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HARQ的URLLC带宽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635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HARQ的URLLC带宽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URLLC有限块长模型;步骤S2:在所述URLLC有限块长模型下,建立时延模型和可靠性模型,分别得到总时延和解码失败概率;步骤S3:对所述总时延和所述解码失败概率分别进行约束,得到HARQ最大重传次数η;步骤S4:基于所述HARQ最大重传次数η,得到系统带宽下限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HARQ的URLLC带宽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HARQ的URLLC带宽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5G)预期使能的核心服务
‑‑
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在传输大小为32比特的数据包时,需要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99.999%的业务可靠性保证(即丢包率小于10
‑5)。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类似,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新空口(New Radio,NR)技术,以提高可靠性。但一味地追求可靠性,可能会造成端到端时延超限,因此,合理地设计重传方案,是保障URLLC毫秒级低时延、高可靠性需求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大多数现有技术只关注实现高可靠性的方法,或者只关注实现低时延的方法,而缺乏与可靠性、重传和带宽相关的延迟分析。
[0003]C.

P.Li,J.Jiang,W.Chen,T.Ji,and J.Smee在其发表的论文“5G 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Systems Design(5G超可靠低时延系统设计)”(EuCNC),提出了一种通过缩短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和重传数据包所需的时间的方法,来实现URLLC时延需求。该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对传输所需的带宽资源进行分析,可能会造成带宽资源的浪费。
[0004]A.Anand andG.de Veciana在其发表的论文“Resource allocation andHARQ optimization for URLLC traffic in 5G wireless networks(5G无线网络中URLLC业务的资源分配和HARQ优化)”(IEEE J.Sel.AreasCommun)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平方根配置规则(回归平方和算法(Sum ofSquares due to Regression algorithm,SSRO))控制最大传输数和最小化带宽的方案。该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基于URLLC业务的排队时延分析,也没有考虑URLLC数据包可以按需传输的场景。当有多个URLLC用户时,例如控制无人机群或自动车辆排队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HARQ的URLLC带宽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HARQ的URLLC带宽优化方法,包括:
[0007]步骤S1:建立URLLC有限块长模型;
[0008]步骤S2:在所述URLLC有限块长模型下,建立时延模型和可靠性模型,分别得到总时延和解码失败概率;
[0009]步骤S3:对所述总时延和所述解码失败概率分别进行约束,得到HARQ最大重传次数η;
[0010]步骤S4:基于所述HARQ最大重传次数η,得到系统带宽下限w
m
,并将系统所需带宽w与所述w
m
进行比较,在w>w
m
时,将所述w作为系统最小带宽;在w≤w
m
时,将所述w
m
作为系统最小带宽,其中m=0,1,
……
,4,表示与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序号。
[0011]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5G gNB(next generationNodeB,下一代基站)控制的可靠性、时延和分配带宽进行了数学分析,在保障了URLLC业务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的同时,也优化了带宽,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
[0012]可选地,步骤S1进一步包括:
[0013]使用信道因子为r的信道进行有限块长度的数据包传输,其中r计算公式如下:
[0014][0015][0016][0017]其中,L为有限块长度的数据包所包含的比特数;为用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为解码失败概率;为信道容量;为信道色散;Q
‑1(p)为Q关于p的逆函数。
[0018]可选地,步骤S2进一步包括:
[0019]所述总时延T
total
计算公式如下:
[0020][0021]其中,T
queue
为排队时延;T
trans
为传输时延;T
UE
为包在UE处的处理时间;T
gNB
为包在gNB处理的延时;为HARQ重传次数;t
A
为数据包准备好传输后到下一个TTI开始所需的等待时间;
[0022]在采用CC

HARQ传输时,第k次传输解码失败概率计算公式如下:
[0023][0024]其中,g为根据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导出的参数;为解码失败概率为1时最大的SINR;为第k次传输时用户的SINR。
[0025]可选地,当采用CC

HARQ进行传输时,接收方采用最大比联合(Maximum Ratio combinatio,MRC)对第k个包进行解码时,
[0026]可选地,在迷你时隙传输URLLC业务时,所述排队时延T
queue
计算公式如下:
[0027][0028]其中,T
gNB
为包在gNB中的处理时间;TTI为动态调度资源的基本时间单位;t
A
为数据包准备好传输后到下一个TTI开始所需的等待时间。
[0029]可选地,步骤S3进一步包括:
[0030]T
total
<T
d

[0031][0032]其中,T
total
为总时延,T
d
为约束时延;δ为可靠性约束。
[0033]可选地,步骤S4进一步包括:
[0034][0035]其中,
[0036][0037][0038]其中,m=0,1,...,4,表示与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序号;λ
down
为总平均下行链路到达率;α为有限块长度为L比特的包的个数;p
i
为第k次传输时的第i个解码失败率。
[003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HARQ的URLLC带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建立URLLC有限块长模型;步骤S2:在所述URLLC有限块长模型下,建立时延模型和可靠性模型,分别得到总时延和解码失败概率;步骤S3:对所述总时延和所述解码失败概率分别进行约束,得到HARQ最大重传次数η;步骤S4:基于所述HARQ最大重传次数η,得到系统带宽下限w
m
,并将系统所需带宽w与所述w
m
进行比较,在w>w
m
时,将所述w作为系统最小带宽;在w≤w
m
时,将所述w
m
作为系统最小带宽,其中m=0,1,...,4,表示与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序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HARQ的URLLC带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进一步包括:使用信道因子为r的信道进行有限块长度的数据包传输,其中r计算公式如下:使用信道因子为r的信道进行有限块长度的数据包传输,其中r计算公式如下:使用信道因子为r的信道进行有限块长度的数据包传输,其中r计算公式如下:其中,L为有限块长度的数据包所包含的比特数;为用户的SINR;为解码失败概率;为信道容量;为信道色散;Q
‑1(p)为Q关于p的逆函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HARQ的URLLC带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进一步包括:所述总时延T
total
计算公式如下:其中,T
queue
为排队时延;T
trans
为传输时延;T
UE
是包在UE处的处理时间;T
gNB
是包在gNB处理的延时;是HARQ重传次数;t
A
为数据包准备好传输后到下一个TTI开始所需的等待时间;在采用CC

HARQ传输时,第k次传输解码失败概率计算公式如下:其中,g为根据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导出的参数;为解码失败概率为1时最大的SINR;为第k次传输时用户的SINR。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HARQ的URLLC带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CC

HARQ进行传输时,接收方采用最大比联合MRC对第k个包进行解码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HARQ的URLLC带宽优化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中曹丽媛冯姣程方胡正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