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6233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在冲压步骤中,通过以下的方式冲压环材料:环材料包括:复数个固定部,在环材料的进料方向上以不间断的方式连结;以及四个突出部,从各固定部突出,并且各导电图案从各固定部延伸至各突出部。在收容步骤中,环材料通过以下的方式收容于射出成型模具内:在连接器的完成阶段,复数个固定部仍保留在壳体上,通过使用所述复数个固定部中相应于在进料方向上的前端及后端的两个固定部,环材料的两端在射出成型模具中受支撑。受支撑。受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如本申请的图29所示,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

56762号公开公报)公开了一种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形成环材料1003的步骤,所述环材料1003包括平坦形状部1000、从平坦形状部1000延伸的复数个载体1001、以及通过冲压及弯曲金属板而形成于复数个载体1001的远端上的复数个连接端子1002;形成壁部的步骤,所述壁部通过将环材料1003收容于模具中并且充填熔融树脂而与复数个连接端子1002集成化;以及切除平坦形状部1000及复数个载体1001的步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中,当以细微间距(f i ne p itch)设置复数个连接端子1002时,复数个载体1001较窄,据此,在嵌入成型期间,由于熔融树脂的流动,复数个连接端子1002可能离位(out of pos it i on)。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技术,当通过嵌入成型使复数个接触件及壳体一体形成时,在射出成型模具中维持复数个接触件的位置的精准性。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积层步骤,在环材料上积层绝缘层;导电图案形成步骤,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复数个导电图案,以作为接触件;冲压步骤,通过以下的方式冲压所述环材料:所述环材料包括:以不间断的方式在所述环材料的进料方向上连结在一起的复数个固定部及从各固定部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并且各导电图案从各固定部延伸至各突出部;弯曲步骤,至少在所述固定部的厚度方向上弯曲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收容步骤,通过以下的方式将所述环材料收容于射出成型模具内:在连接器的完成阶段,复数个固定部仍保留在壳体上,通过使用在所述复数个固定部中相应于在所述进料方向上的前端及后端的两个固定部,所述环材料的两端在所述射出成型模具中受支撑;以及嵌入成型步骤,通过嵌入成型使所述壳体与所述环材料一体成型。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由绝缘树脂制成;以及接触组件,通过嵌入成型而与所述壳体一体形成,其中,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在间距方向上配置的复数个接触单元,所述复数个接触单元的各接触单元包括:基底,由金属制成,所述基底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平板状的固定部、以及至少在所述固定部的厚度方向上从所述固定部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绝缘层,覆盖所述基底;以及至少一个导电图案,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从所述固定部延伸至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并且发挥作为接触件的功能;所述复数个接触单元的固定部在所述间距方向上以不间断的方式连结在一起,所述接触组件进一步包括:平板状的两个支撑部,设置为所述复数个接触单元在所述间距方向上夹设于其等之间,所述两个支撑部以不间断的方式与所述复数个接触单元的任一个所述
固定部连结,除了与所述支撑部所连结的所述固定部间的连接部,各支撑部的周面是截面。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当通过嵌入成型使复数个接触件及壳体一体形成时,在射出成型模具中维持复数个接触件的位置的精准性。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可以根据后述的详细描述及随附图式而更完全地得到理解,并且随附图式仅用于图解说明,因此不被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连接器组件的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0010]图2是从另一个角度观看连接器组件的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0011]图3是插座接触组件的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0012]图4是从另一个角度观看插座接触组件的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0013]图5是插座接触组件的俯视图(第一实施例)。
[0014]图6是接触单元的断面图(第一实施例)。
[0015]图7是插座连接器的局部剖切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0016]图8是插座连接器的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0017]图9是插座连接器的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0018]图10是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第一实施例)。
[0019]图11是插座接触组件的局部放大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0020]图12是插座接触组件的局部放大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0021]图13是插座连接器的制造流程(第一实施例)。
