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血清培养基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629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血清培养基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装置,包括,底座、转动组件、中心杆、支撑杆、夹持组件、试管、连接管、弧形气室、固定架、冷却管以及收集组件,所述中心杆通过转动组件设置于底座的顶部,所述支撑杆沿中心杆的轴线环形等距设置于中心杆的顶端外壁,所述试管通过夹持组件设置于支撑杆远离中心杆的一端,所述连接管设置于试管上,所述固定架设置于中心杆底部外壁,所述弧形气室通过冷却管和连接管相连通,所述收集组件设置于底座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转动组件、移动组件、夹持组件以及收集组件之间相互配合,以避免工作人员在加液、移液的过程中因混淆已稀释好的试管与未稀释的试管而导致的操作失误,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工作效率。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血清培养基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血清培养基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血清培养基和试剂被广泛地应用于培养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细胞以制备单克隆抗体,病毒抗原和重组蛋白等。大多数的无血清培养基含有向细胞内转运离子的转铁蛋白和调节葡萄糖摄取量的胰岛素,以及一些蛋白质和清蛋白,纤维蛋白,胎球蛋白等,这些蛋白在细胞培养中发挥各种不同的功能,如提供细胞贴壁所需的基质,抗生物反应器剪切力,作为脂质和其他生长分化因子的载体等。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它具有干细胞的所有共性,即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临床应用也最多,与造血干细胞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加速造血重建。当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后,将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一同输入,可明显加速患者血细胞恢复时间,且安全无不良反应。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存在于骨髓中,也存在于骨骼肌、骨外膜和骨小梁中。由于它分化的组织类型十分广泛,因此临床应用价值不菲。
[0003]中国专利:CN114480126B,无血清培养基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干细胞接种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血清培养基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转动组件、中心杆(14)、支撑杆(18)、夹持组件、试管(4)、连接管(37)、弧形气室(2)、固定架(15)、冷却管(5)以及收集组件,所述中心杆(14)通过转动组件设置于底座(1)的顶部,控制中心杆转动,所述支撑杆(18)沿中心杆(14)的轴线环形等距设置于中心杆(14)的顶端外壁,所述试管(4)通过夹持组件设置于支撑杆(18)远离中心杆的一端,对试管进行夹持固定,所述连接管(37)设置于试管(4)上,所述弧形气室(2)通过固定架(15)设置于底座(1)的顶部,所述固定架(15)设置于中心杆(14)底部外壁,所述弧形气室(2)通过冷却管(5)和连接管(37)相连通,所述收集组件设置于底座(1)的一侧,用于试管的收集;转动组件包括复位槽(12)、滑槽(36)、第三连接杆(16)、第一滑块(13)、第一连接板(17)以及第一按压块(19),所述复位槽(12)和滑槽(36)沿中心杆(14)的轴线呈环形等距交错开设于中心杆(14)的底部内壁,复位槽(12)与滑槽(36)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杆(16)设置于中心杆(14)内部,所述第一滑块(13)设置于第三连接杆(16)上,第一滑块(13)远离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位于复位槽(12)内,所述第一连接板(17)设置于第三连接杆(16)的底端,所述第一按压块(19)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7)远离第三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杆(16)内部设置有移动组件,辅助收集组件对试管进行收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血清培养基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三连接块(24)、第四连接杆(25)、第三弹簧(38)、第二连接板(26)、第二按压块(27)以及第二滑块(35),所述第三连接块(24)和第四连接杆(25)均设置于第三连接杆(16)内部,所述第三连接块(24)通过第三弹簧(38)与第四连接杆(25)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6)设置于第四连接杆(25)的底端,所述第二按压块(27)设置于第二连接板(26)远离第四连接杆的一端,第二按压块(27)位于第一按压块(19)一侧,所述第二滑块(35)穿过第一按压块(19)的矩形通孔和第二按压块(27)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灿潘俊王东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