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和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88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和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部和感应部,转子部包括转子部铁芯和转子部磁钢,通过转子部铁芯和转子部磁钢产生转子部磁极,感应部包括感应部铁芯和感应部磁钢,通过感应部铁芯和感应部磁钢产生感应部磁极,转子部铁芯与感应部铁芯均为柱体结构,且感应部铁芯设置于转子部铁芯的轴向一侧,感应部磁极中的N极与转子部磁极中的N极沿轴向均相对,感应部磁极中的S极与转子部磁极中的S极沿轴向均相对。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得感应部磁极与转子部磁极在轴向方向均一一对应,使得感应部的磁极磁场更均匀和稳定,解决了内嵌转子结构因装配间隙导致的磁极感应精度差等生产问题,提高转子磁场位置的感应精度。提高转子磁场位置的感应精度。提高转子磁场位置的感应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和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和电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政府节能政策导向、市场发展需求,家用电器风机直流化逐步成为趋势,目前行业采用无刷电机均为径向磁场表贴结构,电机功率密度较低且材料利用率低。
[0003]受电机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高功率密度电机成为无刷直流电机发展趋势。在永磁电机中,为了提高电机性能,通常需要获得较高的转子磁性能,在有限结构下,相比表贴式与内嵌径向式转子,内置切向式转子结构可有效增大磁通面积,提高有效气隙磁通,进而提升电机性能。但内嵌切向式结构的每个磁极是由两个同极并联组成,相比径向转子其磁极磁性更强且转子的感应磁极磁场方式也不同。转子感应磁场过大会导致位置感应的霍尔工作磁场高于上限值导致出现霍尔波形被削顶情况;同时,由于磁钢需要装配铁芯,磁钢与铁芯间存在装配间隙,转子并联磁极存在分布不均会导致转子磁极感偏移等问题,容易引起磁极位置感应偏差、磁极不均布对称等情况,从而影响电机的性能。
[0004]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内嵌切向式转子存在并联磁极分布不均,导致无法满足转子磁场位置感应精度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和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内嵌切向式转子存在并联磁极分布不均,导致无法满足转子磁场位置感应精度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和电机。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其包括:
[0007]转子部和感应部,所述转子部包括转子部铁芯和转子部磁钢,通过所述转子部铁芯和所述转子部磁钢产生转子部磁极,所述感应部包括感应部铁芯和感应部磁钢,通过所述感应部铁芯和所述感应部磁钢产生感应部磁极,转子部铁芯与所述感应部铁芯均为柱体结构,且所述感应部铁芯设置于所述转子部铁芯的轴向一侧,所述感应部磁极中的N极与所述转子部磁极中的N极沿轴向均相对,所述感应部磁极中的S极与所述转子部磁极中的S极沿轴向均相对。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部铁芯与所述转子部铁芯在所述轴向上不相接,形成间隙。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部与所述感应部通过模具注塑为一体,形成位于所述转子部和所述感应部的外部的包塑料,通过所述包塑料使得所述转子部铁芯与所述感应部铁芯之间间隔形成所述间隙。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部铁芯包括沿周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转子铁芯齿部,相邻两个转子铁芯齿部之间形成第一磁钢槽,所述转子部磁钢设置于所述第一磁钢槽中,所述感应部铁芯包括沿周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感应铁芯齿部,相邻两个感
应铁芯齿部之间形成第二磁钢槽,所述感应部磁钢设置于所述第二磁钢槽中,所述感应铁芯齿部与所述转子铁芯齿部之间均沿轴向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磁钢槽与所述第二磁钢槽也均沿轴向一一对应设置,使得所述感应部上形成的N极与所述转子部上形成的N极沿轴向均相对,所述感应部上形成的S极与所述转子部上形成的S极沿轴向均相对。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部磁钢为多个,所述转子部磁钢均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磁钢槽中,所述感应部磁钢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磁钢槽中设置有所述感应部磁钢。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部磁钢为2P片,所述感应部磁钢也为2P片,其中2P为转子的极数,多个所述转子部磁钢沿转子部铁芯的周向按360
°
/2P的角度依次间隔形成均布,多个所述感应部磁钢沿感应部铁芯的周向按360
°
/2P的角度依次间隔形成均布。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铁芯齿部的横截面呈扇形结构,多个感应铁芯齿部在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围成圆柱体的感应部铁芯;所述转子铁芯齿部的横截面呈扇形结构,多个转子铁芯齿部在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围成圆柱体的转子部铁芯;在横截面内,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均为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矩形槽结构。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部铁芯的周向侧边与所述感应部磁钢的周向侧边相接触,所述转子部铁芯的周向侧边与所述转子部磁钢的周向侧边相接触;
[0015]所述感应部磁钢在所述轴向上不凸出所述感应部铁芯的轴向端面而设置,当所述感应部磁钢具有多个时,多个所述感应部磁钢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轴向上不凸出所述感应部铁芯的轴向端面而设置;
[0016]和/或,所述转子部磁钢的远离所述感应部磁钢的轴向端面在所述轴向上凸出所述转子部铁芯的轴向端面而设置,形成非感应端,当所述转子部磁钢具有多个时,多个所述转子部磁钢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轴向上凸出所述转子部铁芯的轴向端面而设置。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部磁钢的远离所述转子部磁钢的轴向端面与所述感应部铁芯的远离所述转子部铁芯的轴向端面平齐,或所述感应部磁钢的远离所述转子部磁钢的轴向端面比所述感应部铁芯的远离所述转子部铁芯的轴向端面的高度低,使得所述感应部磁钢凹陷进入所述第二磁钢槽中;