[0022]图14是环材料的俯视图,在所述环材料上形成复数个导电图案(第一实施例)。
[0023]图15是通过冲压形成环材料的俯视图(第一实施例)。
[0024]图16是环材料的俯视图,取决于芯的数量从所述环材料移除非必要的部分(第一实施例)。
[0025]图17是通过弯曲形成环材料的俯视图(第一实施例)。
[0026]图18是射出成型模具的正视图,环材料收容于所述射出成型模具中(第一实施例)。
[0027]图19是移除载体之前的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第一实施例)。
[0028]图20是插头连接器的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0029]图21是插头连接器的断面图(第一实施例)。
[0030]图22是插座接触组件的斜视图(第二实施例)。
[0031]图23是连接器组件的斜视图(第三实施例)。
[0032]图24是插座接触组件的斜视图(第三实施例)。
[0033]图25是插座接触组件的俯视图(第三实施例)。
[0034]图26是插座接触组件的俯视图(第三实施例)。
[0035]图27是插座接触组件的俯视图(第三实施例)。
[0036]图28是描绘复数个环的俯视图(第三实施例)。
[0037]图29是专利文献1的图1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第一实施例][0039]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2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
[0040]图1及图2描绘连接器组件1。如图1及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1机械性及电性连接下基板2(插座侧基板,第一基板,基板)及上基板3(插头侧基板,第二基板,基板)。连接器组件1包括:插座4(连接器),表面安装于下基板2的连接器安装表面2A;以及插头5(连接器),表面安装于上基板3的连接器安装表面3A。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为细微间距且扁平式(l ow profi l e)的表面安装连接器组件,其中,芯的数量为四十。
[0041]下基板2及上基板3可以是刚性基板,举例而言,如纸质酚醛基板(paper pheno l i c board)或玻璃环氧树脂基板(g l ass epoxy board)。在插头5与插座4嵌合的状态下,上基板3平行于下基板2。
[0042]插座4包括:壳体6,由绝缘树脂制成;以及复数个插座接触组件7,通过嵌入成型而与壳体6一体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复数个插座接触组件7包括:第一插座接触组件8以及第二插座接触组件9。然而应注意的是,构成插座4的插座接触组件7的数量并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含:积层步骤,在环材料上积层绝缘层;导电图案形成步骤,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复数个导电图案,以作为接触件;冲压步骤,通过以下的方式冲压所述环材料:所述环材料包括:复数个固定部,以不间断的方式在所述环材料的进料方向上连结在一起;以及至少一个突出部,从各固定部突出;并且各导电图案从各固定部延伸至各突出部;弯曲步骤,至少在所述固定部的厚度方向上弯曲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收容步骤,通过以下的方式将所述环材料收容于射出成型模具内:在连接器的完成阶段,复数个固定部仍保留在壳体上,通过使用在所述复数个固定部中相应于在所述进料方向上的前端及后端的两个固定部,所述环材料的两端在所述射出成型模具中受支撑;以及嵌入成型步骤,通过嵌入成型使所述壳体与所述环材料一体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容步骤中,所述两个固定部在可动板相对于固定板的移动方向上夹在所述射出成型模具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可动板之间,从而所述环材料的两端在所述射出成型模具中受支撑。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非必要突出部移除步骤,移除分别从所述两个固定部突出的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4.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含:壳体,由绝缘树脂制成;以及接触组件,通过嵌入成型而与所述壳体一体形成,其中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在间距方向上配置的复数个接触单元,所述复数个接触单元的各接触单元包括:基底,由金属制成,所述基底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平板状的固定部、以及至少在所述固定部的厚度方向上从所述固定部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绝缘层,覆盖所述基底;以及至少一个导电图案,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从所述固定部延伸至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并且发挥作为接触件的功能;所述复数个接触单元的固定部在所述间距方向上以不间断的方式连结在一起,所述接触组件进一步包括:平板状的两个支撑部,设置为所述复数个接触单元在所述间距方向上夹设于其等之间,所述两个支撑部以不间断的方式与所述复数个接触单元的任一个所述固定部连结,除了与所述支撑部所连结的所述固定部间的连接部,各支撑部的周面是截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正交于所述两个支撑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并未被所述壳体覆盖。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部固定于所述壳体。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本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