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色针织起绒布O型缸染色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色针织起绒布O型缸染色工艺
,具体为一种有色针织起绒布O型缸染色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针织物是由纱线通过针织有规律的运动而形成线圈,线圈和线圈之间互相串套起来而形成的织物。具体地,在纬编织物中,每根纱线在一个线圈横列中形成线圈,一根纱线形成的线圈沿着织物纬向配置;在经编织物中,每根纱线在每一线圈横列中只形成一个或两个线圈,然后转移到下一横列再形成线圈,一根纱线形成的线圈沿着织物经向配置。因此,在纬编针织物中一根纱线可以形成一个线圈横列,而在经编针织物中则由很多根纱线形成一个线圈横列。
[0003]由于涤纶针织布匹弹力大,易卷边,市场上目前都采用绳状溢流染色机,或气流O型缸染色,产生大量的污水排放,浪费染料,劳动强度大,用人多,缸与缸间的色差,布面擦伤等次品,中国目前几百万台染缸,造成很大的污染及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色针织起绒布O型缸染色工艺,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色针织起绒布O型缸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绞丝精练:将第一道浴液温度升至80
‑
100
°
C,然后加入织物,用每升含有0.3
‑
0.4g冰醋酸的水溶液在30
‑
35
°
C的温度下将坯布中和至pH值为6
‑
7,接着加入50
‑
70份预处理溶液,并保温40
‑
60min,然后排出第一道浴液,加入精炼剂对织物进行进行均匀的搅拌,搅拌时间为10min,搅拌转速为3000r/min,搅拌后向搅拌罐中加入硫磺并搅拌,搅拌时间为1min,让后静置3min;S2、水洗:将浸泡后的针织物进行一次清洗,清洗时将布面中,同时采用喷淋清洗;将一次清洗后的针织物经过二次清洗箱,进行二次清洗,二次清洗并且添加洗涤剂,进行搅拌清洗,清洗后将针织物的清洗液挤出;将二次清洗后的针织物进行漂洗,漂洗的同时溢流去泡,并且对溢流的液体进行处理;S3、染色:针织待起绒布置于O型缸中染色,所述O型缸中染色剂浓度为0.5~1g/L,将O型缸中染液升温至100~125摄氏度使得O型缸中部分染液转化为气态,将O型缸中染液以气液混合的形式向所述针织待起绒布喷洒开始染色;S4、水洗:将染色后的针织物进行三次清洗,清洗时将布面中,同时采用喷淋清洗;将三次清洗后的针织物经过三次清洗箱,进行三次清洗,三次清洗并且添加洗涤剂,进行搅拌清洗,清洗后将针织物的清洗液挤出;将三次清洗后的针织物进行漂洗,漂洗的同时溢流去泡,并且对溢流的液体进行处理;S5、固色:将染色后纯棉针织布先经过水的交替清洗并烘干,再经过弹打装置均匀的弹打后在45~55
°
C下置入含有固色体系的固色池中,浸渍3~5min;此过程中固色池设有一组固色张力辊,纯棉针织布绕在固色张力辊上,在固色池中浸渍和前行;S6、水洗:将染色后的针织物进行四次清洗,清洗时将布面中,同时采用喷淋清洗;将四次清洗后的针织物经过四次清洗箱,进行四次清洗,四次清洗并且添加洗涤剂,进行搅拌清洗,清洗后将针织物的清洗液挤出;将四次清洗后的针织物进行漂洗,漂洗的同时溢流去泡,并且对溢流的液体进行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色针织起绒布O型缸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炼剂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数:环保型无磷螯合分散剂2
‑
8%,无泡沫表面活性剂15
‑
35%,助溶剂5
‑
10%,双氧水稳定剂5
‑
15%,去离子水32
‑
73%;所述环保型无磷螯合分散剂为谷氨酸二乙酸四钠、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聚天冬氨酸、葡萄糖酸钠、柠檬酸、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组合;所述无泡沫表面活性剂由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和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15
‑
18:4
‑
6:1
‑
3组成;所述双氧水稳定剂为葡萄糖酸镁、柠檬酸镁或氯化镁,所述预处理溶液包括多酚氧化酶0.8
‑
1.2g/L,植酸酶0.6
‑
0.8g/L,丝素蛋白1g/L,2.3
‑
2.7g/L三甲基甘氨酸。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平,吴金平,何亚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意瑞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