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5659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开关柜上锁机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包括锁定组件,传动杆组和驱动组件,其中,锁定组件,包括锁定台,配合设置于所述锁定台两侧的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结构相同;传动杆组,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锁定件远离与所述锁定台配合端的第一传动杆,连接在所述第二锁定件远离与所述锁定台配合端的第二传动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转动第一旋转件,第一旋转件带动驱动齿条的移动,以实现柜门开合,并减小了柜门开关的冲击力。在该过程中,传动杆组与锁定台相抵接,通过旋转锁定台,实现柜门锁定。门锁定。门锁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柜体上锁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厂中,工器具管理需要花费一定的生产一线员工的大量时间,在这其中,带电作业工器具不同于一般工具,由于其内部零件较多,带电作业工具的存放、使用、保管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这些带电作业工具一般也存储在专用的带电作业工具存放柜中。
[0003]然而,在关闭带电作业工具存放柜柜门时,如果关门力气过大,门框带来的冲击力容易造成带电作业工具存放柜内部带电作业工具的电学部件震动。由于大部分电学部件内部连线较为精密,长此以往,这些震动会影响部件的电路连线稳定性,造成部件的检测效果变差,增加人工维修费用。并且,不精确的测量结果也会造成过员工工作量增大。此外,部分柜门的上锁方式是传统的钥匙加把手模式,此方式不易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现有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存在关门时容易产生较大震动,上锁方式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其目的在于:减小存放柜关门时的震动,并提供一种更为方便的上锁方式。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包括,壳体,推动组件、旋转组件和柜体,其中,壳体,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锁定外壳和第二锁定外壳,所述第一锁定外壳朝向所述第二锁定外壳侧设置有滑动导轨;所述第一锁定外壳和第二锁定外壳由底板连接,所述第一锁定外壳和第二锁定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推动空间;所述第一锁定外壳和第二锁定外壳远离所述底板位置开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第一锁定外壳延伸侧活动设置有锁定件;推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推动空间内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的第一推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的第二推动杆,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相连接,并配合设置于所述滑动导轨上的第一收紧件,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相连接,并配合设置于所述滑动导轨上的第二收紧件,所述第一收紧件和第二收紧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推动杆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由联动杆连接;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通过旋转组件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转动;以及,柜体,与壳体配合连接,其两侧开设有与所述旋转组件相配合的活动槽。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板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弹扣和第二弹扣,所述第一收紧件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扣相配合的第一凹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定件为圆柱形,其外侧设置有中心对称的第一环锁件和第二环锁件,所述第一收紧件靠近所述锁定件侧设置为U型;所述第一收紧件与所述滑动导轨连接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环锁件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推动杆包括与所述第一收紧件相铰接的第一连接直杆,所述第一连接直杆远离与所述第一收紧件相铰接的一端设置有主传动杆,所述主传动杆包括沿中心对称的第一主杆和第二主杆,所述第一主杆和第二主杆由传动环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推动杆包括与所述第二收紧件相铰接的第二连接直杆,所述第二连接直杆远离与所述第二收紧件相铰接的一端设置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包括沿中心对称的第一从动分杆和第二从动分杆,所述第一从动分杆和第二从动分杆由从动环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主杆和第二主杆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0
°
~120
°
,所述第一从动分杆和第二从动分杆的夹角范围为65
°
~85
°
