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用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13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用除湿机,属于除湿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内循环风机、再生加热器,以及工作面紧贴且工作面均与气流流动方向垂直的管道风冷器和除湿转轮;管道风冷器位于除湿转轮的进气端;管道风冷器内设有电子制冷器;内循环风机、再生加热器、除湿转轮的部分区域和管道风冷器依次连通构成再生回路;通过电子制冷器可由环境湿度确定并瞬间将管道风冷器内的空气温度降至最佳除湿温度,从而在除湿的初步阶段实现高效冷凝,再由除湿转轮完成深度除湿,进而更好地保证除湿效果;且再生回路可实现加热风直吹除湿转轮的效果,从而为除湿续航性提供可靠保障;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除湿机,因除湿能力弱、转轮再生效果差,而导致除湿效果不佳的问题。效果不佳的问题。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用除湿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除湿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双用除湿机。

技术介绍

[0002]适当的湿度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加工工作,但失衡的湿度则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例如在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区域或是设备繁多的生产车间,过高的湿度会增加人们的闷热感,严重时甚至会诱发上呼吸道感染,而生产设备在湿度过高的环境中运行时,不仅会使设备频繁短路,还会引起内部零件的锈蚀;而过低的湿度将会加快人体水分的蒸发从而带来口干舌燥、咽痛、烦渴、食欲缺乏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同时过低的湿度也会间接提高静电产生的概率,从而影响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1039928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转轮除湿机,该装置通过蒸发器和除湿转轮的配合使外界的新风得到有效除湿,再通过冷凝器的加热作用使除湿转轮得到再生,从而保证除湿工作的持续性。
[0004]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该除湿机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5]1)该设备属于外置机型,整体笨重灵活性差,无法根据室内不同区域的除湿需求来自由放置除湿设备,从而达不到理想的除湿效果。
[0006]2)该设备采用向室内输送干燥气体,并直接将室内的潮湿气体排出室外的方式进行除湿,这种除湿方法虽然简单,但也会顺带将新生成的干燥气体一起排出室外,从而影响除湿效率。
[0007]3)该设备采用冷凝器释放至设备内部的热量来对除湿转轮进行再生,但由于冷凝器所能产生的热量有限,且生成的再生风较分散,因此转轮再生效果较差,从而导致除湿转轮只能实现短暂除湿,进而使流入室内的空气仍具有较大湿度,无法满足除湿需求。
[0008]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高效除湿,并保证除湿稳定性的除湿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高效除湿,并保证除湿稳定性的除湿机。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用除湿机,包括内循环风机、再生加热器,以及工作面紧贴且工作面均与气流流动方向垂直的管道风冷器和除湿转轮;所述管道风冷器位于除湿转轮的进气端;所述管道风冷器内设有电子制冷器;所述内循环风机、再生加热器、除湿转轮的部分区域和管道风冷器依次连通构成再生回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用除湿机,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电子制冷器可根据环境湿度确定并瞬间将管道风冷器内的空气温度降至最佳除湿温度,从而在除湿的初步阶段高效地凝结出气体内部的水分,再由除湿转轮完成深度除湿,进而更好地保证整体的除湿效果;且再生回路能够为除湿转轮的除湿续航性提供可靠保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双用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双用除湿机(略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标号说明:
[0015]1、内循环风机;2、再生加热器;3、管道风冷器;4、除湿转轮;5、蒸发器;6、压缩机;7、冷凝器;8、框架结构;9、主风机;
[0016]10、蓄水池; 101、挡水板;
[0017]11、导流管; 111、溢流组件;
[0018]12、万向轮;
[0019]13、壳体;131、内嵌把手;
