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恒温恒湿异常报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516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恒温恒湿异常报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涉及环境监控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先根据由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温湿度进行位置与温湿度的关联,得到在多个实测点的温湿度实测值,然后据此反演得到实验室内的温湿度三维分布情况,最后针对在所述实验室内的任一测点,若根据温湿度三维分布情况发现在对应测点的当前温湿度未处于预设恒温恒湿区间,则判定实验室恒温恒湿环境出现异常,并触发报警动作,如此无需突发的高温、低温、高湿气和/或低湿气传递到传感器安装位置,也可以及时发现恒温恒湿异常情况,进而可确保不会延误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时机,利于实验室恒温恒湿环境的维持,便于实际应用和推广。便于实际应用和推广。便于实际应用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室恒温恒湿异常报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监控
,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恒温恒湿异常报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实验室(Laboratory/Lab)是专门进行实验的场所。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实验室基本都是要求保持恒温恒湿,即考虑如下原因:(1)为了防止精密仪器设备受到非恒温恒湿环境的影响,而导致使用年限缩短;(2)温度湿度的变化,会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增大误差,因此实验室内保持恒温恒湿是非常重要的。
[0003]现有实验室恒温恒湿环境监测系统是通过在实验室内特定位置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来采集温湿度数据,并以此数据来直接表征整个实验室全域空间的温湿度变化情况,但是考虑空气传热及传湿过程具有一定延迟性,使得在某个位置突发出现恒温恒湿异常情况时,若该某个位置距离传感器安装位置较远,那么将会滞后一段时间才会被系统监测到,如此会延误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时机,不利于实验室恒温恒湿环境的维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室恒温恒湿异常报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实验室恒温恒湿环境监测系统在突发出现恒温恒湿异常情况时所存在感知滞后以及会延误处理时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实验室恒温恒湿异常报警方法,包括:
[0007]接收由多个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温度检测信号和湿度检测信号,其中,所述多个温湿度传感器中的各个温湿度传感器分别布置在实验室内的不同位置;
[0008]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信号,实时获取在多个实测点的温度实测值,以及根据所述湿度检测信号,实时获取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湿度实测值,其中,所述多个实测点是指所述多个温湿度传感器的所处位置;
[0009]根据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温度实测值,实时反演得到在所述实验室内的温度三维分布情况,以及根据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湿度实测值,实时反演得到在所述实验室内的湿度三维分布情况;
[0010]针对在所述实验室内的任一测点,若根据所述温度三维分布情况实时发现在对应测点的当前温度未处于预设恒温区间和/或根据所述湿度三维分布情况实时发现在对应测点的当前湿度未处于预设恒湿区间,则判定实验室恒温恒湿环境出现异常,并触发报警动作。
[0011]基于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了一种基于有限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温湿度空间反演及实验室内任意测点温湿度异常情况判断的报警方案,即先根据由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温
湿度进行位置与温湿度的关联,得到在多个实测点的温湿度实测值,然后据此反演得到实验室内的温湿度三维分布情况,最后针对在所述实验室内的任一测点,若根据温湿度三维分布情况发现在对应测点的当前温湿度未处于预设恒温恒湿区间,则判定实验室恒温恒湿环境出现异常,并触发报警动作,如此无需突发的高温、低温、高湿气和/或低湿气传递到传感器安装位置,也可以及时发现恒温恒湿异常情况,进而可确保不会延误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时机,利于实验室恒温恒湿环境的维持,便于实际应用和推广。
[0012]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多个温湿度传感器包含有分别布置在所述实验室内的顶面中心、地面中心和各个侧壁中心的温湿度传感器。
[0013]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温度实测值,实时反演得到在所述实验室内的温度三维分布情况,以及根据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湿度实测值,实时反演得到在所述实验室内的湿度三维分布情况,包括:
[0014]根据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温湿度实测值,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实时反演得到在所述实验室内的温湿度三维分布情况,其中,前述的温湿度是指温度或湿度。
[0015]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温湿度实测值,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实时反演得到在所述实验室内的温湿度三维分布情况,包括:
[0016]根据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温湿度实测值,分别计算所述多个实测点中各对实测点的温湿度半方差,得到多对实测点的温湿度半方差值,以及还根据所述多个实测点的已知坐标,计算得到所述多对实测点的距离值,其中,前述的温湿度是指温度或湿度;
[0017]确定滞后距h1以及在所述多对实测点的距离值中的最长距离值H
max
,其中,h1表示正数,H
max
表示大于h1的正数;
[0018]根据所述滞后距h1,将第一区间(0,H
max
]划分成如下的多个第一子区间:(0,h1],(h1,2*h1],