延伸段之间的间距相配合;所述第二旋转件背离所述第一旋转件转动方向设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依次叠放设置的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和第三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区分为与所述第一通孔圆心同轴的第一旋转段,以所述第一旋转段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朝向所述第二旋转件方向设置有第一抵触件;所述第二旋转件区分为与所述第一通孔圆心同轴的第二旋转段,以所述第二旋转段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段,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段上的第二抵触件;所述第三旋转件区分为与所述第一通孔圆心同轴的第三旋转段,以所述第三旋转段向外延伸的第三延伸段,设置于所述第三旋转件朝向所述第二旋转件侧的第三抵触件;以所述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和第三旋转件叠放方向为轴,所述第一抵触件、第二抵触件和第三抵触件在同一圆形轨道上。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抵触件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之间的间距相配合,所述第二抵触件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三延伸段相配合,所述第三抵触件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的间距相配合;所述第二旋转件背离所述第一旋转件转动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旋转件远离与所述第二旋转件连接侧设置有安装台。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环内部固定设置有卡合环齿,所述安装台背离与所述第三旋转件连接侧设置有与所述卡合环齿相配合的转动齿台。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齿台贯穿设置动力传杆,所述动力传杆与所述第一旋转件相连接;所述动力传杆远离与所述第一旋转件连接端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配合设置有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配合连接有柜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减小带电作业工具存放柜关门时带来的震动,通过弹扣与凹槽的配合设置,实现装置暂锁,通过转动锁定件,第一环锁件进入
第二凹槽中,实现装置永久锁定。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新型工器具室柜体整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锁定外壳(101)和第二锁定外壳(102),所述第一锁定外壳(101)朝向所述第二锁定外壳(102)侧设置有滑动导轨(103);所述第一锁定外壳(101)和第二锁定外壳(102)由底板(104)连接,所述第一锁定外壳(101)和第二锁定外壳(102)与所述底板(104)之间形成推动空间(m);所述第一锁定外壳(101)和第二锁定外壳(102)远离所述底板(104)位置开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一通孔(105)和第二通孔(106),所述底板(104)朝向所述第一锁定外壳(101)延伸侧活动设置有锁定件(107);推动组件(200),设置于所述推动空间(m)内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05)位置的第一推动杆(201),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106)位置的第二推动杆(202),与所述第一推动杆(201)相连接,并配合设置于所述滑动导轨(103)上的第一收紧件(203),与所述第二推动杆(202)相连接,并配合设置于所述滑动导轨(103)上的第二收紧件(204),所述第一收紧件(203)和第二收紧件(20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推动杆(201)与所述第二推动杆(202)由联动杆(205)连接;旋转组件(300),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05)位置,通过旋转组件(300)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201)转动;以及,柜体(400),与壳体(100)配合连接,其两侧开设有与所述旋转组件(300)相配合的活动槽(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4)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弹扣(104a)和第二弹扣(104b),所述第一收紧件(203)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扣(104a)相配合的第一凹槽(203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107)为圆柱形,其外侧设置有中心对称的第一环锁件(107a)和第二环锁件(107b),所述第一收紧件(203)靠近所述锁定件(107)侧设置为U型;所述第一收紧件(203)与所述滑动导轨(103)连接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环锁件(107a)相配合的第二凹槽(203b)。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杆(201)包括与所述第一收紧件(203)相铰接的第一连接直杆(201a),所述第一连接直杆(201a)远离与所述第一收紧件(203)相铰接的一端设置有主传动杆(201b),所述主传动杆(201b)包括沿中心对称的第一主杆(201b

1)和第二主杆(201b

2),所述第一主杆(201b

1)和第二主杆(201b

2)由传动环(201b

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工器具室柜体上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杆(202)包括与所述第二收紧件(204)相铰接的第二连接直杆(202a),所述第二连接直杆(202a)远离与所述第二收紧件(204)相铰接的一端设置有从动杆(202b),所述从动杆(202b)包括沿中心对称的第一从动分杆(202b

1)和第二从动分杆(202b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俊秋赵维兴袁龙谢威唐学用周海严儒井宁楠詹乐贵张靖杜刃刃廖畅陈晓吴小康黄元行狄龙杨瑞谢才科王师国宋达代江曹杰朱思霖张裕姜有泉张俨张耀王兴龙陈巨龙刘明顺李庆生马覃峰孙若钒王聃符玉珊汪明清王嘉昊王国鸿刘东杭陶用伟陆昊鹏彭诗航黄杨尚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