[0020]14、控制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电子制冷器可根据环境湿度确定并瞬间将管道风冷器内的空气温度降至最佳除湿温度,从而在除湿的初步阶段实现水气的高效冷凝,再由除湿转轮完成深度除湿,进而更好地保证除湿效果;且再生回路能够为除湿转轮的除湿续航性提供可靠保障。
[0023]请参照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用除湿机,包括内循环风机1、再生加热器2,以及工作面紧贴且工作面均与气流流动方向垂直的管道风冷器3和除湿转轮4;管道风冷器3位于除湿转轮4的进气端;管道风冷器3内设有电子制冷器;内循环风机1、再生加热器2、除湿转轮4的部分区域和管道风冷器3依次连通构成再生回路。
[0024]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双用除湿机,通过电子制冷器可根据环境湿度确定并瞬间将管道风冷器3内的空气温度降至最佳除湿温度,从而在除湿的初步阶段实现水气的高效冷凝,再由除湿转轮4完成深度除湿,进而更好地保证除湿效果;且再生回路能够实现加热热风直吹除湿转轮4的效果,从而明显提高除湿转轮4的再生能力,为除湿续航性提供可靠保障;该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与现有的除湿机相比,不仅具有高效除湿能力,还具有可靠的转轮再生技术,从而可避免因除湿能力有限而出现除湿效果不佳的情况。
[0025]进一步的,上述的双用除湿机,还包相连通且构成回路的蒸发器5、压缩机6和冷凝器7;蒸发器5与管道风冷器3远离除湿转轮4的工作面紧贴;冷凝器7靠近除湿转轮4的出气端设置。
[0026]由上述描述可知,蒸发器5、压缩机6和冷凝器7所构成的制冷系统可进一步提高整体的除效果,即蒸发器5能够进一步为管道风冷器3提高冷量,从而提高初步阶段的冷凝除湿效果;冷凝器7则能够间接将热量传递至除湿转轮4,从而为除湿转轮4的再生提供额外热量;同时,由于除湿转轮4在除湿过程中会释放热量,因此无法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工作,且压缩机6在低温环境下也会出现无法运行的问题,通过将二者结合,即能够实现互补的作用,从而使整体可适用的温度范围得到明显提升,进而设备能够在任何工况下进行稳
定除湿。
[0027]进一步的,上述的双用除湿机,还包括双层的框架结构8和主风机9;蒸发器5、管道风冷器3、除湿转轮4、冷凝器7和主风机9位于框架结构8的上层;主风机9位于冷凝器7远离除湿转轮4的一端,且主风机9的进风口朝向除湿转轮4的出气端设置;内循环风机1和压缩机6位于框架结构8的下层;再生加热器2贯穿框架结构8,且再生加热器2的进气端位于框架结构8的下层,并与内循环风机1连通,再生加热器2的出气端位于框架结构8的上层,并与除湿转轮4的部分区域连通。
[0028]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压缩机6和内循环风机1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若摆放位置过高将会加剧振动现象,从而导致设备整体晃动,进而失去稳定性;同时,双层的框架结构8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除湿设备的占地面积,从而有效避免场地的浪费;位于框架结构8上层的主风机9为促进内外气体流通的主要动力元件,通过主风机9的运转能够持续地将环境中的湿热气体导入除湿机内部,并将干燥后的气体会送至需要除湿的环境中,从而保证除湿的高效性。
[0029]进一步的,框架结构8的下层还设有蓄水池10和导流管11;蓄水池10的侧壁上设有挡水板101;挡水板101的一端与蓄水池10的侧壁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朝向框架结构8的上层方向设置;导流管11的一端与框架结构8的上层连通,另一端设有溢流组件111;溢流组件111的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用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循环风机、再生加热器,以及工作面紧贴且工作面均与气流流动方向垂直的管道风冷器和除湿转轮;所述管道风冷器位于除湿转轮的进气端;所述管道风冷器内设有电子制冷器;所述内循环风机、再生加热器、除湿转轮的部分区域和管道风冷器依次连通构成再生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用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相连通且构成回路的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与管道风冷器远离除湿转轮的工作面紧贴;所述冷凝器靠近除湿转轮的出气端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用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层的框架结构和主风机;所述蒸发器、管道风冷器、除湿转轮、冷凝器和主风机位于框架结构的上层;所述主风机位于冷凝器远离除湿转轮的一端,且主风机的进风口朝向除湿转轮的出气端设置;所述内循环风机和压缩机位于框架结构的下层;所述再生加热器贯穿框架结构,且再生加热器的进气端位于框架结构的下层,并与内循环风机连通,再生加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胜周秋云周伟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嘉盛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