,((k

1)*h1,k*h1],

,((K

1)*h1,H
max
],其中,K=Ceiling(H
max
/h1),Ceiling()表示向上取整函数,k表示小于K的正整数;
[0019]根据所述多对实测点的距离值与所述多个第一子区间的归属关系,将所述多对实测点划分成与所述多个第一子区间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分组;
[0020]根据所述多对实测点的温湿度半方差值和距离值,计算得到所述多个第一分组中各个第一分组的温湿度半方差平均值和距离平均值;
[0021]根据所述各个第一分组的温湿度半方差平均值和距离平均值,拟合得到多个实验变差函数模型的模型系数,其中,所述温湿度半方差平均值在拟合过程中用于作为实验变差函数值,所述距离平均值用于在拟合过程中作为区域化变量到待估测点的距离;
[0022]根据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温湿度实测值,应用所述多个实验变差函数模型的模型系数进行误差分析,得到所述多个实验变差函数模型中各个实验变差函数模型的模型质量评估指标值;
[0023]根据所述各个实验变差函数模型的模型质量评估指标值,从所述多个实验变差函数模型中确定出最能满足模型优选预设条件的最优实验变差函数模型;
[0024]根据所述多个实测点的已知坐标和在所述实验室内目标测点的已知坐标,从所述多个实测点中确定位于所述目标测点周围的m个实测点,其中,m表示大于2的正整数;
[0025]根据所述目标测点的已知坐标和所述m个实测点的已知坐标,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测点至所述m个实测点中各个实测点的距离值,并将该距离值作为区域化变量到待估测点
的距离代入所述最优实验变差函数模型,然后应用所述最优实验变差函数模型的模型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测点与所述m个实测点中各个实测点的实验变差函数值;
[0026]根据所述m个实测点中各对实测点的温湿度半方差值和所述目标测点与所述m个实测点中各个实测点的实验变差函数值,建立如下的普通克里金方程组:
[0027][0028]式中,i和j分别表示正整数,λ
i
表示与所述m个实测点中第i个实测点对应的且待求解的权重系数,γ(x
i
,x
j
)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恒温恒湿异常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由多个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温度检测信号和湿度检测信号,其中,所述多个温湿度传感器中的各个温湿度传感器分别布置在实验室内的不同位置;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信号,实时获取在多个实测点的温度实测值,以及根据所述湿度检测信号,实时获取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湿度实测值,其中,所述多个实测点是指所述多个温湿度传感器的所处位置;根据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温度实测值,实时反演得到在所述实验室内的温度三维分布情况,以及根据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湿度实测值,实时反演得到在所述实验室内的湿度三维分布情况;针对在所述实验室内的任一测点,若根据所述温度三维分布情况实时发现在对应测点的当前温度未处于预设恒温区间和/或根据所述湿度三维分布情况实时发现在对应测点的当前湿度未处于预设恒湿区间,则判定实验室恒温恒湿环境出现异常,并触发报警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恒温恒湿异常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温湿度传感器包含有分别布置在所述实验室内的顶面中心、地面中心和各个侧壁中心的温湿度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恒温恒湿异常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温度实测值,实时反演得到在所述实验室内的温度三维分布情况,以及根据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湿度实测值,实时反演得到在所述实验室内的湿度三维分布情况,包括:根据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温湿度实测值,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实时反演得到在所述实验室内的温湿度三维分布情况,其中,前述的温湿度是指温度或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室恒温恒湿异常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温湿度实测值,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实时反演得到在所述实验室内的温湿度三维分布情况,包括:根据在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温湿度实测值,分别计算所述多个实测点中各对实测点的温湿度半方差,得到多对实测点的温湿度半方差值,以及还根据所述多个实测点的已知坐标,计算得到所述多对实测点的距离值,其中,前述的温湿度是指温度或湿度;确定滞后距h1以及在所述多对实测点的距离值中的最长距离值H
max
,其中,h1表示正数,H
max
表示大于h1的正数;根据所述滞后距h1,将第一区间(0,H
max
]划分成如下的多个第一子区间:(0,h1],(h1,2*h1],

,((k

1)*h1,k*h1],

,((K

1)*h1,H
max
],其中,K=Ceiling(H
max
/h1),Ceiling()表示向上取整函数,k表示小于K的正整数;根据所述多对实测点的距离值与所述多个第一子区间的归属关系,将所述多对实测点划分成与所述多个第一子区间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分组;根据所述多对实测点的温湿度半方差值和距离值,计算得到所述多个第一分组中各个第一分组的温湿度半方差平均值和距离平均值;根据所述各个第一分组的温湿度半方差平均值和距离平均值,拟合得到多个实验变差函数模型的模型系数,其中,所述温湿度半方差平均值在拟合过程中用于作为实验变差函数值,所述距离平均值用于在拟合过程中作为区域化变量到待估测点的距离;根据所述多个实测点的温湿度实测值,应用所述多个实验变差函数模型的模型系数进
行误差分析,得到所述多个实验变差函数模型中各个实验变差函数模型的模型质量评估指标值;根据所述各个实验变差函数模型的模型质量评估指标值,从所述多个实验变差函数模型中确定出最能满足模型优选预设条件的最优实验变差函数模型;根据所述多个实测点的已知坐标和在所述实验室内目标测点的已知坐标,从所述多个实测点中确定位于所述目标测点周围的m个实测点,其中,m表示大于2的正整数;根据所述目标测点的已知坐标和所述m个实测点的已知坐标,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测点至所述m个实测点中各个实测点的距离值,并将该距离值作为区域化变量到待估测点的距离代入所述最优实验变差函数模型,然后应用所述最优实验变差函数模型的模型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测点与所述m个实测点中各个实测点的实验变差函数值;根据所述m个实测点中各对实测点的温湿度半方差值和所述目标测点与所述m个实测点中各个实测点的实验变差函数值,建立如下的普通克里金方程组:式中,i和j分别表示正整数,λ
i
表示与所述m个实测点中第i个实测点对应的且待求解的权重系数,γ(x
i
,x
j
)表示与所述第i个实测点和所述m个实测点中第j个实测点对应的温湿度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天宇郭铭凯王一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益未来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