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气体窜漏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540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气体窜漏检测方法,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精准定位泄漏节数和解决气密性检测设备成本过高的问题。该方法包括:S1.在试制电堆压装过程中,将单体电池按照N片每组堆叠压装,获得多组电堆组模,均作为待测试目标;S2.对每一待测试目标进行绝缘性检测;S3.在燃料电池半开机条件下执行该待测试目标的电化学气密性检漏测试;S4.在燃料电池运行条件下再次执行该待测试目标的电化学气密性检漏测试;S5.在燃料电池空载条件下执行电堆模组的停机吹扫和关机,筛选出单体电池无气体串漏的半成品电堆组模进行堆叠压装,最终获得成品电堆。该方法在试制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排除,节省大量反复堆叠时间。节省大量反复堆叠时间。节省大量反复堆叠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气体窜漏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气体窜漏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是一种清洁的新型能量转换装置。在燃料电池的运行过程中,影响其可靠性的关键失效模式是高气压承载件密封失效外漏。在一个电堆内部存在几十至上千个电池密封单元,任一密封单元失效都会导致燃料电池故障。快速精准定位窜漏,进行故障节数更换,是目前行业内丞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0003]现有技术对电堆气密性的测试,大都是通过压降法或流量法进行气密性检测。中国专利CN218444350U提供的电堆气密性检测系统,通过不同量程的流量计串并联配合进排气阀组件测试稳定条件下的气体泄漏量。但该气密检定方法无法精确定位泄漏节数,若想精确定位需要将电堆整体浸入水体,该操作会导致电堆无法正常工作。中国专利CN215988866U提供的电堆气密性检定装置,将电堆封闭于一密闭恒温(40℃)、内部充满荧光或者有色气体的操作箱体内部,在电堆附近位置的前、后、上、下、左、右均匀布置能够识别每节电堆密封状况的远红外热成像仪。该方案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电池泄漏位置和泄漏量,但其对使用环境和设备操作要求较高,操作过程太过复杂,设备成本较大,不适宜批量化检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气体窜漏检测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精准定位泄漏节数和解决气密性检测设备成本过高的问题。
[0005]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气体窜漏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在试制电堆压装过程中,将燃料电池单体电池按照N片每组进行堆叠压装,获得多组半成品电堆组模,均作为待测试目标;
[0007]S2.对每一待测试目标进行绝缘性检测,检测合格后,执行下一步;
[0008]S3.在燃料电池半开机条件下执行该待测试目标的电化学气密性检漏测试,确定燃料电池半开机条件下发生气体串漏的单体电池的节数;
[0009]S4.在燃料电池运行条件下再次执行该待测试目标的电化学气密性检漏测试,获得燃料电池运行条件下发生气体串漏的单体电池的节数;
[0010]S5.在燃料电池空载条件下执行电堆模组的停机吹扫和关机,筛选出单体电池无气体串漏的半成品电堆组模进行堆叠压装,获得成品电堆。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利用电化学方法判定电堆组成单元(半成品电堆组模)的泄漏位置。新研发电堆试制过程中,进行气密问题快速定位,精准反馈泄漏位置及泄漏量。通过直观的单节电压变化识别窜漏节次,能够非常精准快速地解决生产测试过程
中的问题,提升安全操作的前提下,提升了工作效率,为发动机批量化生产制造检测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批量生产交付过程中,通过初步堆叠压装后即可以完成气密性检测,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排除,节省大量反复堆叠时间。该检定过程对电堆外部无附带影响,应用成本较低,无附带其他问题。极大降低操作工人劳动量,出现泄漏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该方法第一时间锁定问题,更换问题电池后,进行校准和确认最终电堆的气密性状态。
[0012]基于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该气体窜漏检测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0013]S6.针对单体电池发生气体串漏的各半成品电堆组模进行重装整改,获得新的半成品电堆组模,再次执行步骤S2~S5。
[0014]进一步,步骤S2进一步包括:
[0015]S21.将待测试目标的供电输出端正负极接外部金属部件;
[0016]S22.对待测试目标进行干态绝缘检测和湿态绝缘检测,如果干态绝缘检测结果和湿态绝缘检测结果均合格,则执行下一步,否则,重新执行步骤S1。
[0017]进一步,对于每一待测试目标,步骤S3进一步包括:
[0018]S31.将待测试目标的流体接口、电气接口分别接燃料电池测试台架;
