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粘性伤口敷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459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粘性伤口敷贴,包括敷贴本体,敷贴本体包括基材层,基材层包括内表面与外表面,基材层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黏胶层,第一黏胶层的中间位置粘结有第一敷料层,第一敷料层外的第一黏胶层上由内至外粘结有若干个环形隔离纸,环形隔离纸靠近第一黏胶层的一侧均为光面,环形隔离纸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黏胶层,第二黏胶层上均粘结有第二敷料层;第一敷料层、第二敷料层与第一黏胶层之间还覆盖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离型纸,两个第一离型纸的相对侧之间重叠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伤口的大小调节敷料层覆盖区域的大小,这样在将敷贴贴敷后,能够提高敷料层对伤口的压迫力,以减少伤口向外的渗血量,改善伤口愈合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粘性伤口敷贴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粘性伤口敷贴。

技术介绍

[0002]自粘性伤口敷贴是一种用于伤口包扎的常见医疗耗材,在使用时,当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后,首先将敷贴上的敷料层对准伤口,然后再将敷贴贴敷在患者皮肤上即可,这样可有利于伤口愈合;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的伤口大小不一,而现有自粘性伤口敷贴上的敷料层大小不可调节,这样当敷料层远大于伤口的大小时,在将敷贴贴敷后,敷料层对伤口的压迫力不足,然后伤口仍会向外渗血而打湿敷料层,从而将会影响伤口愈合的效果,因此,现有技术中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自粘性伤口敷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粘性伤口敷贴,包括敷贴本体,所述敷贴本体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包括内表面与外表面,所述基材层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黏胶层,所述第一黏胶层的中间位置粘结有与基材层同轴线设置的第一敷料层,所述第一敷料层外的第一黏胶层上由内至外粘结有若干个与第一敷料层同轴线设置的环形隔离纸,所述环形隔离纸靠近第一黏胶层的一侧均为光面,环形隔离纸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黏胶层,所述第二黏胶层上均粘结有与环形隔离纸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敷料层,每两个相邻的第二敷料层之间相抵接,且与第一敷料层相邻的第二敷料层与第一敷料层之间也相抵接;第一敷料层、第二敷料层与第一黏胶层之间还覆盖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离型纸,两个第一离型纸的相对侧之间重叠设置。
[0006]进一步的,两个第一离型纸相对侧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第二离型纸,所述第二离型纸与基材层的边缘齐平,且第二离型纸与第一离型纸之间设置有分割线。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敷料层与第二敷料层均为壳聚糖层,且第一敷料层与第二敷料层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由医用无纺布制成。
[0009]进一步的,所述敷贴本体的水平截面为矩形,且敷贴本体的四角均设置为圆角,敷贴本体的边缘位置均开设有若干个缺口。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在现有基材层、第一黏胶层与第一敷料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若干个环形隔离纸,并在每个环形隔离纸上均设置第二黏胶层,在每层第二黏胶层上均粘结第二敷料层,在使用时,由于环形隔离纸靠近第一黏胶层的一侧为光面,即可将环形隔离纸从基材层上拆下,从而可根据伤口的大小调节敷料层覆盖区域的大小,这样在将敷贴贴敷后,能够提高敷料层对伤口的压迫力,以减少伤口向外的渗血量,改善伤口愈合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4]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环形隔离纸;2、第二黏胶层;3、第二敷料层;4、基材层;5、第一黏胶层;6、第一敷料层;7、第一离型纸;8、第二离型纸;81、分割线;9、缺口;10、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粘性伤口敷贴,包括敷贴本体,敷贴本体包括基材层4,基材层4包括内表面与外表面,与现有技术相同,基材层4由医用无纺布制成;基材层4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黏胶层5,第一黏胶层5的中间位置粘结有与基材层4同轴线设置的第一敷料层6,具体的,基材层4、第一黏胶层5与第一敷料层6均为现有技术;第一敷料层6外的第一黏胶层5上由内至外粘结有若干个与第一敷料层6同轴线设置的环形隔离纸1,环形隔离纸1靠近第一黏胶层5的一侧均为光面,即环形隔离纸1可从基材层4上拆下;环形隔离纸1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黏胶层2,第二黏胶层2上均粘结有与环形隔离纸1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敷料层3,每两个相邻的第二敷料层3之间相抵接,且与第一敷料层6相邻的第二敷料层3与第一敷料层6之间也相抵接,即若干个第二敷料层3与第一敷料层6之间可形成敷料层的覆盖区域,在使用时,由于环形隔离纸1靠近第一黏胶层5的一侧为光面,即可将环形隔离纸1从基材层4上拆下,从而可根据伤口的大小调节敷料层覆盖区域的大小,这样在将敷贴贴敷后,能够提高敷料层对伤口的压迫力,以减少伤口向外的渗血量,改善伤口愈合的效果;此外,第一敷料层6、第二敷料层3与第一黏胶层5之间还覆盖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离型纸7,两个第一离型纸7的相对侧之间重叠设置,具体的,在使用时,将两个第一离型纸7撕下后,可根据伤口的大小调节敷料层覆盖区域的大小,然后将调节好覆盖区域的敷料层对准患者的伤口,并将基材层4通过第一黏胶层5贴敷在患者皮肤上。
[0018]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将第一离型纸7撕下后,通常是手持敷贴两侧将敷料层对准患者的伤口,此时,位于敷贴两侧的第一黏胶层5将黏在贴敷人员的手上,从而不便于将敷料层对准患者的伤口,后续也不便于将敷贴进行贴敷,因此,如图1与图2所示,两个第一离型纸7相对侧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第二离型纸8,第二离型纸8与基材层4的边缘齐平,且第二离型纸8与第一离型纸7之间设置有分割线81,具体的,在使用时,由于第二离型纸8与第一离型纸7之间设置有分割线81,这样在将第一离型纸7撕下后,第二离型纸8会留在敷贴的两侧,从而可便于贴敷人员将敷料层对准患者的伤口;其次,在撕下第二离型纸8后,便可将敷贴两侧贴敷在患者皮肤上,从而也便于后续将敷贴进行贴敷。
[0019]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敷料层6与第二敷料层3均为壳聚糖层,且第一敷料层6与第二敷料层3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0,具体的,在现有技术中,壳聚糖层具有止血凝血和抑制细菌繁殖的效果,从而能够加快伤口愈合。
[0020]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敷贴本体的水平截面为矩形,且敷贴本体的四角均设置为圆角,敷贴本体的边缘位置均开设有若干个缺口9,具体的,通过将敷贴本体四角均设置为
圆角,且在敷贴本体边缘位置均开设缺口9,从而能够使敷贴的边缘位置在患者皮肤上更加贴敷,防止翘边。
[00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粘性伤口敷贴,包括敷贴本体,所述敷贴本体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包括内表面与外表面,所述基材层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黏胶层,所述第一黏胶层的中间位置粘结有与基材层同轴线设置的第一敷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敷料层外的第一黏胶层上由内至外粘结有若干个与第一敷料层同轴线设置的环形隔离纸,所述环形隔离纸靠近第一黏胶层的一侧均为光面,环形隔离纸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黏胶层,所述第二黏胶层上均粘结有与环形隔离纸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敷料层,每两个相邻的第二敷料层之间相抵接,且与第一敷料层相邻的第二敷料层与第一敷料层之间也相抵接;第一敷料层、第二敷料层与第一黏胶层之间还覆盖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离型纸,两个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永飞靳贵云户源王鑫李胜明李淑利李旭贾西朋李建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仓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