[0018]多个所述转子部磁钢的远离所述感应部磁钢的轴向端面均凸出于所述转子部铁芯的远离所述感应部铁芯的轴向端面,并且在远离所述感应部磁钢的轴向端面的一侧,多个所述转子部磁钢的凸出于所述转子部铁芯的轴向端面的轴向高度均相等。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部磁钢与所述第二磁钢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感应部磁钢与所述转子部磁钢沿所述轴向上相接为一体,所述感应部磁钢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转子部磁钢沿径向方向的长度,以在所述感应部磁钢与所述转子部磁钢相接处形成为台阶结构;所述感应部磁钢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转子部磁钢的轴向长度,所述感应部铁芯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转子部铁芯的轴向长度。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部磁钢与所述转子部磁钢的径向内侧段沿轴向相接、或者所述感应部磁钢与所述转子部磁钢的径向外侧段沿轴向相接、或者所述感应部磁钢与所述转子部磁钢的径向中间段沿轴向相接,所述转子部磁钢的径向中间段位于径向内侧段和径向外侧段之间;沿轴向方向,多个感应部磁钢的轴向高度均相等;或者,沿轴向方向,多个感应部磁钢的轴向高度不完全相等。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着圆周方向,存在至少一个第二磁钢槽中不设置感应部磁钢。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圆周方向,设置感应部磁钢的第二磁钢槽和不设置感应部磁钢的第二磁钢槽交错布置;所述感应部磁钢与所述转子部磁钢沿所述轴向上相接为一体,所述感应部磁钢的径向方向的长度与所述转子部磁钢沿径向方向的长度相等,所述感应部磁钢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转子部磁钢的轴向长度,所述感应部铁芯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转子部铁芯的轴向长度。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转子铁芯轭部,所述转子铁芯轭部同时位于多个所述转子铁芯齿部的径向内侧,至少一个所述转子铁芯齿部的径向内端通过第一内隔磁桥与所述转子铁芯轭部连接,所述第一内隔磁桥分隔相邻的两个第一磁钢槽;...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部(1)和感应部(2),所述转子部(1)包括转子部铁芯(3)和转子部磁钢(4),通过所述转子部铁芯(3)和所述转子部磁钢(4)产生转子部磁极,所述感应部(2)包括感应部铁芯(5)和感应部磁钢(6),通过所述感应部铁芯(5)和所述感应部磁钢(6)产生感应部磁极,转子部铁芯(3)与所述感应部铁芯(5)均为柱体结构,且所述感应部铁芯(5)设置于所述转子部铁芯(3)的轴向一侧,所述感应部磁极中的N极与所述转子部磁极中的N极沿轴向均相对,所述感应部磁极中的S极与所述转子部磁极中的S极沿轴向均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部铁芯(5)与所述转子部铁芯(3)在所述轴向上不相接,形成间隙(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部(1)与所述感应部(2)通过模具注塑为一体,形成位于所述转子部(1)和所述感应部(2)的外部的包塑料(15),通过所述包塑料(15)使得所述转子部铁芯(3)与所述感应部铁芯(5)之间间隔形成所述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部铁芯(3)包括沿周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转子铁芯齿部(7),相邻两个转子铁芯齿部(7)之间形成第一磁钢槽(8),所述转子部磁钢(4)设置于所述第一磁钢槽(8)中,所述感应部铁芯(5)包括沿周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感应铁芯齿部(9),相邻两个感应铁芯齿部(9)之间形成第二磁钢槽(10),所述感应部磁钢(6)设置于所述第二磁钢槽(10)中,所述感应铁芯齿部(9)与所述转子铁芯齿部(7)之间均沿轴向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磁钢槽(8)与所述第二磁钢槽(10)也均沿轴向一一对应设置,使得所述感应部(2)上形成的N极与所述转子部(1)上形成的N极沿轴向均相对,所述感应部(2)上形成的S极与所述转子部(1)上形成的S极沿轴向均相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部磁钢(4)为多个,所述转子部磁钢(4)均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磁钢槽(8)中,所述感应部磁钢(6)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磁钢槽(10)中设置有所述感应部磁钢(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部磁钢(4)为2P片,所述感应部磁钢(6)也为2P片,其中2P为转子的极数,多个所述转子部磁钢(4)沿转子部铁芯的周向按360
°
/2P的角度依次间隔形成均布,多个所述感应部磁钢(6)沿感应部铁芯的周向按360
°
/2P的角度依次间隔形成均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铁芯齿部(9)的横截面呈扇形结构,多个感应铁芯齿部(9)在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围成圆柱体的感应部铁芯(5);所述转子铁芯齿部(7)的横截面呈扇形结构,多个转子铁芯齿部(7)在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围成圆柱体的转子部铁芯;在横截面内,所述第一磁钢槽(8)和所述第二磁钢槽(10)均为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矩形槽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部铁芯(5)的周向侧边与所述感应部磁钢(6)的周向侧边相接触,所述转子部铁芯(3)的周向侧边与所述转子部磁钢(4)的周向侧边相接触;所述感应部磁钢(6)在所述轴向上不凸出所述感应部铁芯(5)的轴向端面而设置,当所
述感应部磁钢(6)具有多个时,多个所述感应部磁钢(6)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轴向上不凸出所述感应部铁芯(5)的轴向端面而设置;和/或,所述转子部磁钢(4)的远离所述感应部磁钢(6)的轴向端面在所述轴向上凸出所述转子部铁芯(3)的轴向端面而设置,形成非感应端,当所述转子部磁钢(4)具有多个时,多个所述转子部磁钢(4)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轴向上凸出所述转子部铁芯(3)的轴向端面而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升感应精度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部磁钢(6)的远离所述转子部磁钢(4)的轴向端面与所述感应部铁芯(5)的远离所述转子部铁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峰李庆杨欢刘丹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