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55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包括:安装底座、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的多个径向柔性支撑结构和轴向柔性支撑结构,所述安装底座包括用于放置超薄镜片的圆形容纳槽,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和轴向柔性支撑结构沿着所述圆形容纳槽环向交替设置,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用于对超薄镜片提供径向弹力,所述轴向柔性支撑结构用于将超薄镜片压持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通过径向柔性支撑结构和轴向柔性支撑结构的设计,解决了超薄镜片无应力安装问题,超薄镜片在安装底座中柔性约束且能够微量移动用于补充装夹应力,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超薄镜片装校破坏和面型退化,尤其是针对厚度为几十微米级别、直径为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镜片夹持装置的
,具体涉及一种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光学系统尤其是红外光学系统,系统的性能与光学镜片的多少及镜片厚度有直接关系,镜片本身的折射率和透射率等光学物理性能会改变光路的轨迹和影响光学效率,例如窗口片、滤光片、分色片等镜片的厚度在光路中是必须存在的。为了保证光学性能无影响或影响较小,需要类似的光学镜片厚度尽量小甚至能够超薄,但是镜片超薄后容易在装夹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严重的会导致镜片碎裂,现有镜片的固封方式多采用固定式镜框胶粘,镜片在镜框内等同于完全约束状态,镜片的装校应力没有释放的空间会导致应力破坏。
[000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201110060994.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镜片固定装置及固定镜片的方法”,镜片固定装置包括镜框10、多个第一元件11、多个第二元件12,所述第一元件11与镜片13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二元件12固定在所述镜框10上并与所述第一元件11活动连接;如图1所示,第一元件11包括底座111、簧片112、连接元件113,所述簧片112固定在底座111上,所述连接元件113固定在所述簧片112上,第二元件12包括基座121、弹簧122以及平片123,所述弹簧12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121上,所述弹簧的122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平片123上,所述基座121固定在所述镜框10上。
[0004]其中,所述第一元件11的簧片112能够限制镜片13在径向的移动,而且能够吸收镜片13在径向可能受到的应力,所述第二元件12包括的弹簧122能够吸收镜片13在轴向可能受到的应力。
[0005]上述镜片固定装置存在问题:结构复杂,且不能很好的夹紧镜片;只在镜片轴向进行了约束,径向是自由状态,不能用于带安装角度的复杂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包括:安装底座、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的多个径向柔性支撑结构和轴向柔性支撑结构,所述安装底座包括用于放置超薄镜片的圆形容纳槽,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和轴向柔性支撑结构沿着所述圆形容纳槽环向交替设置,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用于对超薄镜片提供径向弹力,所述轴向柔性支撑结构用于将超薄镜片压持在所述安装底座上。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底座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的安装腔,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包括径向拉杆、第一径向弹簧、第二径向弹簧以及径向弹性体,所述径向拉杆为台阶轴结构,所述第一径向弹簧和第二径向弹簧分别套接在所述径向拉杆两侧的台阶轴上,所述径向弹性体设置于所述径向拉杆的端部。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径向拉杆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直径段、矩形段以及第二
直径段,所述第一径向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直径段并抵接于所述矩形段,所述第二径向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直径段并抵接于所述矩形段,所述安装腔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直径段的第一腔体、用于放置所述矩形段的第二腔体以及用于放置所述第二直径段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一径向弹簧和第二径向弹簧远离所述矩形段的一端均抵接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弹性体固定件,所述弹性体固定件通过螺丝与所述径向拉杆固定连接,所述径向弹性体通过胶水胶粘于所述弹性固定件。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压盖,所述压盖覆盖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且与所述安装底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向柔性支撑结构包括轴向压块以及设置于所述轴向压块下方的轴向弹性体,所述轴向压块为回字型柔性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向弹性体通过胶水胶粘于所述轴向压块下方。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向压块设置有回字形腔体。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通过径向柔性支撑结构和轴向柔性支撑结构的设计,解决了超薄镜片无应力安装问题,超薄镜片在安装底座中柔性约束且能够微量移动用于补充装夹应力,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超薄镜片装校破坏和面型退化,尤其是针对厚度为几十微米级别的、直径为70

80mm的超薄大口径镜片。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径向柔性支撑结构和轴向柔性支撑结构在径向和轴向对超薄镜片都进行了约束,超薄镜片的使用姿态可以是任意角度,同时方便安装和调测。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镜片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一种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一种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一种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说明。
实施例
[0017]如图1所示:一种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包括安装底座10、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10的3个径向柔性支撑结构30和3个轴向柔性支撑结构40,所述安装底座10包括用于放置超薄镜片的圆形容纳槽20,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30和轴向柔性支撑结构30沿着所述圆形容纳槽20环向交替设置,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30用于对超薄镜片提供径向弹力,所述轴向柔性支撑结构40用于将超薄镜片压持在所述安装底座上。
[0018]如图2和3所示:径向柔性支撑结构30包括径向拉杆31、第一径向弹簧32、第二径向弹簧33、径向弹
性体34以及弹性体固定件35,所述径向拉杆3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直径段311、矩形段312以及第二直径段313,所述第一径向弹簧32套设于所述第一直径段311并抵接于所述矩形段312,所述第二径向弹簧33套设于所述第二直径段313并抵接于所述矩形段312,所述弹性体固定件35通过螺丝与所述径向拉杆31固定连接,所述径向弹性体34通过胶水胶粘于所述弹性固定件35;为了保护径向柔性支撑结构,还设计有压盖36,所述压盖36覆盖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30且与所述安装底座1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0019]如图4所示:安装底座10上开设有3个用于放置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的安装腔,安装腔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直径段311的第一腔体11、用于放置所述矩形段312的第二腔体12以及用于放置所述第二直径段313的第三腔体13,所述第一径向弹簧32和第二径向弹簧33远离所述矩形段312的一端均抵接于所述第二腔体12的腔壁。
[0020]轴向柔性支撑结构40包括轴向压块41以及通过胶水胶粘于所述轴向压块41下方的轴向弹性体42,所述轴向压块41设置有回字形腔体43。
[0021]其中,径向弹性体34和轴向弹性体42均为高弹性材质如橡胶、硅胶等。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径向弹簧32和第二径向弹簧33为轻型压缩弹簧,分别套接在径向拉杆31的前后两段台阶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10)、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10)的多个径向柔性支撑结构(30)和轴向柔性支撑结构(40),所述安装底座(10)包括用于放置超薄镜片的圆形容纳槽(20),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30)和轴向柔性支撑结构(30)沿着所述圆形容纳槽(20)环向交替设置,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30)用于对超薄镜片提供径向弹力,所述轴向柔性支撑结构(40)用于将超薄镜片压持在所述安装底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0)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的安装腔,所述径向柔性支撑结构(30)包括径向拉杆(31)、第一径向弹簧(32)、第二径向弹簧(33)以及径向弹性体(34),所述径向拉杆(31)为台阶轴结构,所述第一径向弹簧(32)和第二径向弹簧(33)分别套接在所述径向拉杆(31)两侧的台阶轴上,所述径向弹性体(34)设置于所述径向拉杆(31)的端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镜片柔性装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拉杆(3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直径段(311)、矩形段(312)以及第二直径段(313),所述第一径向弹簧(32)套设于所述第一直径段(311)并抵接于所述矩形段(312),所述第二径向弹簧(33)套设于所述第二直径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辉刘冰马超冶峻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