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碳当量的355MPa级正火轧制薄规格钢板板形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6280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碳当量的355MPa级正火轧制薄规格钢板板形控制方法,钢坯在加热炉的均热段炉膛温度为1080~1100℃,所处时间为45~60分钟,总在炉时间为250~300分钟;钢坯精轧最后2道次的单道次压下量控制在1~2mm;钢板采用层流冷却系统控制冷却,控冷系统头部遮蔽距离500~700mm,遮蔽系数0.8~1.0;尾部遮蔽距离900~1300mm,遮蔽系数0.5~0.7;控冷辊道加速度为0.004~0.006m/s2。钢板采用小矫直力模式,矫直力为15~18MK,矫直速度为0.3~0.8m/s终矫温度<480℃。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正火轧制355MPa级薄规格低合金钢板形平直度差、钢板通过率低,影响轧制效率的问题。影响轧制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碳当量的355MPa级正火轧制薄规格钢板板形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火轧制低碳当量低合金钢轧制过程优化控制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低碳当量的355MPa级正火轧制薄规格钢板板形控制方法,属于钢板轧制过程控制


技术介绍

[0002]正火态交货的355MPa级低合金结构钢对于碳当量的要求越来越苛刻,随着碳当量的降低,钢板的Ar3和Ar1温度会相应提高,导致相变提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正火轧制,会导致钢板相变后的铁素体晶粒发生长大现象,造成钢板屈服强度降低,废次品率较高。
[0003]如果在正火轧制后施加弱水冷,在不影响相变温度的前提下,可抑制相变后铁素体晶粒进一步长大,起到良好的晶粒细化效果,此种正火轧制比传统正火轧制具有更高的强度及韧性。
[0004]虽然正火轧制工艺要求钢板的终轧温度基本在870~920℃范围,通常高于TMCP工艺,对于板形的控制是有利的,但对于低碳当量的355MPa级低合金钢,碳当量的降低导致铁素体相变提前,Ar3温度在813℃左右,20mm以下的薄规格正火轧制钢板,通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碳当量的355MPa级正火轧制薄规格钢板板形控制方法,包括钢坯加热,钢坯轧制,钢板冷却,钢板矫直,其特征在于,钢坯加热,钢坯在加热炉的均热段炉膛温度为1080~1100℃,均热段所处时间为45~60分钟,总在炉时间为250~300分钟;钢坯轧制,钢坯精轧最后2道次的单道次压下量控制在1~2mm;钢坯最后2道次的单道次压下量控制,通过安装于轧机轧后出口处的高精度测厚仪和测速仪跟踪定位轧件,在精轧倒数第3道次咬入前启动安装于轧辊辊颈处的位移传感器,在轧件通过轧机过程中获得实时负载辊缝,筛选出横向厚度辊缝值超差的点,将其与目标辊缝设定厚度进行比较,获得倒数第2道次的多点负载辊缝调节量,将其转换成AGC液压缸调节量;倒数第2道次轧制完成后,根据倒数第2道次实时负载辊缝值与倒数第2道次的辊缝设置值进行对比,再次通过液压伺服阀程序调整倒数第1道次的液压缸辊缝,进行倒数第1道次轧制,最终在精轧最后2道次带载荷压下完成轧件板形在线调整;钢板冷却,钢板采用层流冷却系统控制冷却,控冷系统投入采用头尾遮蔽:头部遮蔽距离500~700mm,遮蔽系数0.8~1.0;尾部遮蔽距离900~1300mm,遮蔽系数0.5~0.7;控冷辊道加速度为0.004~0.006m/s2;钢板矫直,采用小矫直力模式,矫直力为15~18MK,矫直速度为0.3~0.8m/s终矫温度<4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当量的355MPa级正火轧制薄规格钢板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钢坯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8%~0.12%,Si:0.20%~0.35%,Mn:0.90%~1.25%,Nb:0.02%~0.03%,P<0.030%,S<0.02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钢板碳当量为0.3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当量的355MPa级正火轧制薄规格钢板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坯为连铸坯,铸坯厚度为130~250mm,轧制后得到厚度为6~20mm的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当量的355MPa级正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宗旭黄健张建平范刘群徐海建应传涛石锋涛苏小利白玉璞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