时中隔墙两侧结构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于基坑内施工临时中隔墙,所述临时中隔墙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所述临时中隔墙的对应结构梁的贯穿位置的外侧形成多个预留孔洞,多个预留孔洞沿所述贯穿位置的周向方向成环设置;在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侧的一期分坑中施工第一结构梁,使得所述第一结构梁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侧之间形成预留间隙,部分纵向主筋具有长锚固段,所述长锚固段伸至所述预留间隙中且贴合于所述第一侧,其余纵向主筋具有短锚固段,所述短锚固段伸至所述预留间隙的远离所述临时中隔墙的一侧中;沿多个所述预留孔洞的成环方向切割所述临时中隔墙以形成后开口;在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侧的二期分坑中施工第二结构梁,使得所述第二结构梁的端部穿过所述后开口并连接于所述第一结构梁的端部,所述第二结构梁的部分纵向主筋连接于所述长锚固段,所述第二结构梁的其余纵向主筋连接于所述短锚固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中隔墙两侧结构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锚固段与所述短锚固段的长度之差适配于所述第一结构梁的纵向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勇王晓林滕腾王修璞章敏纪宝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