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423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涉及交直流转换领域,该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包括:直流模块,用于存储或供给直流电;第一转换模块,用于将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第二转换模块,将第二转换模块输入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供给直流模块;第二转换模块,用于将第一转换模块输入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出给直流转交流模块,将交流转直流模块输入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第一转换模块;直流转交流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交流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双向变换电路拓扑,将会为中、小功率的新能源产品在变换电路上节约1/3左右的成本,且器件较少,结构简单,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场应用前景。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直流转换领域,具体是一种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和风能储能作为目前最有价值的新型能源,正被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和看好,其中的直流电和交流电双向变换技术作为储能的核心技术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研究院和企业的重视、开发和研究。
[0003]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目前典型的是三个全桥变换电路,但在中小功率应用中存在电路成本高控制复杂等弊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包括:
[0007]直流模块,用于存储或供给直流电;
[0008]第一转换模块,用于将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第二转换模块,将第二转换模块输入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供给直流模块;
[0009]第二转换模块,用于将第一转换模块输入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出给直流转交流模块,将交流转直流模块输入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第一转换模块;
[0010]直流转交流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交流模块;
[0011]交流转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出给第二转换模块;
[0012]交流模块,用于引入或输出交流电;
[0013]直流模块连接第一转换模块,第一转换模块连接第二转换模块,第二转换模块连接直流转交流模块、交流转直流模块,直流转交流模块连接交流模块,交流模块连接交流转直流模块。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直流模块包括直流电源DC1。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转换模块包括MOS管Q1、MOS管Q2、变压器T1,MOS管Q1的S极连接MOS管Q2的S极、直流电源DC1的负极,MOS管Q1的D极连接变压器T1的第一端,变压器T1的第二端连接直流电源DC1的正极,变压器T1的第三端连接MOS管Q2的D极,变压器T1的第四端连接第二转换模块,变压器T1的第五端连接公共点A。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二转换模块包括MOS管Q3、MOS管Q4、电容C1、电容C2,MOS管Q3的S极连接MOS管Q4的D极、第一转换模块,MOS管Q3的D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直流转交流模块、交流转直流模块,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公共点A,MOS管Q4的S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直流转交流模块、交流转直流模块、公共点B,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公共点A。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直流转交流模块包括MOS管Q5、MOS管Q6、MOS管Q7、
MOS管Q8、电感L2、电感L3、电容C5,MOS管Q5的D极连接MOS管Q7的D极、第二转换模块,MOS管Q5的S极连接MOS管Q6的D极、电感L3的一端,MOS管Q6的S极连接公共点B,MOS管Q7的S极连接电感L2的一端、MOS管Q8的D极,MOS管Q8的S极连接公共点B,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的一端、交流模块,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交流模块。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MOS管由三极管代替。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交流转直流模块包括整流器D1,整流器D1的第一端、第三端连接交流模块,整流器D1的第二端连接公共点B,整流器D1的第四端连接第二转换模块。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双向变换电路拓扑,将会为中、小功率的新能源产品在变换电路上节约1/3左右的成本,且器件较少,结构简单,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的电路图。
[0022]图2为一种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在储能产品C300中的应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一种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包括:
[0025]直流模块,用于存储或供给直流电;
[0026]第一转换模块,用于将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第二转换模块,将第二转换模块输入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供给直流模块;
[0027]第二转换模块,用于将第一转换模块输入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出给直流转交流模块,将交流转直流模块输入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第一转换模块;
[0028]直流转交流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交流模块;
[0029]交流转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出给第二转换模块;
[0030]交流模块,用于引入或输出交流电;
[0031]直流模块连接第一转换模块,第一转换模块连接第二转换模块,第二转换模块连接直流转交流模块、交流转直流模块,直流转交流模块连接交流模块,交流模块连接交流转直流模块。
[0032]在具体实施例中:MOS管Q1、Q2组成推挽电路,在直流(DC)向交流(AC)变换过程中将直流电源DC1转换成交流,MOS管Q3、Q4的体二极管进行倍压整流在电容C1、C2两端产生直流电压DC2,MOS管Q5到Q8将直流电压DC2调制成交流电ACOUT输出。
[0033]在交流向直流变换过程中,整流器D1将交流电压ACIN输入倍压整流成直流电压DC2,MOS管Q3、Q4组成半桥电路将直流电压DC2转换成交流电通过变压器T1及MOS管Q1、Q2的体二极管生成直流电对直流电源DC1充电。
[0034]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直流模块包括直流电源DC1。
[0035]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第一转换模块包括MOS管Q1、MOS管Q2、变压器T1,MOS管Q1的S极连接MOS管Q2的S极、直流电源DC1的负极,MOS管Q1的D极连接变压器T1的第一端,变压器T1的第二端连接直流电源DC1的正极,变压器T1的第三端连接MOS管Q2的D极,变压器T1的第四端连接第二转换模块,变压器T1的第五端连接公共点A。
[0036]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第二转换模块包括MOS管Q3、MOS管Q4、电容C1、电容C2,MOS管Q3的S极连接MOS管Q4的D极、第一转换模块,MOS管Q3的D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直流转交流模块、交流转直流模块,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公共点A,MOS管Q4的S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直流转交流模块、交流转直流模块、公共点B,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公共点A。
[0037]直流转交流时,通过控制MOS管Q1、Q2的导通状况,使得在变压器T1的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三端形成电流,形成回路直流电源DC1正极、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包括:直流模块,用于存储或供给直流电;第一转换模块,用于将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第二转换模块,将第二转换模块输入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供给直流模块;第二转换模块,用于将第一转换模块输入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出给直流转交流模块,将交流转直流模块输入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第一转换模块;直流转交流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交流模块;交流转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出给第二转换模块;交流模块,用于引入或输出交流电;直流模块连接第一转换模块,第一转换模块连接第二转换模块,第二转换模块连接直流转交流模块、交流转直流模块,直流转交流模块连接交流模块,交流模块连接交流转直流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模块包括直流电源DC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型双向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转换模块包括MOS管Q1、MOS管Q2、变压器T1,MOS管Q1的S极连接MOS管Q2的S极、直流电源DC1的负极,MOS管Q1的D极连接变压器T1的第一端,变压器T1的第二端连接直流电源DC1的正极,变压器T1的第三端连接MOS管Q2的D极,变压器T1的第四端连接第二转换模块,变压器T1的第五端连接公共点A。4.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金中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汇宗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