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寿命钢包修复维护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包修复
具体地说是一种长寿命钢包修复维护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冶金行业中,钢包消耗的耐火材料占整个炼钢流程中消耗的耐火材料一半以上。保证钢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提高钢包使用寿命,不仅有利于降低钢包砌筑工人的劳动强度,还能进一步降低钢包用耐火材料的消耗。对因使用次数过多导致局部损毁的钢包进行及时的修复能够有效延长钢包的使用寿命,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有利于社会劳动力的节约,更有利于国家矿产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
[0003]目前,常规的钢包修复大多以镁砂和白云石为骨料并加入结合剂和添加剂等进行喷补修复。这种修复方法具有材料附着率低,喷补修复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导致修复部位耐用性差,并带来钢包使用过程中存在生产安全性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长寿命钢包修复维护施工工艺,以解决现有钢包修复次数多、修复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寿命钢包修复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分别配制修复料:钢包包壁用刚玉尖晶石修复料和钢包渣线用镁碳质修复料;步骤(2)、采用3D打印或喷注的方式在钢包内壁上利用钢包包壁用刚玉尖晶石修复料施工形成新的钢包内衬,利用钢包渣线用镁碳质修复料施工钢包渣线部位;步骤(3)、待步骤(2)的施工全部完成后,对钢包进行烘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寿命钢包修复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钢包包壁用刚玉尖晶石修复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刚玉45~115重量份,尖晶石20~50重量份,水泥1~6重量份,氧化铝粉2~9重量份,高效减水剂0.15~0.8重量份,流变性能优化剂0.01~0.2重量份;钢包渣线用镁碳质修复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镁砂45~115重量份,碳质原料5.5~22重量份,氧化铝粉6~17重量份,高效减水剂0.15~0.5重量份,流变性能优化剂0.01~0.2重量份,复合抗氧化剂2~4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寿命钢包修复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钢包包壁用刚玉尖晶石修复料中:刚玉是由5~25重量份粒径小于或等于8mm且大于5mm的刚玉颗粒、10~35重量份粒径小于或等于5mm且大于3mm的刚玉颗粒、20~35重量份粒径小于或等于3mm且大于0.91mm的刚玉颗粒和10~20重量份粒径小于或等于0.91mm的刚玉细粉组成;尖晶石是由10~20重量份粒径小于或等于1mm且大于0.045mm的尖晶石颗粒、5~20重量份粒径小于或等于0.045mm且大于0.005mm的尖晶石细粉和5~10重量份粒径小于或等于0.005mm的尖晶石微粉组成;氧化铝粉是由2~8重量份的1微米级氧化铝微粉和0.1~0.5重量份的纳米级氧化铝粉末组成;水泥为纯铝酸盐水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寿命钢包修复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钢包渣线用镁碳质修复料中:镁砂是由5~25重量份粒径小于或等于8mm且大于5mm的镁砂颗粒、10~35重量份粒径小于或等于5mm且大于3mm的镁砂颗粒、20~35重量份粒径小于或等于3mm且大于0.91mm的镁砂颗粒和10~20重量份粒径小于或等于0.91mm的镁砂细粉组成;碳质原料是由2~5重量份过180目筛的亲水型改性石墨、2~8重量份10微米级球状石墨、0.5~3重量份水溶性树脂和1~6重量份粒径小于或等于1mm的石油焦颗粒组成;氧化铝粉是由2~8重量份的1微米级氧化铝微粉、0.1~0.5重量份的纳米级氧化铝粉末和2~8重量份的氧化铝溶胶干粉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寿命钢包修复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刚玉为板状刚玉、棕刚玉、电熔白刚玉或微晶刚玉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尖晶石为电熔镁铝尖晶石和/或烧结镁铝尖晶石;镁砂为电熔镁砂和/或烧结镁砂;碳质原料为亲水型改性石墨、微米级球形石墨、焦炭、炭黑、水溶性树脂和石油焦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复合抗氧化剂由碳化硼、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岩,王亚娟,张普杰,纪子旭,李紫帅,朱遂宾,鲁守增,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