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风光串行互补发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797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电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风光串行互补发电站,包括光伏发电装置、光伏控制中心、风力发电装置、风机控制中心和蓄电池,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与所述光伏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风力发电装置与所述风力控制中心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光伏发电装置和风力发电装置共同发电并分别由光伏控制中心和风机控制中心进行调节后进入道蓄电池中,蓄电池可以直接输出直流电,也可以在经过逆变器之后输出交流电,在进行风力发电的调整过程中,通过蓄电池向发电机叶片转向机构输出电力,发电机叶片转向机构带动发电叶片进行方向的旋转,同时也可以直接从光伏控制中心向发电机叶片转向机构输出电力。输出电力。输出电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风光串行互补发电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微风光串行互补发电站。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其中的光伏发电装置和风机发电装置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并且其产生的电流单向流向蓄电池,但是现有的风机发电装置中的发电叶片往往需要实际的需要对发电叶片的角度进行相关的调整,现有的方法往往通过外接电路来控制发电叶片方向的改变,这样便会产生较高的建设成本,同时传统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的太阳能电池板并不能够进行折叠,因此在运输的过程中就容易发生磕碰的现象,从而造成电池板的损坏。
[000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微风光串行互补发电站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需外接电路便可以对发电叶片的角度进行调整,同时又能够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折叠,使太阳能电池板的体积更小,与外界其他物品接触的机会更少,更容易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保护措施,从而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因太阳能电池板发生磕碰而造成太阳能电池板损坏的微风光串行互补发电站。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风光串行互补发电站,包括光伏发电装置、光伏控制中心、风力发电装置、风机控制中心和蓄电池,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与所述光伏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风力发电装置与所述风力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光伏控制中心和所述风机控制中心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上连接发电叶片转向机构,所述发电叶片转向机构与所述风机发电装置相连接,所述光伏控制中心与所述发电叶片转向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风光串行互补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包括支撑杆(1);风力发电机(2),所述支撑杆(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风力发电机(2);镂空架(21),所述镂空架(21)设置在所述风力发电机(2)的前端并与风力发电机(2)的输入轴固定连接;叶片安装罩(3),所述叶片安装罩(3)固定安装在所述镂空架(21)的前端;发电叶片(4),所述发电叶片(4)沿叶片安装罩(3)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板安装机构(5),所述发电板安装机构(5)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的侧壁上,所述发电板安装机构(5)上安装有可以卷曲的发电板(6),所述发电板安装机构(5)沿所述支撑杆(1)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风光串行互补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板安装机构(5)包括竖直排布杆(51)、支架杆(52)和架设筒(53),所述竖直排布杆(51)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杆(52)的侧面,所述竖直排布杆(51)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支架杆(52),所述竖直排布杆(51)的上下两侧各开设有一个架设滑槽(511),所述架设滑槽(511)与所述支架杆(52)之间设置有偏转机构(54),所述支架杆(52)的上下两个水平段之间转动连接有架设筒(53),所述架设筒(53)上套设有发电板(6),所述支架杆(52)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架设机构(5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风光串行互补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杆(52)为U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风光串行互补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机构(54)包括偏转滑块(541)和偏转杆(542),所述偏转滑块(541)与所述架设滑槽(511)滑动连接,所述偏转滑块(541)上转动连接有偏转杆(542),所述偏转杆(542)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杆(52)相铰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厚盛李美徐震付莲莲徐钊霖宁雅莉
申请(专利权)人:远山建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