[0019]S32.控制燃料电池处于开路状态,给定待测试目标一定量的燃料气,气体压力控制在10~60kPa.g,持续进行燃料气吹扫,并在待测试目标内部通入燃料气后,对待测试目标的空气侧也通入一定量的氧化剂气体;
[0020]S33.在通气过程中监测待测试目标的开路电压,识别该开路电压提升至设定值后关闭待测试目标的空气侧氧化剂气体供给,阳极测继续通入30~60kPa.g的燃料气;
[0021]S34.在空气侧氧化剂气体供给关闭后,识别是否存在某节单体电池电压迅速降低,如果是,判定该节单体电池发生气体串漏,确定燃料电池半开机条件下发生气体串漏的单体电池的节数,否则,判定该待测试目标为单体电池无气体串漏的半成品电堆组模。
[0022]进一步,步骤S34进一步通过如下子步骤识别是否存在某节单体电池电压迅速降低的功能:
[0023]S341.在空气侧气体供给关闭后,通过单片电池巡检装置识别是否存在某节单体电池电压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迅速降低至0.3V以下,如果是,判定发生该节单体电池电压迅速降低的事件,否则,判定未发生某节单体电池电压迅速降低的事件。
[0024]进一步,对于每一待测试目标,步骤S4进一步包括:
[0025]S41.控制待测试目标执行给定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电堆负载的工况运行;
[0026]S42.在运行过程中再次执行该待测试目标的电化学气密性检漏测试,即通过单片电池巡检装置识别是否存在某节单体电池电压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迅速降低,如果是,判定该节单体电池发生气体串漏,确定燃料电池运行条件下发生气体串漏的单体电池的节数,否则,判定该待测试目标为单体电池无气体串漏的半成品电堆组模。
[0027]进一步,步骤S5进一步通过组合定位方式将多组单体电池无气体串漏的半成品电堆组模进行堆叠压装,获得成品电堆,以保证电堆内部的一致性。
[0028]进一步,步骤S1中还包括:在堆叠压装后,检测每一待测试目标的物理参数,包括尺寸、体积、质量,确保所有待测试目标的物理参数一致。
[0029]进一步,每组半成品电堆组模包括50~100片燃料电池单体电池。
[0030]进一步,所述燃料气为氢气或氢氮混合气;并且
[0031]所述氧化剂气体为空气或空气

惰性气体混合气。
[0032]提供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来介绍对概念的选择,它们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被进一步描述。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无意标识本专利技术的重要特征或必要特征,也无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33]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34]图1示出了实施例1气体窜漏检测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0035]图2示出了实施例1气体窜漏检测方法的执行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气体窜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在试制电堆压装过程中,将燃料电池单体电池按照N片每组进行堆叠压装,获得多组半成品电堆组模,均作为待测试目标;S2.对每一待测试目标进行绝缘性检测,检测合格后,执行下一步;S3.在燃料电池半开机条件下执行该待测试目标的电化学气密性检漏测试,确定燃料电池半开机条件下发生气体串漏的单体电池的节数;S4.在燃料电池运行条件下再次执行该待测试目标的电化学气密性检漏测试,获得燃料电池运行条件下发生气体串漏的单体电池的节数;S5.在燃料电池空载条件下执行电堆模组的停机吹扫和关机,筛选出单体电池无气体串漏的半成品电堆组模进行堆叠压装,获得成品电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的气体窜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S6.针对单体电池发生气体串漏的各半成品电堆组模进行重装整改,获得新的半成品电堆组模,再次执行步骤S2~S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的气体窜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进一步包括:S21.将待测试目标的供电输出端正负极接外部金属部件;S22.对待测试目标进行干态绝缘检测和湿态绝缘检测,如果干态绝缘检测结果和湿态绝缘检测结果均合格,则执行下一步,否则,重新执行步骤S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的气体窜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待测试目标,步骤S3进一步包括:S31.将待测试目标的流体接口、电气接口分别接燃料电池测试台架;S32.控制燃料电池处于开路状态,给定待测试目标一定量的燃料气,气体压力控制在10~60kPa.g,持续进行燃料气吹扫,并在待测试目标内部通入燃料气后,对待测试目标的空气侧也通入一定量的氧化剂气体;S33.在通气过程中监测待测试目标的开路电压,识别该开路电压提升至设定值后关闭待测试目标的空气侧氧化剂气体供给,阳极测继续通入30~60kPa.g的燃料气;S34.在空气侧氧化剂气体供给关闭后,识别是否存在某节单体电池电压迅速降低,如果是,判定该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亮李飞强周宝高云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