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含尘浓度调整供给电压的节能型双向静电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4424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含尘浓度调整供给电压的节能型双向静电集尘装置是涉及通过探测含尘浓度的含尘浓度传感器部来主动调整供给电压,从而在保持集尘性能的同时节省能源的双向静电集尘装置,其是带电部和集尘部分离的二级式双向静电集尘装置,其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次侧含尘浓度传感器部,其位于双向静电集尘块的第一次侧,测定流入的空气的含尘浓度,所述双向静电集尘块由包含过滤器壳体、第一次侧带电部、第二次侧带电部以及集尘部的双向静电集尘模块构成;第二次侧含尘浓度传感器部,其位于所述双向静电集尘块的第二次侧,测定流入的空气的含尘浓度,运行控制盘接收由所述第一次侧含尘浓度传感器部和所述第二次侧含尘浓度传感器部输出的信号并基于此控制所述高电压供给机构的供给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如上所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具有如下效果:通过以能够充分维持集尘效率的电压来供给电流,由此防止由于以过度高的电压来供给电流而造成的不必要的耗能,从而实现节能;能够通过基于含尘浓度主动地调整高电压供给机构的供给电压,从而提高能源效率;能够通过双向静电集尘块以及双向静电集尘模块的运行状态以及集尘效率状态来实时进行监测。进行监测。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基于含尘浓度调整供给电压的节能型双向静电集尘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静电集尘装置,其是在公众使用的大型设施或地铁通风口等需要通风的场所通过静电集尘方式从双向收集包括超微尘在内的各种大气污染物等的双向静电集尘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探测含尘浓度的含尘浓度传感器部来主动调整供给电压,从而在保持集尘性能的同时节省能源的双向静电集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简单说明通常所说的静电集尘装置(ESP)的静电集尘机理,静电集尘装置(ESP)按照如下机理工作:使被污染的气体中含有的、作为收集对象的灰尘、粉尘或水分微粒带电,库仑力(静电力)作用在带电的收集对象上,由此使带电的收集对象吸附到集尘电极方向而被收集。
[0003]利用这种机理的静电集尘装置如用于说明静电集尘装置的集尘机理的图1所示,产生电晕放电的放电极10从高电压手段(PS)通过11000伏特以上的高的直流电压接收电荷,通过像这样的高的电压来施加的电荷被充电到所述放电极10中,从而通过电晕放电来放电,以形成带电区域A2。
[0004]此时,从外部流入的如被污染的空气中包含的粉尘、灰尘或水分等作为收集对象的微粒1处于电中性的状态,当处于中性状态的微粒1进入到所述带电区域A2时,因在中性的状态下与带负离子的气体分子碰撞或被吸附,从而变成处于负性状态的带电的微粒2。
[0005]简单说明被污染的空气中包含的作为收集对象的微粒1被带电的机理,通过电晕放电在放电极10周围形成强的电场区域A1,这种强的电场区域A1加速周围气体中存在的自由电子,被加速的自由电子快速移动,与其他气体分子碰撞,就这样,与加速的自由电子碰撞的气体分子再释放出一个自由电子,从而变成正离子。
[0006]由此形成的自由电子在离开电场区域A1时,由于电场减弱,因此移动速度急剧下降,最终以不能使气体分子离子化的速度与气体分子碰撞,从而被吸附在气体分子的表面上,从而形成带负离子的气体分子。
[0007]像这样,带负离子的气体分子与经由带电区域A2的微粒1碰撞或被吸附,从而使微粒1带电并产生带电的微粒2。
[0008]与此同时,在与放电极10以预定的距离隔开的多个并排的接地的板状的集尘电极30、30

1和所述集尘电极30、30

1之间形成连接于高电压供给机构的板状的电压板20,使得两侧的集尘电极30、30

1通过静电感应和静电放电而带正电(+)。
[0009]因此,在电压板20和集尘电极30之间形成电场,流入所述电场的带电的微粒2与所述集尘电极30产生引力,而与所述电压板20产生斥力,从而使带电的微粒聚积到所述集尘电极30而被吸附。
[0010]像这样,被聚积并吸附到接地的集尘电极30的被收集的微粒3失去电荷,从而变成电中性的微粒。
[0011]此时,所述斥力和引力是根据库仑(Coulomb)定律而产生的力,在这里省略其详细
说明。
[0012]利用这种静电集尘机理的静电集尘装置通常分为一级式和二级式,一级式被称为科特雷尔(Cottrell)集尘器,是将包括放电极的放电部和集尘部设为一体的集尘器,并且目前普遍作为防止大气污染的机构而使用。
[0013]科特雷尔集尘器通常在30,000V至100,000V之间运转,并且结构简单,集尘性能优秀,因此作为防止各种工业厂房中产生的液态和固态颗粒的排放的工业用防止灰尘排放装置而被广泛应用。
[0014]但是,这种一级式静电集尘装置由于重复地带电和集尘,因此虽然在防止再飞散上有效,但存在产生反电离化现象的问题,并且还存在必须向集尘电极施加高电压,当集尘电极放电时,丧失集尘能力的问题。
[0015]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当在集尘电极上收集有灰尘而形成约8mm至12.7mm厚度的灰尘层时,必须敲击(Rapping)被收集的所述灰尘,才能持续保持集尘能力,因此需要添加洒水装置或能够施加机械冲击或振动的锤击装置等。
[0016]如果不进行敲击,就会出现如下问题:出现反电离化现象,从而使带电的灰尘中和,大幅降低集尘性能,并且收集的灰尘被中和而再次飞散。
[0017]所述二级式静电集尘装置是单独形成有包括放电极的放电部和集尘部的静电集尘装置,通过放电部的放电极和集尘部的集尘电极的电压差而形成电场,当带电的颗粒经由所述放电部而流入所述电场内时,将带电的颗粒聚积到所述集尘部的集尘电极而收集。
[0018]这种二级式静电集尘装置由于放电部、集尘部和电场分离,因此主要用于含尘浓度较低的废气处理上。
[0019]此外,二级式静电集尘装置虽然具有不会产生反电离化的优点,但存在将再次飞散的灰尘直接排放的问题,还存在结构相对复杂的问题。
[0020]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一级式静电过滤系统和二级式静电过滤系统的问题,作为现有技术而公开有申请号10

