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覃雪明专利>正文

一种气囊控压结构的止血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758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气囊控压结构的止血贴,包括止血贴机构,还包括:充气机构和消毒机构,所述充气机构的侧面与止血贴机构的侧唛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消毒机构的侧面与止血贴机构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粘贴带与皮肤接触粘贴,将止血贴固定在伤口上,手指挤压第一囊袋使第一囊袋内部的第二囊袋破裂,从而使第二囊袋内的醋酸与第一囊袋内的小苏打接触并发生反应,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第一导气管输送到压力气囊,使压力气囊膨胀,从而使止血棉挤压伤口,对伤口进行止血,操作简单同时适用身体各个位置,一次性用品,不需要反复消毒操作避免伤口感染,有利于提高止血贴的实用性和操作时的效率。的效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控压结构的止血贴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囊控压结构的止血贴。

技术介绍

[0002]止血带止血是用于四肢大出血急救时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它通过压迫血管阻断血行来达到止血目的,避免伤者出现出血过多,方便对伤者进行抢救,避免出现危险,传统的一个结构是跟水银式量血压计差不多的设备其结构:一个是扎带,以及藏在扎带里面的气囊,以及在气囊外面通过导管连接,有鼓气囊(血压计的结构)。
[0003]现有技术不足:但是传统的一个止血带有很大的弊端:其一只能够束缚手臂,或者说是腿部上;请比如腹部等一些位置没法用扎带固定;其二设备需要进行组装,由于不是一次性的,因此消毒上面也存在一个重大的问题;其三,由于止血带的话,大多数出现在急救场景,因此其止血的用具应该是越简单越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囊控压结构的止血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囊控压结构的止血贴,包括止血贴机构,还包括:充气机构和消毒机构,所述充气机构的侧面与止血贴机构的侧唛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消毒机构的侧面与止血贴机构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止血贴机构包括止血贴主体,所述止血贴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止血棉,所述止血贴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粘贴带,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压力气囊,所述压力气囊的侧面与止血棉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力气囊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囊袋,所述第一囊袋的侧面与止血贴主体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囊袋的内部装有小苏打,所述第一囊袋的内部设有第二囊袋,所述第二囊袋的内部装有醋酸,将止血棉对伤口位置,并通过粘贴带与皮肤接触粘贴,将止血贴固定在伤口上,通过手指挤压第一囊袋使第一囊袋内部的第二囊袋破裂,从而使第二囊袋内的醋酸与第一囊袋内的小苏打接触并发生反应,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第一导气管输送到压力气囊,使压力气囊膨胀,将止血棉撑开,从而使止血棉挤压伤口,对伤口进行止血,操作简单,实现一次性用代替传统反复使用产品,避免反复消毒,出现的消毒不彻底,提高止血贴的安全。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囊袋使用耐腐蚀薄膜制作,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膜。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囊袋设有六个,六个所述第一囊袋内的醋酸和小苏打含量依次递增,所述止血贴主体的顶端对应第一囊袋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标识。
[0008]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气囊的顶端固定开设有凹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消毒机构包括第三囊袋,所述第三囊袋的侧面与止血贴主体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囊袋内装有消毒药水,所述第三囊袋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导管,所
述导管的末端伸入止血棉的内部,所述止血贴主体的顶端对应第三囊袋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标识。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止血棉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杀菌层,所述杀菌层使用竹炭纤维制作。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将止血棉对伤口位置,并通过粘贴带与皮肤接触粘贴,将止血贴固定在伤口上,手指挤压第一囊袋使第一囊袋内部的第二囊袋破裂,从而使第二囊袋内的醋酸与第一囊袋内的小苏打接触并发生反应,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第一导气管输送到压力气囊,使压力气囊膨胀,将止血棉撑开,从而使止血棉挤压伤口,对伤口进行止血,操作简单同时适用身体各个位置,一次性用品,不需要反复消毒操作避免伤口感染,有利于提高止血贴的实用性和操作时的效率,同时避免伤口感染提高其安全性。
[0013]2.本技术通过第一标识方便确定第一囊袋的位置,方便对第一囊袋进行挤压,操作方便,并根据第一标识上的标号,确定相应第一囊袋内的醋酸和小苏打含量,从而合理控制充入压力气囊内的气体数量,从而控制止血贴对伤口的压力,确保起到止血效果的同时,避免对伤口压力过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避免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止血贴机构的顶端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充气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囊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消毒机构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止血贴机构的底端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为:1、止血贴机构;101、止血贴主体;102、止血棉;103、粘贴带;104、杀菌层;2、充气机构;201、压力气囊;202、第一导气管;203、第一囊袋;204、第二囊袋;205、第一标识;206、凹槽;207、过滤膜;3、消毒机构;301、第二标识;302、第三囊袋;303、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气囊控压结构的止血贴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参照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囊控压结构的止血贴,包括止血贴机构1,还包括:充气机构2和消毒机构3,充气机构2的侧面与止血贴机构1的侧唛内壁固定连接,消毒机构3的侧面与止血贴机构1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止血贴机构1包括止血贴主体101,止血贴主体1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止血棉102,止血贴主体1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粘贴带103,充气机构2包括压力气囊201,压力气囊201的侧面与止血棉102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压力气囊20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202,第一导气管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囊袋203,第一囊袋203的侧面与止血贴主体101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囊袋203的内部装
有小苏打,第一囊袋203的内部设有第二囊袋204,第二囊袋204的内部装有醋酸,取出止血贴,将止血棉102对伤口位置,并通过粘贴带103与皮肤接触粘贴,将止血贴固定在伤口上,通过手指挤压第一囊袋203使第一囊袋203内部的第二囊袋204破裂,从而使第二囊袋204内的醋酸与第一囊袋203内的小苏打接触并发生反应,两者的反应方程式是:NaHCO3+CH3COOH=CH3COONa+CO2+H2O,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第一导气管202输送到压力气囊201,使压力气囊201膨胀,将止血棉102撑开,从而使止血棉102挤压伤口,对伤口进行止血。
[0023]其中,第二囊袋204使用耐腐蚀薄膜制作,第一导气管202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膜207,耐腐蚀薄膜制作第二囊袋204方便挤压时破裂,同时防止醋酸对第二囊袋204进行腐蚀造成泄漏,同时过滤膜207对第一导气管202进行过滤,只允许气体通过第一导气管202进入压力气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控压结构的止血贴,包括止血贴机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气机构(2)和消毒机构(3),所述充气机构(2)的侧面与止血贴机构(1)的侧唛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消毒机构(3)的侧面与止血贴机构(1)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止血贴机构(1)包括止血贴主体(101),所述止血贴主体(1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止血棉(102),所述止血贴主体(1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粘贴带(103),所述充气机构(2)包括压力气囊(201),所述压力气囊(201)的侧面与止血棉(102)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力气囊(20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202),所述第一导气管(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囊袋(203),所述第一囊袋(203)的侧面与止血贴主体(101)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囊袋(203)的内部装有小苏打,所述第一囊袋(203)的内部设有第二囊袋(204),所述第二囊袋(204)的内部装有醋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控压结构的止血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囊袋(204)使用耐腐蚀薄膜制作,所述第一导气管(202)的侧面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雪明
申请(专利权)人:覃雪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