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器械加工用冲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85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加工用冲压设备,属于冲压设备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座,顶座上安装有气缸,还包括:防卡机构,防卡机构包括与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顶板,顶板上均匀滑动连接有固定板,两组固定板均与顶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两组第一气囊之间设置有冲压头,冲压头与顶板固定连接;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冲压座,冲压座的顶部开设有冲压槽,冲压槽位于冲压头的正下方,冲压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可以实现避免工件发生形变卡在磨具上,而且可避免人工取下导致工件变形出现变形的情况,进而可有效的避免出现增加成本并降低工作效率的情况。情况。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器械加工用冲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加工用冲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监测人体疾病或改变人体生理结构的设备、仪器、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医疗器械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医用影像设备、手术器械、治疗设备、康复设备、诊断试剂、消毒设备等等,医疗器械加工冲压是指将医疗器械所需的金属材料通过冲压工艺进行成型加工的过程,冲压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方式,通过将金属板材放置在冲床上,利用冲压模具对金属进行压力加工,使其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0003]现有的医疗器械零件的冲压装置通常是采用直接碰撞冲压,这样对加工医疗器械零件的耗损率比较高,而且在碰撞冲压时,零件和冲压模具的相互作用力很大,容易引起模具冲压偏移,冲压过程中产生的高速飞溅的碎屑也容易威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安全系数低,很少能做到冲压的同时防止位移且对飞溅的碎屑进行防护的效果。
[0004]授权公告号:CN2132564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零件加工用冲压装置,通过螺纹杆带动的夹持块对下模具进行限位固定,通过上模具下压时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将推块以及挡板向内侧推动,完成对冲压时飞溅碎屑的防护,操作简单,防护效果明显。
[0005]针对于上述问题,现有专利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是在冲压过程中通过液压气缸带动上模具向下移动,与下模具的配合完成冲压,但是冲压后的工件会发生形变,从而容易导致卡在模具上,人工在取下较为麻烦,而且冲压后的工件温度会升高,人工通过工具取的过程中极容易导致工件变形,从而导致工件无法再加工使用,浪费成本而且降低工作效率。
[0006]为此,提出一种医疗器械加工用冲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加工用冲压设备,可以实现避免工件发生形变卡在磨具上,而且可避免人工取下导致工件变形出现变形的情况,进而可有效的避免出现增加成本并降低工作效率的情况。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医疗器械加工用冲压设备,其设备占地面积约2平方米,其中长为2米,宽为1米,高为2米,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座,顶座上安装有气缸,还包括:防卡机构,防卡机构包括与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顶板,顶板上均匀滑动连接有固定板,两组固定板均与顶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两组第一气囊之间设置有冲压头,冲压头与顶板固定连接;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冲压座,冲压座的顶部开设有冲压槽,冲压槽位于冲压头的正下方,冲压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底端与冲压槽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第一弹簧内设置有第二气囊,第二气囊与活动板的底部和冲压槽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第二气囊的出气端与冲压槽的内腔相连通,第二气囊的吸气端固定连接有吸气管,吸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冲压座与外界相连通,活动板上均匀开设有排气口。
[0011]进一步地,冲压座内开设有冷却腔,活动板内开设有循环孔,循环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贯穿冲压座与冷却腔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循环孔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第二软管的另一端贯穿冲压座与冷却腔的内腔顶壁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冷却腔内滑动连接有压板,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形杆,U形杆的另一端贯穿冲压座与活动板固定连接,冲压座上开设有与U形杆相适配的滑槽。
[0013]进一步地,两组固定板内均开设有增压腔,两组第一气囊的出气端均与相邻增压腔的内腔相连通,两组固定板内均开设有固定腔,两组固定腔靠近冲压头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喷头,两组增压腔的内腔底壁一侧均开设有排气孔,两组排气孔均与相邻固定腔的内腔相连通。
[0014]进一步地,两组增压腔的内腔均滑动连接有推板,两组推板与相邻增压腔的内腔侧壁之间均安装有第二弹簧。
[0015]进一步地,两组固定板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吹气孔,各组吹气孔均与相邻固定腔的内腔相连通。
[0016]进一步地,各组吹气孔均为斜形设置。
[0017]进一步地,两组固定板的底部均匀滚动安装有滚珠。
[0018]进一步地,第二气囊的外侧均匀设置有支撑柱,各组支撑柱均与冲压槽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
[00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方案通过第一气囊与固定板的配合可对工件进行预固定,并可防止冲压后的工件卡在冲压头上,通过第二气囊和第一弹簧的配合,可有效的防止冲压后的工件卡在冲压槽内,并避免人工取下导致工件变形的情况。
[0020](2)本方案第二气囊的出气端向冲压槽的内腔进行排气,气体通过排气口排入工件与活动板之间,可实现对工件进行降温,同时增大冲压槽内的压强并便于后续推动活动板防止工件卡在冲压槽内,可有效的提高工件的质量。
[0021](3)本方案通过对循环孔内的冷水进行更换,可有效的提高对活动板的降温效果,从而可避免冲压后的工件热量无法及时分散或冷却,进而导致工件的尺寸误差、表面质量的问题。
[0022](4)本方案通过喷头对工件的顶部进行吹风,可使得对工件顶部待冲压的位置进行清理,防止出现毛刺杂质,可有效的防止冲压过程中损伤工件的表面。
[0023](5)本方案通过增大增压腔内的压强,可有效的延长固定腔的排气时间,起到延长吹气时间的作用,从而可有效的提高清理效果,并提高吹气孔对冲压后的工件表面进行吹风降温的效率。
[0024](6)本方案通过滚珠的设置,可有效的减小摩擦,并有效的防止摩擦导致工件表面出现磨损的情况,从而可有效的避免摩擦会再次增加工件热量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三维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仰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活动板的三维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中局部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中A部结构放大图。
[0026]图中标号说明:1、底座;2、顶座;3、顶板;4、冲压头;5、气缸;6、冲压座;7、冲压槽;8、第一气囊;9、固定板;10、增压腔;11、推板;12、第二弹簧;13、排气孔;14、固定腔;15、滚珠;16、吹气孔;17、喷头;18、活动板;19、第二气囊;20、第一弹簧;21、排气口;22、循环孔;23、支撑柱;24、吸气管;25、冷却腔;26、压板;27、第一软管;28、第二软管;29、U形杆;3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医疗器械加工用冲压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座2,顶座2上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器械加工用冲压设备,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座(2),所述顶座(2)上安装有气缸(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卡机构,所述防卡机构包括与所述气缸(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顶板(3),所述顶板(3)上均匀滑动连接有固定板(9),两组所述固定板(9)均与所述顶板(3)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8),两组所述第一气囊(8)之间设置有冲压头(4),所述冲压头(4)与所述顶板(3)固定连接;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冲压座(6),所述冲压座(6)的顶部开设有冲压槽(7),所述冲压槽(7)位于所述冲压头(4)的正下方,所述冲压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动板(18),所述活动板(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弹簧(20)的底端与所述冲压槽(7)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器械加工用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20)内设置有第二气囊(19),所述第二气囊(19)与所述活动板(18)的底部和所述冲压槽(7)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囊(19)的出气端与所述冲压槽(7)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气囊(19)的吸气端固定连接有吸气管(24),所述吸气管(24)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压座(6)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活动板(18)上均匀开设有排气口(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器械加工用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座(6)内开设有冷却腔(25),所述活动板(18)内开设有循环孔(22),所述循环孔(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27),所述第一软管(27)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压座(6)与所述冷却腔(25)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循环孔(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28),所述第二软管(28)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压座(6)与所述冷却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孙祺龚文斌王慧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