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半预制暗柱的装配式被动房夹心错层保温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473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半预制暗柱的装配式被动房夹心错层保温墙体,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夹心保温墙及现浇暗柱。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内侧的端口均为L形,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向中间凸出的部分拼合相接形成半预制暗柱,现浇暗柱被包围在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拼合形成的空腔内。保温层的拼缝与外叶板的企口缝错位;保温层的拼缝与半预制暗柱拼缝错位。两个夹心保温墙的防水透汽膜相互搭接,防水隔汽膜相互搭接,且防水透汽膜的搭接部和防水隔汽膜的搭接部均覆盖保温层的拼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保温墙体的内叶板的端口、保温墙板企口缝、拼缝错位等构造改进,对其隔热保温、气密性能进行提高以满足被动房的保温隔热及气密性等性能要求。密性等性能要求。密性等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半预制暗柱的装配式被动房夹心错层保温墙体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装配式被动房的隔热保温技术,具体为一种包含一种带半预制暗柱的装配式被动房夹心错层保温墙体。

技术介绍

[0002]夹心保温墙板在装配式建筑中是常用的一种墙体,夹心保温墙板由内叶板、保温层、外叶板组成。在装配式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两两墙体的竖缝与现浇暗柱进行连接,一般常用做法是夹心保温墙板的保温层及外叶板长度要大于内叶板,中间的竖缝通过后期填充各种胶材进行封堵。传统的装配式夹心保温墙板在预制过程中只考虑原有装配式建筑的要求,竖缝在拼接时外叶板没有竖向企口,保温层与外叶板的拼缝在同一个位置,待装配完成后,虽然通过各种胶材进行填补,但依然很难满足被动房的严格隔热保温及良好气密性要求。竖缝处具有现浇的暗柱,具有湿作业,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皆会导致保温层的传热系数变大进而竖缝处的保温材料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半预制暗柱的装配式被动房夹心错层保温墙体,旨在对装配式夹心保温墙板进行构造改进来满足被动房的保温隔热及气密性等性能指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一种带半预制暗柱的装配式被动房夹心错层保温墙体,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夹心保温墙及包含于两个夹心保温墙之间的现浇暗柱,每个夹心保温墙由外到内均包括外叶板、保温层和内叶板, 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内侧的端口均为L形,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向中间凸出的部分拼合相接形成半预制暗柱,其中的接缝为半预制暗柱拼缝;所述现浇暗柱被包围在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拼合形成的空腔内,现浇暗柱与半预制暗柱平行,现浇暗柱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相接;两个夹心保温墙的保温层拼合相接,且在相接处形成竖向拼缝;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外叶板拼合相接,且在相接处形成竖向的企口缝;保温层的拼缝与外叶板的企口缝错位,且错开的距离为190mm~210mm;保温层的拼缝与半预制暗柱拼缝错位,且错开的距离为190mm~210mm;两个夹心保温墙的保温层在与现浇暗柱对应的位置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水隔汽膜和防水透汽膜;两个夹心保温墙的防水透汽膜相互搭接,两个夹心保温墙的防水隔汽膜相互搭接,且防水透汽膜的搭接部和防水隔汽膜的搭接部均覆盖保温层的拼缝,从而在保温层的拼缝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双层的防水隔汽膜和双层的防水透汽膜。
[0005]其中,外叶板的企口缝为两个外叶板的边缘吻合相拼形成的横截面为非直线的竖向拼缝。
[0006]对于企口缝形状进一步的优化,外叶板的企口缝的横截面的形状为S形、波浪形、齿牙形、折线形、榫卯形中任意一种。
[0007]对于隔水透汽膜铺设的进一步的优化,防水隔汽膜的左右两端分别超过现浇暗柱
与内叶板的左右两端的连接处各300mm。
[0008]对于防水透汽膜铺设的进一步的优化,防水透汽膜的左右两端分别超过现浇暗柱与内叶板的左右两端的连接处各300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内叶板的整体厚度为200mm,其中半预制暗柱的厚度为70mm。
[0010]进一步的,外叶板与内叶板的长度相等。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 通过将保温层之间的竖向拼缝与外叶板之间的企口缝进行错位设置,将保温层之间的竖向拼缝与内叶板的半预制暗柱拼缝进行错位设置,从而将现有技术中两个相邻夹心保温墙之间的竖向通缝调整为错位缝,相互遮挡保护,能有效缓解施工时的泌水渗入保温层及后续胶材浸入或开裂等不利因素,提高完成体被动房性能指标的容错率。
[0013]2) 外叶板的竖向企口缝结构形状有助于形成封闭的外保温整体。
[0014]3) 保温层之间的竖向的拼缝处存在双层的隔汽防水膜及双层透汽膜,有利于阻止施工时的泌水及后续胶才进入保温材料。
[0015]4)错位保温层可提供一定的施工自较检验能力,检验以连续平整的保温层为指标的施工效果。
[0016]5) 内叶板带有半预制暗柱的设置可以当作现场湿作业的暗柱的模板,节省外部支设模板,同时带有的半预制暗柱可以有效将湿作业过程产生的对保温材料的不利因素阻挡住,保护保温材料的使用质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横截面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0019]图2为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部)。
[0020]附图标记:
[0021]1、外叶板;2、防水透汽膜;3、保温层;4、防水隔汽膜;5、内叶板;6、现浇暗柱;1

