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导钻井地电磁传输地面接收前端补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6242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智能导钻井地电磁传输地面接收前端补偿系统,包括:地面传感模块、地面系统、测量电极和补偿电极;地面系统、测量电极和补偿电极均位于地下井口的同一侧,测量电极距地下井口第一预设距离,补偿电极距地下井口第二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地面系统位于地下井口和测量电极之间;地面传感模块,位于地下井口下方;地面系统,用于测量地下井口和测量电极之间的电压,获取测量信号;地面传感模块的感应信号进入地面系统,地面系统基于感应信号输出补偿电流,并基于补偿电流对测量信号进行补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避开地面很强的干扰条件下有效提出井下上传的信号。很强的干扰条件下有效提出井下上传的信号。很强的干扰条件下有效提出井下上传的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导钻井地电磁传输地面接收前端补偿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钻井
,尤其涉及智能导钻井地电磁传输地面接收前端补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井地传输(也称随钻测量)实现了井下数据上传与地面钻井命令下传,在智能导钻系统中至关重要。随钻测量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电缆随钻测量、中心通缆随钻测量、声波随钻测量、泥浆脉冲随钻测量和电磁随钻测量(electromagnetic 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 EM

MWD),其中电缆和中心通缆方式为有线随钻测量,声波、泥浆脉冲和电磁方式为无线随钻测量。由于有线随钻测量影响钻杆起下钻效率,易磨损容易损坏,不适用于钻井工程。声波方式利用沿钻杆传播的声波传输信号,不受钻井液和地层影响,但衰减很快,传输距离有线,需要配备多个中继器,不适用于深井中。泥浆波采用泥浆压力波传输信号,该技术相对成熟,在钻井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在空气、泡沫等压缩性钻井介质中无法有效使用,且在漏失地层钻井中不能正常工作。EM

MWD应用低频电磁信号通过钻杆和地层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导钻井地电磁传输地面接收前端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传感模块、地面系统、测量电极和补偿电极;所述地面系统、测量电极和补偿电极均位于地下井口的同一侧,所述测量电极距所述地下井口第一预设距离,所述补偿电极距所述地下井口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所述地面系统位于所述地下井口和所述测量电极之间;所述地面传感模块,位于所述地下井口下方;所述地面系统,用于测量所述地下井口和所述测量电极之间的电压,获取测量信号;所述地面传感模块的感应信号进入所述地面系统,所述地面系统基于所述感应信号输出补偿信号,并基于补偿信号对测量信号进行补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导钻井地电磁传输地面接收前端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系统包括:接收模块和补偿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分别与所述地下井口、测量电极连接;所述补偿模块分别与所述地下井口、补偿电极、地面传感模块连接;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测量所述地下井口和所述测量电极之间的电压,获取所述测量信号;所述补偿模块,用于对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补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导钻井地电磁传输地面接收前端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传感模块包括:套管短节和前端电路;所述套管短节的外层涂有绝缘层套环,所述绝缘层套环上嵌有导电套环;所述前端电路与所述套管短节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导钻井地电磁传输地面接收前端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三运放、电阻R、电容C、电阻R
b
、电容C
f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真齐辉底青云王煜亮杨全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