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5035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得不同压力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实验关系数据;通过给定的各个待拟合参数的值,获得不同压力下的第一混合因子;基于一维驱替数值模拟网格模型、各个第一混合因子及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获得不同压力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第一关系数据;若第一关系数据与实验关系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预设阈值,通过第一混合因子对应的标准待拟合参数值获得不同压力下的第二混合因子;基于三维驱替数值模拟网格模型、各个第二混合因子及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获得不同压力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第二关系数据。该方法可以实现快捷、准确地确定油藏的气驱增油潜力。藏的气驱增油潜力。藏的气驱增油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信息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相关技术中的油藏气驱增油潜力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长岩心驱替实验和组分数值模拟方法。其中,长岩心驱替实验流程复杂、成本高、周期长,且其本质上评价的是一维气驱驱油效率,明显高于矿场实际的气驱增油潜力。组分数值模拟需借助专用的组分数值模拟器,商用组分数值模拟器一方面购置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需设置大量流体和岩石参数,这些参数一般需借助大量实验获取,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因此,为克服相关技术的问题,亟需一种新的油藏气驱增油潜力的测定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充分利用少量的常规实验测试数据,实现简便、快捷、准确地确定气驱潜力,显著提高评价效率时间,并降低相关经济成本。
[0004]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0005]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实验关系数据;
[0006]通过给定的各个待拟合参数的值,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混合因子;
[0007]基于一维驱替数值模拟网格模型,依次将各个所述第一混合因子输入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第一关系数据,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采用混合因子表示注入气体对原油性质和流动参数的影响;
[0008]在所述第一关系数据与所述实验关系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混合因子对应的各个待拟合参数的值确定为标准待拟合参数值;
[0009]通过所述标准待拟合参数值,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第二混合因子;
[0010]基于三维驱替数值模拟网格模型,将各个所述第二混合因子输入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第二关系数据。
[0011]可选地,混合因子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0012][0013]其中,ω
o
为混合因子,a、b、c、d为不同的待拟合参数,MMP为通过细管实验确定的油气最小混相压力,P为体系压力,e为自然指数。
[0014]可选地,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是采用拟混相方法对油



水三组分黑油模型进行修正得到的,修正过程中假设注入气与油相互溶而无法溶解于水相,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中的原油的密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0015][0016][0017][0018]其中,ρ
o
是修正后的原油密度,为油相原始密度,为完全混相后原油密度,S
gI
为注入气饱和度,S
o
为原油饱和度,S
or
为残余油饱和度,ρ
gI
表示气相密度;
[0019]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中的原油的粘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0020][0021][0022]其中,μ
o
表示修正后的原油粘度,为原油完全混相状态下的粘度,为原油不混相状态下的粘度,μ
gI
为注入气粘度;
[0023]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中的相对渗透率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0024][0025]其中,k
rp
表示p相的相对渗透率,表示混相条件下p相的相对渗透率,表示不混相条件下p相的相对渗透率,ω
omax
为混合因子最大值。
[0026]可选地,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实验关系数据,包括:
[0027]通过气驱油细管实验,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填砂细管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实验关系数据;
[0028]在依次将各个所述第一混合因子输入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9]根据所述气驱油细管实验中使用到的细管参数建立一维驱替数值模拟网格模型,所述细管参数至少包括细管内径、细管长度、孔隙度以及渗透率;
[0030]其中,所述一维驱替数值模拟网格模型采用直角坐标系或径向坐标系建立,网格流动方向的横截面积与细管截面积一致,流动方向的单个网格长度不小于预设长度。
[0031]可选地,在将各个所述第二混合因子输入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2]根据实际区块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建立三维驱替数值模拟网格模型,所述地质特征至少包括地层倾角、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变异系数,所述开发特征至少包括剩余油饱和度、储层压力、井网形式、井距。
[0033]可选地,所述方法用于油藏气驱增油潜力的测定,所述油藏至少包括:常规砂岩/碎屑岩/碳酸盐岩油藏、致密油/页岩油藏;所述气驱的介质至少包括氮气、减氧空气、烃类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气体。
[0034]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5]通过水驱模拟实验,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第三关系数据;
[0036]根据所述第二关系数据和所述第三关系数据确定所述油藏的气驱增油潜力。
[0037]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关系数据与所述实验关系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不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8]重新获得各个待拟合参数的值、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混合因子以及第一关系数据,直到所述第一关系数据与所述实验关系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预设阈值。
[0039]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0040]第一获得模块,用于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实验关系数据;
[0041]第二获得模块,用于通过给定的各个待拟合参数的值,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混合因子;
[0042]第三获得模块,用于基于一维驱替数值模拟网格模型,依次将各个所述第一混合因子输入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第一关系数据,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采用混合因子表示注入气体对原油性质和流动参数的影响;
[0043]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关系数据与所述实验关系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混合因子对应的各个待拟合参数的值确定为标准待拟合参数值;
[0044]第四获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标准待拟合参数值,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第二混合因子;
[0045]第五获得模块,用于基于三维驱替数值模拟网格模型,将各个所述第二混合因子输入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第二关系数据。
[0046]可选地,混合因子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0047][0048]其中,ω
o
为混合因子,a、b、c、d为不同的待拟合参数,MMP为通过细管实验确定的油气最小混相压力,P为体系压力,e为自然指数。
[0049]可选地,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实验关系数据;通过给定的各个待拟合参数的值,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混合因子;基于一维驱替数值模拟网格模型,依次将各个所述第一混合因子输入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第一关系数据,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采用混合因子表示注入气体对原油性质和流动参数的影响;在所述第一关系数据与所述实验关系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混合因子对应的各个待拟合参数的值确定为标准待拟合参数值;通过所述标准待拟合参数值,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第二混合因子;基于三维驱替数值模拟网格模型,将各个所述第二混合因子输入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第二关系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因子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其中,ω
o
为混合因子,a、b、c、d为不同的待拟合参数,MMP为通过细管实验确定的油气最小混相压力,P为体系压力,e为自然指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是采用拟混相方法对油



水三组分黑油模型进行修正得到的,修正过程中假设注入气与油相互溶而无法溶解于水相,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中的原油的密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无法溶解于水相,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中的原油的密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无法溶解于水相,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中的原油的密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其中,ρ
o
是修正后的原油密度,为油相原始密度,为完全混相后原油密度,S
gI
为注入气饱和度,S
o
为原油饱和度,S
or
为残余油饱和度,ρ
gI
表示气相密度;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中的原油的粘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中的原油的粘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其中,μ
o
表示修正后的原油粘度,为原油完全混相状态下的粘度,为原油不混相状态下的粘度,μ
gI
为注入气粘度;所述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中的相对渗透率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k
rp
表示p相的相对渗透率,表示混相条件下p相的相对渗透率,表示不混相条件下p相的相对渗透率,ω
omax
为混合因子最大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实验关系数据,包括:通过气驱油细管实验,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填砂细管原油采收率与注气量的实验关系数据;在依次将各个所述第一混合因子输入修正后的黑油数值模拟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气驱油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彦春商琳王群一龚丽荣辛春彦王瑞华沈贵红赵耀卢家亭周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