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驳船上旋挖桩机的复合钻头精确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钻头
,具体为一种用于驳船上旋挖桩机的复合钻头精确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钻孔灌注桩在我国的基础设施领域中应用广泛,在内陆、内河的各类项目基础中常被采用,主要工艺有冲孔灌注桩、旋挖灌注桩等。钻孔灌注桩具有承载力大、施工快、造价省的优点,也已基本适应深水基础施工的要求。
[0003]我国海岸线长,沿海众多岛屿具有开发价值,在沿海修建更大规模的码头及跨海大桥势在必行,相应的将面临的海况、地质条件等也更为复杂;尤其我国跨海大桥的建设刚刚起步,对海上基础施工的实践尚未成熟,在建项目也较少;因此,钻孔灌注桩基础又面临新的挑战,即海上、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
[0004]传统水上灌注桩施工工艺基本为搭设钢平台施工,但受海洋潮汐和大风大浪所产生的高水位影响及大的水平力给施工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加大了施工难度;沿海地区台风气候给海上施工造成短期性和不确定性,同样给施工造成困难。以上因素确定了海上钻孔灌注桩施工比其他条件下进行钻孔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驳船上旋挖桩机的复合钻头精确定位装置,包括外护筒直径筒钻(1)和安装在外护筒直径筒钻(1)顶部的用于与旋挖桩机输出端连接的连接机构(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护筒直径筒钻(1)内部的小直径筒钻(2),且二者组成筒中筒的结构,其中外护筒直径筒钻(1)包括外筒体(11),小直径筒钻(2)包括设置在外筒体(11)内部的内筒体(21),所述外筒体(11)和内筒体(21)的底部分别焊接有多个呈圆周分布外筒钻头(13)和内筒钻头(22);设置在内筒体(21)内部的位置调整机构(4)和安装在位置调整机构(4)下方的位置衡量机构(5),所述位置调整机构(4)包括转动连接在内筒体(21)内部的安装圆板(41),所述安装圆板(41)上设置有第一位移单元(42)和第二位移单元(43),其中第一位移单元(42)和第二位移单元(43)分别用于带动位置衡量机构(5)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动;所述位置衡量机构(5)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推动单元(51)和第二推动单元(52),其中第二推动单元(52)包括壳体(520)和固定连接在其顶部的封盖,壳体(520)的内部转动设置有齿轮(521),且齿轮(521)同时啮合有四个呈圆周分布的齿条(522),壳体(520)的四个侧壁上开设有便于齿条(522)贯穿的贯穿孔;所述第一推动单元(51)的尺寸小于第二推动单元(52)的尺寸,第一推动单元(51)的结构与第二推动单元(52)的结构相同,第一推动单元(51)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54),驱动电机(5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55),驱动轴(55)从上至下延伸且贯穿壳体(520)的底部后固定连接有定位钻(56),所述驱动轴(55)与第一推动单元(51)中的齿轮和第二推动单元(52)中的齿轮(521)固定连接;所述位置衡量机构(5)还包括衡量杆(53),所述齿条(522)伸出壳体(520)的一端安装有推座(523),衡量杆(53)位于推座(523)内,且衡量杆(53)的上端与第一推动单元(51)中对应的齿条端部铰接;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四个安装在内筒体(21)内壁底端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衡量杆(53)配合使用,当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压力时,控制中心控制旋挖桩机的输出轴带动小直径筒钻(2)发生移动,以调整小直径筒钻(2)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驳船上旋挖桩机的复合钻头精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钻头(13)和内筒钻头(22)形状相同,所述外筒钻头(13)分为多组,每组外筒钻头(13)包括两个倾斜角度不同的外筒钻头(13)和一个垂直设置的外筒钻头(13),相邻两组中倾斜设置的外筒钻头(13)方向相反,一组指向外筒体(11)的轴线,另一组指向外筒体(11)的外部,所述内筒钻头(22)的分布情况与外筒钻头(13)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驳船上旋挖桩机的复合钻头精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单元(42)包括两个开设在安装圆板(41)上表面的导向槽(420)和两个滑动设置在对应的导向槽(420)中的移动柱(421),两个导向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李志鹏,曾志峰,吴佳群,陈海老,张学锐,陈富友,谢正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