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支化聚芳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特种工程塑料
,具体涉及一种超支化聚芳酯类(HBPAR)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及透明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微电子及显示技术向高集成化,高智能化,高密度化,高灵敏化及超薄化方向不断发展,对聚合物基光学薄膜材料的耐热性,透光率,机械力学性能,尺寸稳定及耐候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使用的聚酯树脂如PET,PEN及三醋酸纤维,聚乙烯醇,PC薄膜等材料由于耐热性不足,已不能满足微电子产业日益发展的需求。随着高透明,低介电损耗,低介电常数的高温薄膜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研发电子级低成本综合性能优良的薄膜材料已成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以上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支化聚芳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及透明薄膜的制备方法。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支化聚芳酯树脂。
[0006]一种超支化聚芳酯树脂,其含有芳二酰结构、双酚结构和三酚结构。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支化聚芳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含有芳二酰结构、双酚结构和三酚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支化聚芳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单体,其中,A2为芳二酰结构,B2为双酚结构,B3为三酚结构;其中,m、n、p、q分别为正整数;和/或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含有
‑
A2‑
B2‑
的重复单元,各重复单元通过A2与B3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
‑
2任一项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芳二酰结构选自与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三酚结构包括苯三酚结构、萘三酚结构、联苯三酚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苯三酚结构选自与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萘三酚结构选自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联苯三酚结构为和/或所述双酚结构选自
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的对数比浓粘度为0.74g/dl
‑
1.51g/dl;或者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中,所述双酚结构选自双酚芴,所述芳二酰结构选自TPC,所述三酚结构选自均苯三酚;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的对数比浓粘度为0.74g/dl
‑
1.25g/dl;或者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中,所述双酚结构选自双酚芴,所述芳二酰结构选自TPC、IPC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三酚结构选自均苯三酚;任选地,所述TPC与IPC的摩尔比为9:1~0:1,优选9:1~1:9,尤其优选8:2、7:3、6:4、5:5、4:6、3:7、2:8、1:9;任选地,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的对数比浓粘度为0.95g/dl
‑
1.40g/dl;或者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中,所述双酚结构选自双酚芴或双酚AF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三酚结构选自均苯三酚,所述芳二酰结构选自TPC;任选地,所述双酚芴与双酚AF的摩尔比为9:1~0:10,优选9:1、8:2、7:3、6:4、5:5、4:6、3:7、2:8、1:9、0:10;任选地,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的对数比浓粘度为0.75g/dl
‑
1.51g/dl;或者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中,所述三酚结构选自均苯三酚,所述双酚结构选自双酚芴,所述芳二酰结构选自IPC、2,6
‑
萘二酰氯;任选地,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的对数比浓粘度为1.25g/dl
‑
1.50g/dl;或者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中,所述芳二酰结构选自4,4
’
联二甲酰氯、TPC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双酚结构选自双酚芴,所述三酚结构选自均苯三酚;任选地,所述4,4
’‑
联苯二甲酰氯与TPC的摩尔比为1:0~0:1、或者1:1;任选地,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的对数比浓粘度为1.05g/dl
‑
1.15g/dl。4.一种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P1:将双酚类化合物与碱和水混合,任选地加入催化剂,得到溶液2;P2:前述P1步骤所得溶液2与芳二酰类化合物的有机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得到溶液3;P3:前述P2步骤所得溶液3与三酚类化合物混合,进行反应,经后处理,得到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芳二酰类化合物选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芳二酰类化合物选自:与中的一种或多
种;和/或所述三酚类化合物包括苯三酚、萘三酚、联苯三酚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苯三酚类化合物选自与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萘三酚选自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联苯三酚为和/或所述双酚类化合物选自所述双酚类化合物选自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三酚类化合物与所述双酚类化合物投料摩尔量之比为0.01:100.00~10.00:100.00、0.01:100.00~8.00:100.00、0.01:100.00~5.00:100.00、0.05:100.00~2.00:100.00、1.00:100.00~5.00:100.00、1.00:100.00~2.00:100.00、0.01:100.00、0.10:100.00、0.50:100.00、1.00:100.00、1.50:100.00、2.00:100.00、3.00:100.00、4.00:100.00、5.00:100.00、6.00:100.00、7.00:100.00或8.00:100.00;和/或所述双酚类化合物与所述芳二酰类化合物的投料摩尔量之比为1.00:1.00~1.05:1.00;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的对数比浓粘度为0.74g/dl
‑
1.51g/dl。6.根据权利要求4
‑
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双酚类化合物选自所述芳二酰类化合物选自所述三酚类化合物选自
任选地,所述三酚类化合物摩尔量与所述芳二酰类化合物投料摩尔量之比为1.00:100.00~10.00:100.00,优选为1.00:100.00~3.00:100.00或者1.00:100.00、2.00:100.00或3.00:100.00;和/或所述双酚类化合物与所述芳二酰类化合物的投料摩尔比为1.00:1.00~1.04:1.00、1.00:1.00、1.015:1.00、1.02:1.00、1.03:1.00或1.04:1.00;任选地,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的对数比浓粘度为0.74g/dl
‑
1.25g/dl;或者所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双酚类化合物选自所述芳二酰类化合物选自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三酚类化合物选自任选地,所述与的投料摩尔比为9:1~0:1,优选9:1~1:9,尤其优选8:2、7:3、6:4、5:5、4:6、3:7、2:8、1:9;和/或所述三酚类化合物与双酚类化合物的投料摩尔比为0.01:100.00~8.00:100.00、0.01:100.00~5.00:100.00、0.05:100.00~2.00:100.00、1.00:100.00~5.00:100.00、1.00:100.00~2.00:100.00、0.01:100.00、0.10:100.00、0.50:100.00、1.00:100.00、1.50:100.00、2.00:100.00、3.00:100.00、4.00:100.00、5.00:100.00、6.00:100.00、7.00:100.00或8.00:100.00;和/或所述双酚类化合物与所述芳二酰类化合物投料摩尔比为1.00:1.00~1.05:1.00,或者1.01:1.00~1.04:1.00;任选地,所述超支化聚芳酯树脂的对数比浓粘度为0.95g/dl
‑
1.40g/dl;或者所述制备方法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才生,陈夏生,吴明俊,陈伊程,陈斌,宋琤,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聚宇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