1、外叶板的企口缝;3

3、保温层的拼缝;5

5、半预制暗柱拼缝;h. 半预制暗柱的厚度;a.保温层的拼缝与半预制暗柱拼缝错开的距离;b. 保温层的拼缝与外叶板的企口缝错开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一种带半预制暗柱的装配式被动房夹心错层保温墙体,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夹心保温墙及包含于两个夹心保温墙之间的现浇暗柱6,每个夹心保温墙由外到内均包括外叶板1、保温层3和内叶板5。 其中外叶板和内叶板为混凝土材质,防水透汽膜与防水隔汽膜为四氟乙烯聚合成的不同的高分子材料。保温层为常用的无机类和有机类及复合类的材质。
[0024]如图2所示,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5内侧的端口均为L形,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向中间凸出的部分拼合相接形成半预制暗柱,其中的接缝为半预制暗柱拼缝5

5;所述现浇暗柱6被包围在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拼合形成的空腔内,现浇暗柱6与半预制暗柱平行,现浇暗柱6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相接。本实施例中,半预制暗柱的
厚度h为70mm,内叶板5的整体厚度为200mm。
[0025]如图2所示,两个夹心保温墙的保温层3拼合相接,且在相接处形成竖向的拼缝;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外叶板1拼合相接,且在相接处形成竖向的企口缝;保温层的拼缝3

3与外叶板的企口缝1

1错开的距离b为190mm~210mm;保温层的拼缝3

3与半预制暗柱拼缝5

5错开的距离a为190mm~210mm。
[0026]如图2所示,两个夹心保温墙的保温层3在与现浇暗柱6对应的位置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水隔汽膜4和防水透汽膜2;两个夹心保温墙的防水透汽膜2相互搭接,两个夹心保温墙的防水隔汽膜4相互搭接,且防水透汽膜的搭接部和防水隔汽膜的搭接部均覆盖保温层的拼缝3

3,从而在保温层的拼缝3

3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双层的防水隔汽膜4和双层的防水透汽膜2。
[0027]为了保证效果,外叶板的企口缝1

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S形、波浪形、折线形、齿牙形、榫卯形中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为折线形。这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半预制暗柱的装配式被动房夹心错层保温墙体,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夹心保温墙及包含于两个夹心保温墙之间的现浇暗柱(6),每个夹心保温墙由外到内均包括外叶板(1)、保温层(3)和内叶板(5),其特征在于: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5)内侧的端口均为L形,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向中间凸出的部分拼合相接形成半预制暗柱,其中的接缝为半预制暗柱拼缝(5

5);所述现浇暗柱(6)被包围在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拼合形成的空腔内,现浇暗柱(6)与半预制暗柱平行,现浇暗柱(6)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相接;两个夹心保温墙的保温层(3)拼合相接,且在相接处形成竖向的拼缝;两个夹心保温墙的外叶板(1)拼合相接,且在相接处形成竖向的企口缝;保温层的拼缝(3

3)与外叶板的企口缝(1

1)错位,且错开的距离为190mm~210mm;保温层的拼缝(3

3)与半预制暗柱拼缝(5

5)错位,且错开的距离为190mm~210mm;两个夹心保温墙的保温层(3)在与现浇暗柱(6)对应的位置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水隔汽膜(4)和防水透汽膜(2);两个夹心保温墙的防水透汽膜(2)相互搭接,两个夹心保温墙的防水隔汽膜(4)相互搭接,且防水透汽膜的搭接部和防水隔汽膜的搭接部均覆盖保温层的拼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飞李振兴刘晗魏红张建斌赵泽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