2005

0127542号“利用感应电压的静电集尘装置”。
[0021]上述现有技术的特征在于,由与锯子相同的形状的凸起型放电电极替代了放电电极,从而增加了机械强度,并且形成了相对宽的带电区域。
[0022]另外,作为现有技术而公开有申请号10

2011

0092484号“利用多交叉针离子发生器的双向感应电压静电过滤器”。
[0023]如图示于图2的作为现有技术的申请号10

2011

0092484号“利用多交叉针离子发生器的双向感应电压静电过滤器”的摘要附图所示,上述现有技术涉及一种感应电压静电过滤器,其技术特征在于,现有的感应电压静电过滤器的集尘性能在15,000伏特(V)下运行时,发挥约95%至96%的集尘效率,但是通过将凸起型放电电极的结构改善为增加侧面凸起的结构,以此解决因其结构而无法发挥更高的集尘效率的问题,因此,较现有的凸起型放电电极,增加了产生电晕放电的电晕区域以及对集尘对象产生荷电的带电区域,从而相对增加了集尘装置的集尘效率,并且通过将由这种放电电极构成的放电部设置在集尘部的两端,从而能够实现双向集尘,感应电压静电过滤器包括以下而构成:过滤器壳体,其朝向被污染的空气流通的方向开放,两侧侧面封闭,以便在其内部提供设置空间;第一次侧放电部,其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壳体的流通的方向的一侧,并且由一个以上的多交叉针离子发生器构成,所述多交叉针离子发生器为了连接于高压供给机构而通过电晕放电使微粒带电,
从而沿着长度方向以具有预定的长度的锯子形状形成有多个凸起,在两侧面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产生电晕放电的多个侧面凸起;第二次侧放电部,其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壳体的流通的方向的另一侧,并且由一个以上的多交叉针离子发生器构成,所述多交叉针离子发生器为了连接于高压供给机构而通过电晕放电使微粒带电,从而沿着长度方向以具有预定的长度的锯子形状形成有多个凸起,在两侧面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产生电晕放电的多个侧面凸起;以及集尘部,其位于所述第一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基于含尘浓度调整供给电压的节能型双向静电集尘装置,其是包括以下的双向静电集尘装置:高电压供给机构,其以高电压供给电流;双向静电集尘模块,其是通过所述高电压供给机构以高电压来接收电流的供给的带电部和集尘部彼此分离的双向静电集尘模块,并且所述双向静电集尘模块的带电部设置在空气双向流通的集尘部的两侧;双向静电集尘块,其由多个所述双向静电集尘模块组装而成;运行控制盘,其控制高电压供给机构对所述双向静电集尘模块的供给电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静电集尘模块包括:过滤器壳体,其朝向污染空气流通的方向开放,两侧侧面封闭,以便在其内部提供设置空间;第一次侧带电部,其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壳体的流通的方向的一侧,包括多个连接于所述高电压供给机构而产生电晕放电的离子发生器,从而形成第一次侧带电区域;第二次侧带电部,其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壳体的流通的方向的另一侧,包括多个连接于所述高电压供给机构而产生电晕放电的离子发生器,从而形成第二次侧带电区域;以及集尘部,其位于所述第一次侧带电部和所述第二次侧带电部之间,所述集尘部包括:集尘电极,其通过连续地设置有接地并平行的金属板,从而收集带电的微粒;电压板,其设置在所述集尘电极的金属板之间,且连接于所述高电压供给机构,以形成电场,所述双向静电集尘模块还包括:第一次侧含尘浓度传感器部,其位于所述双向静电集尘块的第一次侧,测定流入的空气的含尘浓度;第二次侧含尘浓度传感器部,其位于所述双向静电集尘块的第二次侧,测定流入的空气的含尘浓度,所述运行控制盘接收由所述第一次侧含尘浓度传感器部和所述第二次侧含尘浓度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周植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RITCO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